文章
軍事
历史故事
明星
娛樂明星
设计
装修
全部
    
垓下之戰:韓信指揮三十萬合圍項羽,兵仙和霸王的巔峰對決
2023/05/10

垓下之戰是楚漢最后一戰,韓信統率三十萬聯軍圍剿項羽,兵仙和霸王展開了一場巔峰對決。但是史書對此戰的記載不多,所以很多問題都不明朗,比如說:為什麼霸王會突然衰弱?彭城之戰是以劉邦失敗而告終的,為什麼反過來被圍攻的是項羽?為什麼韓信能擊敗項羽?接下來讓我們深剖這段歷史,看看項羽為什麼會輸。

滎陽對峙

京索之戰

彭城之戰時項羽以三萬精騎一舉大亂了劉邦的防御體系,進而把劉邦打回關中。劉邦一路敗退到滎陽,然后整合殘兵敗將以及蕭何派來的新兵,最終在京、索一帶阻擊前來追趕的楚軍(注釋1)。在此有個不起眼的史料,那就是酈食其也退回到滎陽了。劉邦剛剛經歷彭城潰敗,他自己的家人都丟了,但是這麼一個七老八十的人竟然完好無損,而且劉邦的嫡系列侯一個都沒死(140多個)。

劉邦彭城潰敗,死去的士兵尸體能讓水斷流,但劉邦的嫡系精英一個都沒損失,這就十分讓人起疑了。后世有陰謀論分析劉邦是故意失敗的,目的就是削弱諸侯們和項羽的實力。至于是不是故意的,我們不知道,但是我們可以就此得到一個結論,那就是劉邦的嫡系精英毫發無損,而諸侯們和項羽都互有損失。劉邦能正面應對楚軍,并且將其阻擊在京、索之間讓其不得深入滎陽以西,可見兩者軍隊的差距越來越小。

滎陽之戰

滎陽是中原的交通樞紐,天下最大的糧倉(敖倉)也就在這里。因此項羽和劉邦就展開了爭奪戰,目的就是滎陽。原本劉邦駐守滎陽,但是項羽屢次侵奪漢軍甬道(糧道),最后劉邦也不得不率精兵逃跑。(注釋2)之后劉邦利用反間計離間項羽和范增,并且猛攻成皋。

此時項羽的主力在這里,但是劉邦的中心不在這里,劉邦的重心在張耳和韓信的身上。劉邦趁項羽的主力在滎陽的時候派張耳和韓信出兵伐趙,并且成功占領趙國。當項羽的主力還在滎陽的時候,劉邦就已經遣兵調將伐趙了。雖然丟了滎陽,但是劉邦占領了趙國。項羽主力被拖住、韓信伐趙,這兩件事情從另一方面佐證了上面的看法,彭城之戰同時削弱了諸侯們和項羽的實力,但是劉邦的實力保存完好。

成皋之戰

漢三年七月,劉邦多次挑起成皋之戰,但是楚軍堅守不出。之后因為不堪受辱,所以出城作戰,但是被漢軍擊敗,劉邦也趁機收復成皋。隨后就食敖倉,圍困滎陽。項羽得知后火速西進,試圖解滎陽之圍。與此同時彭越連破十七城,兵鋒直指彭城(項羽大本營)。同年,韓信擊敗龍且,平定了齊地。

劉邦和項羽兩人在滎陽對峙兩年多,互相都有所勝負,但是真正贏的人是劉邦。因為劉邦的地盤在不斷擴展,而項羽的地盤在不斷的縮減。劉邦在滎陽對峙時期,趁機奪取趙、魏、齊、燕、楚等大片土地,而項羽卻被滎陽對峙拖垮了,自己的實力也一天不如一天。

聚兵垓下-兵仙和霸王的巔峰對決

漢四年,楚漢雙方達成了鴻溝和議,也就是以鴻溝為界線,楚和漢劃分天下。項羽帶領自己的十萬軍隊撤回楚地,而劉邦也欲西返關中。但張良和陳平卻建議撕毀和議,乘勝追擊(注釋3)。劉邦采納了二人的建議,開始追擊楚軍。原定計劃的劉邦追至夏南,而彭越和韓信一同南下,最后合圍楚軍。但是韓信和彭越并沒有如約南下,反而是讓劉邦一個人面對項羽。項羽一路被追也很惱火,發現只有劉邦的時候就開始扭頭反擊,并且輕松將其擊敗。

劉邦趕緊退兵,最后固守陳下。劉邦也想不明白,為什麼彭越和韓信都不聽他的?如果彭越和韓信南下,那麼他們就能合圍項羽,進而擊敗他。張良解釋道:「現在項羽敗局已定,但是彭越和韓信都還沒有封地,他們肯定不會賣力。如果你提前給他們許諾,那他們就會來了。」于是劉邦采納了張良的意見,把陳以東的地區都給齊王韓信,把睢陽以北至谷城封給彭越,就此換來了彭越和韓信出兵。

隨后韓信、彭越、英布和劉邦回合,劉邦把指揮權交給了韓信,就此開始絞殺項羽。垓下之戰流出來的細節并不多,史書記載如下: 項羽之卒可十萬。淮陰(韓信)先合,不利,卻。孔將軍、費將軍(費候陳賀)縱,楚兵不利,淮陰侯復乘之,大敗垓下。

史書對此戰描述比較少,但是我們可以推演當時的情況。

大軍部署如圖所示:

