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后,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在戰爭中侵華日軍憑借 發達的空中裝備對中國國土和士兵、民眾進行狂轟濫炸,給中國帶來了難以估計的損失。面對敵我雙方實力的懸殊、中國空中力量的薄弱、南京國民政府并沒有束手待斃,甚至組織了一次對日本本土的轟炸。
東京大轟炸
1938年初上海、南京、徐州等地先后淪陷,國民政府由南京前往武漢,也因此武漢成了侵華日軍的「重點關照」對象;日軍每天對武漢市區進行輪番轟炸,甚至連醫院學校等設施都不放過,武漢一片狼藉。日軍的暴行遭到了全國民眾的聲討、紛紛呼吁國民政府 采取報復性措施、以牙還牙、血債血償
民怨沸騰、同仇敵愾,國民政府很快響應國民的請求,由時任國民政府侍從室一處主任的錢大鈞召集有關人員商討對日轟炸的可行性、并上報蔣介石。雖然 當時中國方面的制空權在日軍手中、轟炸日本本土可以說是困難重重,但商討卻非常順利地通過、并得到蔣介石的批準和國民的支持, 計劃于5月轟炸日本
接下來是準備工作,國民政府首先想到的是從蘇聯購入的6架 TB-3重型轟炸機執行轟炸任務,這飛機最大的特點是大,足矣攜帶給日本本土帶去沉重打擊的炸藥;但飛機 塊頭和聲音也很大,被日軍發現和攔截的可能性也就更高,結果沒想到在轟炸訓練時飛機就被日軍炸毀3架、無奈只能換飛機
TB-3重型轟炸機
侵華日軍轟炸后的武漢
國民政府購買的TB-3重型轟炸機
隨后國民政府考慮使用當時較為先進的 美國馬丁139WC轟炸機,想著注意隱秘工作就不容易被日軍的飛機發現、于是一口氣買了9架,結果在一次交火中被日軍炸得只剩下4架,而 這4架都是由外籍飛行員駕駛;國民政府要求外籍飛行員駕駛飛機完成轟炸任務、但卻被對方以太危險為由拒絕
等中國飛行員接手這四架轟炸機時,赫然發現 真正能勝任轟炸任務的只有兩架馬丁139WC轟炸機,由于航程太遠、為了飛行員的安全起見必須保證燃油充足,也就是說需要把炸彈艙改為副油箱,這樣下來兩架馬丁139WC轟炸機只能攜帶4枚炸彈,根本起不到懲戒日本、血債血償的目的
蔣介石在1938年5月8日的日記中寫道「空軍飛倭示威之宣傳,須早實施,使倭人民知所警惕。蓋倭人夜郎自大,自以為三島神州,斷不被人侵入,此等迷夢,吾必促之覺醒也。」正是這一天, 由于無法裝載足夠的炸彈、國民政府決定將投放炸彈改為投放傳單,即郭沫若的《告日本工人書》和《告日本國民書二》
馬丁139WC轟炸機
傳單轟炸日本的中國飛行員
抗日戰爭時訓練中的中國飛行員
1938年3月,國民政府確認了轟炸路線為 北九州、福岡和長崎,即使換成了傳單轟炸目標也不變。1938年5月19日下午三點,兩架馬丁139WC轟炸機準時從武漢機場飛往寧波櫟社機場加滿油,并于當晚11點接到武漢方面允許出征的命令、飛往日本
據飛行員陳光斗回憶,他們飛抵日本上空時聽到飛機馬達聲的日艦紛紛打開照明燈、好在陳光斗等人將飛機開到云層上、并未被發現;加上 日軍也沒有意識到中國飛機能飛到日本上空、也就沒有任何攔截反撲的準備。5月20日兩點飛機抵達長崎,順著路燈照明的方向、陳光斗等人將傳單全部投擲了下去
飛臨福岡上空時、飛機被地面上的雷達發現,無數的探照燈齊刷刷照射天空,陳光斗他們利用云層巧妙躲開了日方探照燈。 日軍找不到目標、又不知道來了多少中國飛機、倉皇間不敢應戰,既未發射高炮,也未升空攔截。陳光斗他們就這樣在日軍的眼皮底下將百萬張傳單撒向日本各大城市,超常完成任務
飛行員陳光斗先生
執行任務的兩架馬丁139WC飛機
陳光斗等人返回中國、飛臨東海時接到了武漢方面發來的密報,駐扎在上海、杭州的侵華日軍準備攔截他們。好在我方 及時解密了侵華日軍的飛機位置、使陳金斗等人巧妙地避開了侵華日軍的飛機,并于1938年5月20日11點、成功降落于武漢機場
由于對日本本土投擲的是傳單、對日軍進行的是「精神打擊」,陳光斗他們的這次行動、航空委員會秘書長宋美齡稱之為 「人道遠征」,并載入史冊。 雖然人道遠征并未給日本造成任何傷亡、也沒有減緩侵華日軍入侵中國的腳步,但卻鼓舞了中國的軍心和民心、堅定了中國軍民抗戰到底的決心
兩架馬丁139WC轟炸機一共有8名飛行員參加任務、其中有4人後來犧牲在抗日戰爭中,英雄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