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軍事
历史故事
明星
娛樂明星
设计
装修
全部
    
還原逍遙津之戰,張遼800人大勝孫權十萬人,吹牛還是真戰績
2023/05/12

還原逍遙津之戰,張遼800人大勝孫權十萬人,吹牛還是真戰績

逍遙津之戰是張遼封神之戰,在這場戰斗中,最為人稱道的就是張遼用八佰敢死隊,干贏了孫權十萬人馬,兩進兩出,讓孫權這個三國雄主,贏得了一個雅號:孫十萬!

孫十萬,孫十萬,打仗太差勁,帶著十萬人馬也搞不定幾百人的張遼。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逍遙津之戰到底如何?就值得細品了!

這里,就還原逍遙津之戰,看看張遼是真神將,還是被吹出來的名將。

(曹操料敵先機)

逍遙津之戰,發生在曹魏主力在曹操帶領下,遠征漢中的當口。

公元215年,孫權探聽到曹操主力出擊漢中,感覺有機可乘,于是立馬點起大軍十萬,攻擊合肥!
面對孫吳大軍來襲,曹操知曉回援是不可能的,但放手讓合肥駐守軍對壘孫吳,他又有點不放心。

于是,修書一封送給合肥守將。

內容大致是:哥幾個,你們老大我遠在漢中,趕不及支援你們了。

你們啊,要同心協力,共同堅守,關于戰略問題,我覺得,最好孫權大軍還沒集結之前,先突襲一波,突襲的時候,張遼、李典哥兩出城迎戰,樂進將軍守城,務必打個勝仗鼓舞下士氣。

可千萬別小看這封老大來信,要不是這封信,合肥前線將領估計很難同仇敵愾。

原因也很簡單,張遼兄和樂進、李典關系并不好,至于原因也有三點!

首先:跟他孤傲高冷的個性有關,這點上他和關二爺很像。

其次:則和他降將出身有關,呂布賬下大將轉投而來,難免讓李典、樂進這樣的曹操嫡系看輕。

最后:張遼殺了李典的叔叔,他們兩人名為同僚實質上卻有仇。

(張遼個性鮮明)

三重因素疊加,可知前線大將關系很不睦,這無疑將對戰事影響深遠。

而曹操的信來的就恰到好處,曹操用一封信和解了手下關系,也提點了李典順帶安排了出征人選。

這張遼、李典出城迎戰,樂進守城,就是以防萬一的舉措。(要是李典公報私仇,張遼估計要掛)

眼見老大如此,李典和樂進并非不曉事之人。

老大如此三令五申,三人雖然關系不咋地,也不得不從。

然后就是戰斗準備了!

經過商議,張遼李典帶兵出征,張遼戰斗積極性特別強,也深知突襲要點在何處。

半夜就召集敢死隊八百人,好吃好喝好休息,月明中天時分出發,伴隨月光星輝。

八佰敢死隊悄然潛入吳軍大營,全程都沒被發現。

這行動力還有隱秘性和默契的配合,足見這八百人必定不是臨時招募的敢死隊,反而是長期背靠背戰斗的精銳之師。

而反觀吳軍,敵人臨門而不自知,也反映了兩個問題。

(張遼破陣)

警惕性差是其一、聯絡號令松散是其二。

為何會有這樣的問題,就不得不說下東吳軍隊組成性質了,東吳軍隊跟曹魏軍最大不同就是,分屬各個部將的私軍部曲。平時都各自獨立,在大戰的時候,才集結在一起。

孫權本人也并不是長期領軍出征的都督武將,哪有能力整合這樣松散的軍隊。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孫十萬同志那一刻,將自己沒有經歷過大戰,統帥力缺失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樣的軍隊,面對如狼似虎配合默契的張遼敢死隊,即便兵力懸殊又如何?

