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軍事
历史故事
明星
娛樂明星
设计
装修
全部
    
誰說李自成是民族罪人?再看375年前這場決定中國命運的大戰一片石之戰
2023/05/18

375年前的這一天,發生了一場決定中國命運的大決戰。這場戰斗,決定了往后三百多年中國的國號,決定了往后三百多年中國政治制度,決定了往后三百多年人們的衣服穿什麼樣,決定了男子們的頭髮是束發還是甩一個大辮子。

1644年5月27日(明崇禎十七年四月二十二日),吳三桂引清兵入關。當日,李自成親率大軍10余萬和吳三桂的數萬軍隊戰于山海關以西的一片石。一片石大戰正酣之際,多爾袞率領兩萬清軍騎兵從右翼突襲大順軍,大順軍難以招架而全面潰敗。戰后,十余萬清軍全部入關,李自成敗退回北京并倉促登基,成為短命的大順皇帝。隨后,李自成退出北京,多爾袞率軍入城,并迎接順治皇帝入紫禁城登基。從此,中國歷史開始進入清朝時代。

375年后,對于這段歷史依然充滿了各種爭議。尤其是很多人對李闖王推翻明朝,有著非常負面的評論。甚至于,有人把「戴了幾百年辮子」的罪責歸咎于李自成。

闖王李自成

李自成是民族的罪人嗎?

對于李自成的歷史評價,有兩個嚴厲批判是最典型的。

第一,李自成進北京后拷問搜刮明朝官員和權貴的財產,而且軍隊在勝利下迅速腐化。一方面導致地主階級站在對立面,一方面導致軍隊戰斗力迅速下降。

第二,李自成不顧民族大局,妄然試圖推翻官府統治,令國內四處流寇,導致明朝內外交困,在關外連續被清軍大敗。

然而從歷史事實和基本的邏輯來看,這兩點都是胡扯。

李自成進入北京城,和山海關大戰,不過一個月時間,這麼短時間,軍隊腐化根本談不上。而且明朝官員和權貴出了名的貪財無能,打擊這些人難道還成了罪過?事實上,山海關一戰顯示,大順軍的戰斗力并不差,問題出在軍隊數量太少。山海關之戰,大順軍基本部隊不過六萬,加上投順的明軍兩三萬,相對于吳三桂和清軍并沒有絕對優勢。

至于所謂「李自成在國內作亂,導致明朝內外交困」,這就是典型的「奴才為皇上操心」的心態。鎮壓起義軍的明朝督師楊嗣昌,曾經寫一首著名的詞——不作安安餓殍,效尤奮臂螳螂。意思是,老百姓為啥不老老實實餓死?非要起來鬧事?可以說,這不僅是「屁股決定腦袋」,而且是坐歪了時代價值觀的屁股。

如果說誰是罪人,那麼搞得天下民不聊生,搞得國家一年只收15兩茶稅,搞得全國稅收三分之一用來喂養朱姓藩王,搞得全國官僚一起貪污飄沒,搞得明朝士兵跟農奴一般的這些家伙,才是大明的罪人!

被稱為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的明朝

明朝有什麼可惋惜的嗎?

今天還有很多人依然為了明朝的滅亡痛心疾首,好像明朝不滅亡,中國就能向近代化發展?就能進入所謂資本主義社會?就能發展出工業文明?

事實上,明朝的國家機制早就沒救了。

明朝萬歷年間,朱姓藩王和子孫數量多達二十萬,宗室的俸祿和賞賜每年要花費五六百萬兩白銀,而朝廷的稅收不過才一千多萬兩。號稱讓明朝財政破產的「萬歷三大征」——援朝抗日、征奢安、平哱拜,加在一起不過1200多萬兩而已!然而,這還是在明朝財政收入寬裕的萬歷年間!到了天啟年間,明朝宗室人口擴張到了六十萬,而國家稅收還是不過一千多萬兩,僅僅對于朱姓藩王的喂養,已經讓明朝入不敷出。而且,朱姓藩王對國家并無任何貢獻,即提供不了治國人才,也提供不了勤王的兵馬,連喂豬的作用都起不到。

而且這幫藩王驕奢淫語,霸占各地土地,搜刮民間財富。李自成等起義軍每到一地,都要鏟除一地的藩王,比如洛陽、襄陽、南陽、武昌、長沙、潞州、大同、平涼、銀川、蘭州等等,抄家獲得的財寶規模均可敵國,明朝藩王如此之富,可是皇帝本人卻如此之窮!

崇禎皇帝

崇禎皇帝,實際上是窮死的。

國家稅收是收不上來的,在江南收商稅,會在朝廷內部被利益集團阻撓,在各地收農稅,則不會收到官員的親戚和鄉紳頭上,因為有一個「士紳優待」政策,所以沉重賦稅全壓在貧苦農民頭上。

即使收上稅收,也要經過地方土豪、官員的層層盤剝,到了朝廷手里不過幾分之一。即使朝廷拿到銀子,也會在交給前方部隊的途中,遭到文武官員的漂沒和吃空餉。

前方和后金苦戰的明軍士兵,往往吃不飽飯,多數沒有盔甲,兵器也是生銹腐爛的。這就是所謂「火器先進」、「軍隊水平接近歐洲」的明朝軍隊,往往被兵力劣勢的后金軍隊打得一敗涂地的根本原因。然后,朝廷為了挽救敗局,只能繼續投銀子投入軍隊,繼續加大對農民的壓榨。

陷入這種死結的明朝,有什麼可惋惜的呢?即使是被后人罵「腐敗透頂」的清朝,在行政管理效率上也比明朝好得多。

這時候的明朝,滅亡是必然的事情,歷史走向的區別,只不過是被大順接替,還是被清朝接替。

山海關

大順軍為何會慘敗于清軍?

