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賀勝橋血戰有多慘烈?李宗仁率部以少勝多,擊潰十余萬直軍精銳

賀勝橋血戰有多慘烈?李宗仁率部以少勝多,擊潰十余萬直軍精銳
2022/05/11
2022/05/11

1926年7月,轟轟烈烈的北伐戰爭拉開帷幕。

李宗仁率領國民革命軍第七軍(桂系部隊)的20余團次第搗入湖南,會同李濟深的第四軍(來自粵軍),援助湘軍唐生智部(已接受國民政府統轄) ,共討占據湖湘的直系軍閥吳佩孚。

李宗仁的夫人郭德潔,時任廣西省黨部監察委員,兼廣西學生女子北伐隊隊長,親率百余名20歲左右的女青年隨軍北上,大大地鼓舞了北伐軍之士氣。

彼時,湖南、湖北是北伐軍與直軍交戰的主戰場。正與馮玉祥國民軍激烈鏖戰的吳佩孚,聽說兩廣派兵援湘,遂逐漸將直系精銳抽調南進,以阻撓北伐軍的進攻。一時間,南北大軍云集兩湖,一場惡戰如箭在弦上,一觸即發。

7月4日,國民革命軍第7軍(桂系)、第4軍(粵系)和唐生智的第8軍(湘系)同時向吳佩孚大軍發動進攻。18日,北伐軍一舉克復湖南省會長沙,一戰成名,震動全國。隨后,北伐軍與直軍對峙于汨羅河兩岸,雙方都在緊鑼密鼓地為第二期攻戰做準備。

8月12日,李宗仁參加了國民革命軍總指揮蔣介石在長沙召開的軍事會議,商討北伐第二期作戰的戰略、戰術計劃。會上,形成了兩派不同意見,一派主張對湖北方向暫時采取守勢,再依勢而動;另一派以李宗仁為首,主張對鄂采取主動進攻態勢。

李宗仁嚴厲駁斥了主張對鄂暫采守勢的意見,極力主張乘吳佩孚主力大軍南北疲于奔命之有利時機,予以迎頭痛擊,速戰速決,再分割圍殲,乘勢直搗武漢三鎮。

然后以大別山、桐柏山為天然屏障,分兵扼守武勝關,如此則可北窺中原,直逼京津,東則可以順江東下,平定東南。最終會議同意了他的意見,統一了戰略思想,參謀部隨即制訂作戰方案:決定先攻武漢,對江西之敵則采取監視態度。

參加會議的蘇聯軍事顧問加侖將軍,在會后閑談時問李宗仁,北伐軍出汨羅后往北攻擊武漢,大體需要多少時間?李宗仁斬釘截鐵地回答道:「我看有14天的功夫,便可打到武昌城下 」。

加侖將軍聽后有些不以為然,說愿意拿出兩打白蘭地做賭注,結果北伐軍出湘后猛打猛沖,屢破強敵,只用了12天就兵臨武漢城下。

在北伐軍進軍武漢途中,李宗仁被任命為國民革民軍右翼縱隊總指揮官。8月19日,他率第7、第4兩軍,循粵漢鐵路武長線齊頭并進,強渡汨羅江,夜襲汀泗橋,進逼賀勝橋。

賀勝橋是武漢的屏障、門戶。自汀泗橋失守后,吳佩孚把扼守武漢三鎮的直軍精銳悉數抽調南下,自己親自指揮以固守這個戰略重地。

8月29日,李宗仁也率北伐中堅第4、第7兩軍逼近賀勝橋。雙方為爭奪賀勝橋,都不惜本錢,孤注一擲,戰斗進行得異常慘烈。

北伐軍士氣高昂,前仆后繼,傾全力正面猛攻賀勝橋敵軍陣地,且專以機槍聲最密集處為攻擊目標,尤其是善打惡仗的(桂系)第7軍和第4軍(粵系、黃埔學生軍)的葉挺獨立團,向直軍機槍陣營第包抄,抵近后猛擲手榴彈,再配以密集的掃射,敵軍傷亡慘重,力戰不支,乃棄槍潰逃。

吳佩孚見情勢危殆,親率督戰的大刀隊排列橋頭,同時架起機槍,見到潰兵立刻射殺。但直軍將士早已魂飛魄喪,紛紛抱頭鼠竄,吳佩孚的督戰隊雖然斬殺了十幾個帶頭逃命的旅、團、營長 ,大刀隊則揮舞著砍刀, 卻仍然嚇阻不住拼命潰逃的士兵,終不能挽回敗局。

北伐軍愈戰愈勇,狂飆突進,吳軍無心戀戰,紛紛后退,部分潰兵竟向阻攔他們的督戰隊發起反沖鋒,然后踏著同袍的尸體一哄而過。 吳佩孚手下的頭號悍將陳嘉謨望著遍地尸骸,心知大勢已去,眼見敗勢如此之慘,又不愿就此退卻,竟倒在地上滾來滾去,嚎啕大哭。

賀勝橋一戰,李宗仁指揮有方,第7軍、第4軍將士浴血奮戰,一舉攻克了武漢門戶賀勝橋。李宗仁的嫡系第7軍敢打敢拼,屢克強敵,更是贏得了「鋼七軍」的美名。

隨后,北伐軍一舉攻克了九省通衢的戰略重鎮武漢。北伐軍在武漢稍作休整,隨后兵分三路,繼續討伐盤踞東南5省的另一個直系大軍閥孫傳芳 ......


用戶評論
相關推薦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