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一提唐朝的魏征,就是直言敢諫的鐵骨忠臣。似乎唯有他敢勸諫李世民,哪怕李世民被氣得跑到后宮跳著腳大罵,卻也不敢怎樣魏征。火氣過去后,他還必須要繼續聽魏征嘮叨下去。
由此魏征被歷史定位在了「諫臣」位置。并因此跟李世民一起,造就了一段君臣佳話。不過問題是,魏征僅是靠勸諫李世民,揚名歷史的嗎?
換句話說就是:在貞觀年間,李世民手下有那麼多閃耀的文武群臣,為何卻唯有魏征敢這麼不知死活的勸諫,而別人都不敢呢?這就要先認識一下真正的魏征了。
二、認識一下真實的魏征
其一:魏征的智謀不亞于任何謀士。這點從他追隨李建成時就看出來了,魏征堪稱是李建成的左膀右臂。
河北劉黑闥第二次反叛時,便是魏征指點李建成:主動請戰,前去平剿。一舉從李世民手中奪來軍權,讓李建成在軍中樹立威信,并收服了羅藝。一下子就壯大了李建成的勢力,壓迫得李世民一度崩潰。
其二:魏征影響巨大。魏征最初屬于瓦崗寨勢力——這個都清楚不細說了!同時他又是河北地區「話事人」角色。這就是讓魏征擁有了兩大支點,一則瓦崗寨勢力支持他,二則河北勢力也信任他。
在李建成平叛河北劉黑闥時,魏征就起到了關鍵作用,根本沒費勁劉黑闥就敗亡了。
同時在玄武門之變后,李世民也借用了魏征的影響力,命他去河北地區轉一圈,宣告河北各地:如今大唐瓢把子換成李世民了,效果非常好。【 《舊唐書》:(李世民)及踐祚(當了皇上),擢拜(魏征)諫議大夫,封鉅鹿縣男(河北封地),使安輯河北,許以便宜從事 。】
自李淵殺掉竇建德之后,河北地區就不買大唐的賬,因此劉黑闥這才能不停造反。不是劉黑闥有多猛,而是河北地區都支持他,干翻大唐。
但當魏征到來后,就又都給魏征面子,表示服從了李世民。所以在魏征的背后,不僅只有瓦崗勢力,他還擁有河北勢力支持的。
看清了真實的魏征,明白了魏征的能量。其實也就相當于懂了,為啥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后,說啥也要收服魏征,并那麼「聽魏征勸諫」了。因為魏征又擁有了「太子勢力」的背景。
魏征是「三合一」的重臣!這在大唐初期是獨一份的。所以千萬別小看了魏征,覺得那些名將才厲害。
比如李績,也擁有瓦崗寨背景,還號稱大唐戰神。但他最慘了兩次敗仗,就是遭河北的竇建德和劉黑闥吊打。可為啥魏征一出馬就輕松搞定了?道理就在這。
三、為何別人不敢直言勸諫?
如今雖看懂了魏征,卻還是有疑問,為何別人不敢直言勸諫李世民?比如房玄齡、杜如晦,他倆本質上也跟魏征一樣,屬于文官大佬。而且還都是李世民的心腹,圈內人。
按理說這兩位,也應對李世民起到勸諫作用才對,為何都不敢,只讓魏征「獨自美麗」呢?其實說來說去,就一個原因。房玄齡和杜如晦,才認識真實的李世民,懂得這位「小爺」到底有多猛。
玄武門之變前,當李世民下定決心,干這一票時,曾讓人去叫房玄齡和杜如晦,立馬到秦王府來。哪料卻被這兩人拒絕了。
這時李世民就做了一件事,命尉遲恭帶著自己佩劍再去一次。果然房玄齡和杜如晦都連忙跑來了。為何?敢不來,尉遲恭就真敢當即殺了他倆。
《舊唐書》寫得很清楚,隨后房玄齡和杜如晦,就開始跟李世民密謀,如何把這事做成,至于說了些啥?誰也不知道。但有一條卻是可以肯定的:從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的表現來言,必然都是狠絕之招。
也就是說,房玄齡和杜如晦的所謂計謀,必須是李世民能做到的。脫離了這一條,啥樣的計謀都是空氣。因此才說房玄齡和杜如晦,是最懂李世民的人。因為太懂得,所以懼怕。
而魏征之所以不怕,就在于他是「三合一」。若還不理解,可以做個假設:如果是李建成當了皇上,魏征會沒事天天勸諫李建成嗎?絕對不會,而是會跟房玄齡和杜如晦一樣變得謹慎小心。
房玄齡是在臨死前,才大著膽子留下書信,勸諫李世民:不能再攻打高句麗了,這事必須要停下來,要讓大唐緩緩氣再說。而李世民看完信后,則是表示:病危將死,還能如此操勞,實在太難得了!
為何房玄齡死前才敢直言勸諫?而不是如魏征那樣,看著不爽就硬剛李世民?其實已經有答案了。
四、房玄齡死前給出答案
其一:房玄齡、杜如晦,是李世民的真正宰相。而不是魏征那樣,僅是官職上的宰相。這就決定了房玄齡和杜如晦,必須跟李世民保持一致,要具體去執行李世民的意志,而不是沒事就出來表示:我反對!
其二:越是屬于李世民圈子的人,就越明白李世民的厲害。連那麼兇猛的尉遲恭,都能被李世民一句「我算懂了韓信為啥被殺」。( 《舊唐書》:卿居官輒犯憲法,方知韓、彭夷戮,非漢祖之愆。 )
李世民就這麼一句話,便嚇得尉遲恭此后閉門修仙去了,還用說別的圈內人嗎?
其三:玄武門之變的副作用,讓李世民必須要擁有一面「鏡子」,而秦王府的所有人,都跟他是利益捆綁關系,自然達不到要求。看來看去,只有「三合一」的魏征合適!
當然剖析這麼多,并非是要否認李世民——就算筆者想否認,我又算那根蔥?
相反筆者卻更加推崇李世民了,因為剖析完畢后,卻看到了李世民擁有難得的清醒,所以他能打造出貞觀之治,一點也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