韓信為先鋒,孔將軍為左翼,費將軍為右翼,劉邦為中軍,周勃和柴武帶領預備軍坐鎮后方(左侯,右侯)。

部隊類型部署如圖所示:

戰爭流程如下:

1:韓信為先鋒,但是韓信佯裝敗退,然后誘敵深入。

2:項羽緊跟其后,追擊韓信。但是發現了劉邦的中軍,于是轉向追擊中軍。

3:左將軍和右將軍同時出擊,徹底將項羽部隊包圍。然后吹楚地的音樂,逐步瓦解敵人的戰斗意志。

4:韓信的部隊將項羽的部隊撕裂開,分而攻之。

部署分析如下:

1:韓信未得到劉邦許諾封地之前是拒絕出兵的,現在劉邦也只是口頭承諾,鬼知道是不是真的,畢竟劉邦有不守信的例子。如果直接把自己的部隊拼完了,那豈不是成為砧板魚肉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韓信就不可能讓自己的部隊和項羽的部隊硬碰硬,畢竟這樣下去損失太大了。但是韓信是總指揮,他又不能把自己的部隊放在后方,這樣誰都會起疑。所以韓信把自己的部隊放在先鋒,然后佯裝失敗,這樣既沒有多打大的損失,還方便搶功勞,這就是為什麼韓信的部隊類型為最弱的精騎兵的原因。既能示弱又跑得快,這才是最合適的。

2:韓信敗退之后項羽可能會追擊,但是項羽不是百分百追擊的,所以韓信就需要引誘項羽追擊。用什麼當誘餌最好?毫無疑問,用劉邦當誘餌是最好的。因為彭城之戰勝利的原因就是項羽摧毀了劉邦的指揮部,項羽的作戰風格也偏向于斬首行動。所以韓信就把指揮部擺在這里,項羽沒有道理不上鉤。中軍畢竟是劉邦所指揮的,所以必定是精銳的重騎兵,不然很難抵擋項羽。

3:騎兵也有強弱,項羽的部隊不可能速度一致,定然會有一些慢的。所以左右將軍率領最精銳的輕騎兵沖殺項羽后方,將項羽軍隊切成兩半(將楚軍的步兵和騎兵分開)或者直接包圍。左右兩翼的重點是一定要快,而且要防止項羽部隊突圍,所以必定是最精銳的輕騎兵。包圍之后就開始吹楚地的音樂,開始逐步瓦解敵軍的意志,以便更好的絞殺。

4:項羽被包圍之后并沒有固守,反而是選擇突圍。突圍出去就是項羽,突圍不出去就是另一個趙括。此時的情況和白起包圍趙括的情況差不多,韓信的部隊只需要將項羽的部隊撕裂開,然后反而攻之就可以了。但是項羽突圍出去了,所以韓信也不用將其撕裂開了,想辦法追擊項羽就行了。

垓下之戰的影響:

1:西楚就此走向覆滅,項羽烏江自刎空留千古悲嘆。漢朝也開始走到舞台中央,開啟了長達四百年的統治。

2:垓下作為古戰場也聞名于世,地名文化永世長存,而且垓下遺址也成了省級重點保護單位。

3:虞姬和項羽自盡之后給后世文人墨客提供了素材,以至于后世創作出很多墨寶,比如李清照的夏日絕句(注釋4)。

注釋1:京索之戰:《史記·項羽本紀》 : 「漢王(劉邦)閑往從之, 稍稍收其士卒。至滎陽, 諸敗軍皆會, 蕭何亦發關中老弱未傅悉詣滎陽, 復大振。 楚起于彭城, 常乘勝逐北, 與漢戰滎陽南京、索間, 漢敗楚, 楚以故不能過滎陽而西。2:《史記·高祖本紀》云: 「漢 王軍滎陽南, 筑甬道, 屬之河, 以取敖倉。與項羽相距 歲余, 項羽數侵奪漢甬道, 漢軍乏食, 遂圍漢王。」又, 「漢王絕食, 乃夜出女子東門二千余人, 被甲, 楚因四 面擊之。將軍紀信乃乘王駕, 詐為漢王, 誑楚, 楚皆呼 萬歲, 之城東觀, 以故漢王得與數十騎出西門遁。3:張良、陳平:漢有天下太半,而諸侯皆附之。楚兵罷食盡,此天亡楚之時也,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4:夏日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昆陽之戰:綠林軍以區區2萬之眾擊敗了王莽42大軍,歷史最傳奇的一戰,其實失敗者的戰略并沒錯
2023/06/02
鄱陽湖大戰:朱元璋一戰定乾坤,擒殺梟雄陳友諒!
2023/06/02
陘城之戰:是戰國被忽略的一場戰役,最終引發了長平之戰!
2023/06/02
「明清松錦大戰」文臣作死掐滅明朝的希望,洪承疇也淪為貳臣之首,文人誤國比武人更甚
2023/06/02
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王振挾持,以五十萬大軍親征蒙古瓦剌部
2023/06/02
西周后期「國人暴動」,導致國王流亡十四年,到底是怎樣一回事?
2023/06/02
鄢陵之戰:一場風度翩翩的戰爭,卻耗盡了晉楚的戰爭動力!
2023/06/01
鞍之戰:有禮有節的生死戰,讓你知道春秋時期的貴族是怎麼打仗的嗎?
2023/06/01
伊闕之戰:戰神白起有多厲害?韓魏成為了待宰的羔羊
2023/06/01
漢朝戰爭:白登山之圍,劉邦攻打韓王信,30萬大軍被困白登山
2023/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