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朱,嬌俏美麗,活潑靈動,是天下少見的美人。
那雙圓圓的眼睛,骨碌碌地轉動時,狡黠的笑容不自覺爬上她的臉頰,如春花初綻,靈氣逼人。
難怪,喬峰一眼就愛上了她。
扮演過阿朱的演員很多,如劉濤、賈青等。
但若說,最美的阿朱,當屬黃杏秀飾演的版本。
1982年,《天龍八部》第一次被TVB拍成電視劇,播出時轟動一時。
黃杏秀,在劇里一人分飾兩角,阿朱和鐘靈。
成為阿朱時,她溫婉大氣,聰慧狡黠;成為鐘靈時,她天真懵懂,古靈精怪。
雖然是同一張臉,但就是展現出了不同的氣質。
這便是黃杏秀的魅力。
- 01 -
黃杏秀,是早期的古典美人,有著第一代TVB古裝皇后的美譽。
哪怕已經息影幾十年,如今江湖依然流傳著秀姑的故事。
她出生在廣東,後來舉家搬遷到香港。
據說,她的家庭條件不錯,因為對五六十年代的人來說,讀書是一件奢侈的事,女孩子讀書更奢侈。
黃杏秀不僅讀了書,還考上大學。
只不過那時,她不僅考上了大學,還考上TVB藝員訓練班。
成為演員,是自己的理想;可讀書,也是自己的夢呀,她根本無法抉擇。
既然舍棄不了,就同時進行吧。
黃杏秀一邊學表演,一邊讀書,偶爾還要跑劇組。
剛開始,還能勉勵維持,沒多久,便分身乏術,萬般無奈之下,她放棄了讀書,專心做好演員。
起初,她也只能在一些劇里做不起眼的配角。
那些角色,大多是嬌滴滴的大小姐,美則美矣,但缺少辨識度,黃杏秀也就遲遲沒能被看見。
她不甘心,就這樣默默無聞地任時光流去。
她想要奮力一搏,實現自己心中所愿。
1978年,她獲得了一個機會,拍攝一部名為《紅樓春上春》的電影。
從這個名字便能看出,這部戲與紅樓夢有關。
它源自《紅樓夢》里的某些片段,只是多了不少[[[[大尺度]]]]鏡頭。
拍攝之前,電影對外宣傳的是古裝幽默喜劇,黃杏秀根本不知道還有這一出。
直到她把這些事反應給公司后,才知道這是一部風月片。
但是,[[[[大尺度]]]]鏡頭都會用替身。
黃杏秀還是無法接受,可合同已簽,只能硬著頭皮拍下去。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這次經歷,雖然讓黃杏秀很尷尬, 但也是這次嘗試,為她找到了新的演藝方向。
劇里,她的古裝扮相極美,有導演建議她, 以后可以試試古裝打女這條路。
黃杏秀的春天,終于要來了。
- 02 -
1979年,她遇見了鐵心蘭這個角色。
她從小闖蕩江湖,遇到過很多危險,但從未心生畏懼。
唯獨不知道該如何面對感情,當小魚兒和花無缺兩人都對她傾心時,她自己都不知道心之所屬。
黃杏秀扮演的鐵心蘭,溫柔多情,又有俠者之氣。
一顰一笑,都讓人為之神魂顛倒。
劇播出后,她一夜爆火,成為演藝圈新星。
有人說,她飾演的鐵心蘭是 「最完美的鐵心蘭,丟掉了鐵心蘭的小家子氣,演出了一種令人身心舒暢的灑脫大氣之感」。
1988年,無線又重拍了《絕代雙驕》,由大美人黎美嫻來飾演鐵心蘭,但看過的觀眾卻始終覺得,還是黃杏秀的版本更打動人。
拍打戲很辛苦,受傷更是家常便飯,黃杏秀的身上,也常常是青一塊紫一塊。
但她覺得很快樂。
因為每一個角色,都有其特色,也能提升自己的演技,比只成為一個花瓶,更有成就感。