但是,李自成的大順為何會被清軍顛覆?吳三桂引清軍入關事件,最終導致了江山易手,本應作為時代新生力量的大順軍,卻再次成為了「敗寇」。

說到底,這時李自成缺乏三點認識造成的。

第一,沒有認識到自己實力的不足。攻破北京之前,李自成只不過在陜西、湖北一帶站穩腳跟,而且災荒大大削弱了北方的人力和物力,李自成可動員的兵力規模并不足以控制天下,甚至不足以和清軍對抗。

第二,沒有認識到皇太極和多爾袞的野心。還在崇禎在位時侯,皇太極就已經登基稱帝,建國號為清,這是宣告挑戰全國統治權的一個姿態。同時,清軍不斷入關劫掠,兵鋒甚至深入到了山東半島。明朝也許認識到了清朝的野心,但是李自成顯然低估了皇太極及其后繼者多爾袞的胃口。

第三,沒有認識到明朝軍隊和官員的無恥。首先,李自成攻克北京有很大的偶然性,他沒有想到明軍的抵抗如此微弱,明朝官員的無能到了如此地步。李自成最初只不過試圖攻略山西,然而所到之處望風而降,僅有寧武的總兵周遇吉進行了激烈抵抗。直到北京城下,明朝各路官員無不是開門「迎闖王」,明朝軍隊投附多達十余萬。其次,李自成初戰敗給清軍之后,也是這幫前明的官員和軍隊,爭先恐后倒戈一擊,毫無民族氣節。

清朝入關時候,八旗男丁不過六萬多人,僅憑這點壯丁根本無力統治中原。然而,由于投附大順的十幾萬明軍迅速剃頭叛變,再加上南明又貢獻幾十萬降軍,導致清軍規模成倍擴大。最終,李自成不是輸給了八旗兵,而是輸給了降清明軍。

也正是幾十萬降清明軍,成了清朝南下征伐的馬前卒。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還有壯烈的江陰保衛戰,殺害無數明朝百姓的清軍,主力其實都是這幫明朝降兵。

茅麓山

大陸上最后的一面大明旗幟

有人咒罵李自成、張獻忠這些起義軍是明朝滅亡、神州沉淪的「罪人」,然而卻看不到歷史一直在打臉嗎?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以自己一生的歲月來挽救大明的,不就是這三個人嗎——兩個「流寇」李定國和李來亨,一個「海盜」鄭成功。

要不是這三個人,明朝的旗幟還會繼續堅持幾十年?明朝的正規官員和軍隊,大多數都是飯桶角色。

尤其是大順軍,在李自成死后,在高一功、李過、李來亨領導下和明朝軍隊聯合,成立了忠貞營,堅持和清朝斗爭十九年。十九年里,忠貞營苦苦煎熬,誓死不剃發投降,不負「忠貞」之名。

大明的旗幟

在大陸上,堅持到最后一刻的明朝大旗,是誰樹立的?是李來亨,是大順軍,是忠貞營,是闖王的軍隊。

1653年,茅麓山大戰,這里是大陸上最后一塊樹立著明朝大旗的土地。明朝臨國公李來亨,李自成的養孫,率領最后的兩萬大順軍余部,在三十萬清軍的團團包圍下血戰一年,全軍覆沒,李來亨全家赴火自焚罹難。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殺身成仁的民族氣節,與山河同在,與日月同輝,這些褒美之詞,李來亨與大順軍余部都受得起!

清代一位詩人在云南磨盤山大戰遺址,曾為李定國賦詩四首,同樣可以歌頌李來亨的忠貞營。

胡風南渡盡草偃,大義捐嫌王出滇。 一身轉戰千里路,只手曾擎半壁天。

諸葛無命延漢祚,武穆何甘止朱仙。 板蕩膻腥忠貞顯,江山代代頌英賢。

凜凜孤忠志獨堅,手持一木欲撐天。 磨盤戰地人猶識,磷火常同日色鮮。

老草坡前草樹香,磨盤諸將墓堂堂。 殘碑讀罷呼雄鬼,生死都從李晉王。


昆陽之戰:綠林軍以區區2萬之眾擊敗了王莽42大軍,歷史最傳奇的一戰,其實失敗者的戰略并沒錯
2023/06/02
鄱陽湖大戰:朱元璋一戰定乾坤,擒殺梟雄陳友諒!
2023/06/02
陘城之戰:是戰國被忽略的一場戰役,最終引發了長平之戰!
2023/06/02
「明清松錦大戰」文臣作死掐滅明朝的希望,洪承疇也淪為貳臣之首,文人誤國比武人更甚
2023/06/02
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王振挾持,以五十萬大軍親征蒙古瓦剌部
2023/06/02
西周后期「國人暴動」,導致國王流亡十四年,到底是怎樣一回事?
2023/06/02
鄢陵之戰:一場風度翩翩的戰爭,卻耗盡了晉楚的戰爭動力!
2023/06/01
鞍之戰:有禮有節的生死戰,讓你知道春秋時期的貴族是怎麼打仗的嗎?
2023/06/01
伊闕之戰:戰神白起有多厲害?韓魏成為了待宰的羔羊
2023/06/01
漢朝戰爭:白登山之圍,劉邦攻打韓王信,30萬大軍被困白登山
2023/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