(孫十萬統兵無能)

隨后我們看到了張遼的高光演出。

沖殺入吳軍大營的張遼軍,猶如猛虎下山,將睡夢中的東吳大軍驚醒。

驚醒后,聽見山呼海嘯一般高叫「張文遠來也」的敵人,迷迷糊糊中不知敵軍多少的他們開始慌亂。

吳軍慌亂了,張遼可不慌亂,反而是直沖孫權帥賬。

悍勇的張遼,沿途斬陳武、傷宋謙、徐盛猶殺神下凡,讓沒見過如此陣仗的孫權心驚膽寒。

然后孫權怕了,撤了,跑了。

跑到一個較高的山冢之后,身邊護衛越來越多的孫權,終于心態稍安,開始觀察局勢。

觀察過后,他看明白了,這張遼僅僅數百人,頓時氣憤不已開始調兵遣將,誓言包圍張遼敢死隊。

可惜的是,經過這番沖殺,孫權軍早已混亂不堪,帥旗都在退的現狀,讓無數人面面相覷。

失去了統一指揮的他們,猶如散兵游勇,組織不起來,也包圍不到位。

張遼一看,當然不會傻到不動,等吳軍恢復,完成戰斗目標的他開始組織突圍。

然后,我們看到了張遼更英勇的一幕。

第一次突圍,張遼輕松突破了吳軍的包圍網。

可眼見陣中還有兄弟沒有突圍,他又義無反顧地再次沖殺回去,救援弟兄們成功突圍。

如果這算巴掌,那麼孫權挨了兩巴掌,左邊一下右邊一下。

八百敢死隊夜襲,成功完成了曹操既定戰略中的突襲鼓舞士氣。

有了這勝仗在前墊底,合肥曹軍心態穩了,士氣高了,戰局也開始起了變化。

(占據絕對優勢依舊退兵)

十萬大軍集結而出的孫權軍,為了挽回士氣,開始攻城。

可攻城的吳軍,面對羞辱自己的張遼,失去了膽魄,城高墻堅的合肥城也不好攻陷,戰略僵持持續沒多久,孫權就萌生了退意。

萌生退意的孫權,命令軍隊撤退,統帥力缺失的毛病,讓他又一次犯錯。

這孫權居然傻到自己帶領一千多人斷后,等幾乎所有吳軍全部登船之后,自己在撤退,這是高風亮節還是傻冒,我都不知該如何評述了!

探知消息的張遼、李典喜不自勝,好彩,有大魚!

他們那會放過如此機會,立馬派遣精銳破壞了逍遙津橋,托大的孫權陷入了絕境。

后退無路,援軍都在對岸,咋辦?

關鍵時刻,凌統帶領親兵300,前來救駕阻擊!

戰死三百人之后,眼見孫權脫險,凌統潛逃而回,悲催的凌統,逃回來的方式也很有東吳特色,居然是披著戰甲以潛泳的方式游過了逍遙津。

綜上再看。

逍遙津之戰,曹魏勝利主客觀因素都起到了巨大作用。

戰前:曹操書信,讓守將同心協力,是關鍵一筆。

戰中:張遼的悍勇,還有曹軍的精銳,對比孫權的統兵無能和吳軍的拉胯是另一層因素。

總結就是,張遼遇見孫權,是封神的關鍵,當然能用幾百人數次突圍打的十萬吳軍膽戰心驚,張遼也無愧五子良將之首。


昆陽之戰:綠林軍以區區2萬之眾擊敗了王莽42大軍,歷史最傳奇的一戰,其實失敗者的戰略并沒錯
2023/06/02
鄱陽湖大戰:朱元璋一戰定乾坤,擒殺梟雄陳友諒!
2023/06/02
陘城之戰:是戰國被忽略的一場戰役,最終引發了長平之戰!
2023/06/02
「明清松錦大戰」文臣作死掐滅明朝的希望,洪承疇也淪為貳臣之首,文人誤國比武人更甚
2023/06/02
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王振挾持,以五十萬大軍親征蒙古瓦剌部
2023/06/02
西周后期「國人暴動」,導致國王流亡十四年,到底是怎樣一回事?
2023/06/02
鄢陵之戰:一場風度翩翩的戰爭,卻耗盡了晉楚的戰爭動力!
2023/06/01
鞍之戰:有禮有節的生死戰,讓你知道春秋時期的貴族是怎麼打仗的嗎?
2023/06/01
伊闕之戰:戰神白起有多厲害?韓魏成為了待宰的羔羊
2023/06/01
漢朝戰爭:白登山之圍,劉邦攻打韓王信,30萬大軍被困白登山
2023/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