緊接著,她又拍了不少古裝戲。
如《楚留香》里的宮南燕。
《十三妹》里的何玉鳳。
《小李飛刀》里的林仙兒。
最出名的,莫過于《天龍八部》里的阿朱和鐘靈。
這部劇播出,轟動一時,也讓黃杏秀穩坐無線當家花旦的位置,與鄭裕玲、趙雅芝平分秋色。
她也成為無線第一位古裝皇后。
- 03 -
這世上,從來沒有不費吹灰之力的成功。
黃杏秀的成功,也付出了無數的汗水,甚至是健康的身體。
那時,演員的工作強度很大,每天需要來回奔波多個劇組,身體處在超負荷運轉中。
拍攝《十三妹》時,黃杏秀突然感到左腹疼痛難忍。
經醫生診斷,才知道是 患了腹膜炎,需要住院靜養。
可機會不能等她,若是要住院治療,說不定角色就要被換掉。
在健康和事業之間,她選擇了后者。
她回到劇組,繼續拍戲。
戲拍完了,她的身體也更糟糕了。
由于未能得到及時治療,她的輸卵管和子宮都受到感染,最終讓她失去了生育能力。
好在,她有一位不離不棄的愛人,陪著她度過這段日子。
那個人,名叫陳百祥,也是著名演員。
早在1979年,兩人就在菲律賓秘密結了婚,只是由于擔心結婚會影響事業,便一直沒有對外公布。
據說,兩人初見時,陳百祥就對黃杏秀一見鐘情。
他覺得,她就是那個自己要用一生去呵護的人。
只是,此時兩人還有著不小的差距,黃杏秀已是炙手可熱的女星,而陳百祥只是默默無聞的小演員。
可在這世間,名利也好,地位也罷,從來阻隔不了真愛。
他們一個愿意執子之手,一個愿意與子偕老,這段感情便堅如磐石。
在黃杏秀生病時,陳百祥一直貼身照料她。
得知她無法生育時,想與她共度一生的決定,也不曾動搖過半分。
他心疼她,理解她,也支持她。
黃杏秀越來越紅,身體也再次敲響警鐘。
1985年,她又生了一場大病,住了半年院。
陳百祥慌了,他還沒來得及給她一場婚禮呀。
待黃杏秀病好之后,他把這件事提上了日程。
可無奈黃杏秀真的太紅了,她病剛剛有所好轉,劇本便送上了門。
因為她很喜歡阮玲玉,便決定出演這部劇。
這部戲過后,阮玲玉又休養了一段時間,直到1988年才接拍無線的《南拳蔡李佛》。
毫無意外,劇一播出,她再度走后。
無數人為她高興。
可誰都沒想到,這成了她最后一部劇。
劇播出沒多久,她便與陳百祥舉行了婚禮,婚后不再拍戲,只參加一些慈善演出。
後來,她漸漸成為傳說,陳百祥卻事業有成,名氣漸盛。
可無論誰在高峰,誰在低谷,兩人始終不離不棄。
這大概,就是無數人夢寐以求的,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
從出道到息影,黃杏秀只用了十多年時間。
有人遺憾,她巔峰隱退。
若是她能一直在演藝圈深耕,也許會成為另外一個趙雅芝呢?
我們從小就被告知,要好好學習,找一份好工作,出人頭地。
隨著年齡增長,這個觀念被不斷強化,我們開始向往更美、更優秀、更富有。
不知不覺,就忘記了我們其實還有很多路可以走。
猶如一輛剎車失靈的汽車,在「更好」這條單行道上疾馳,根本停不下來。
而黃杏秀,也許在身體發出警告的那一刻,就已經知曉,自己還可以走別的路,便勇敢地放棄一條康莊大道。
也愿我們,都能銘記人生道路有很多條,自己總有選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