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漠北之戰】,衛青為何不讓李廣打前鋒?看完才懂衛青的良苦用心

【漠北之戰】,衛青為何不讓李廣打前鋒?看完才懂衛青的良苦用心
2023/01/13
2023/01/13

公元前120年,秋高馬肥之際,匈奴兵分兩路各數萬騎南下,伊稚斜單于攻定襄,左賢王烏維攻右北平,殺略千余人而去。

公元前119年春,太史司馬談擇定黃道吉日,武帝在長安未央宮城北門外賜宴,張黃幄,設御座,陳敕印,文武百官會集,奏樂,陳百戲。武帝再授衛青大將軍印和霍去病驃騎將軍印,賜衣馬弓刀,面授方略,并親賜御酒。大將軍衛青和驃騎將軍霍去病跪受叩飲,太子劉據賜飲李廣等將軍,三公九卿向校尉、都尉、軍司馬敬酒。

衛青和霍去病領眾軍謝恩,大軍開拔,武帝遠送過渭水,大將軍率眾將軍校尉跪請回駕。

送完武帝,衛青回到中軍大賬,神光內斂,脫下朝服,換上戰甲。立刻像是換了一個人,淵停岳峙,目光如電掃視眾將軍,自有一股睥睨天下的氣勢。諸將不論在戰場上有多強橫,在衛青強大的氣場下都不由自主低頭聽令。平日衛青在長安只穿朝服,就算出征誓師也如此,功成不居、虛懷若谷,到了軍中又是另一番形象,龍驤虎步、膽氣橫秋、橫戈躍馬、氣宇軒昂。

漢軍出發前,在漠南抓到幾個匈奴人,都說單于和左賢王都在左地的單于庭祭天。于是武帝決定讓衛青攻龍城,霍去病攻單于庭。單于庭比龍城更遠,霍去病賬下大部分是匈奴降卒,更適合遠征。

漢軍兵分兩路,第一路衛青率五萬騎,兩萬步兵,出定襄郡,目標匈奴本部龍城。第二路驃騎將軍霍去病,率五萬騎,兩萬步兵,出代郡,目標匈奴左地單于庭。各率馬兵五萬、步兵數十萬、公私之馬十四萬匹,分道前進,長城附近還有數十萬運送物資的民夫。

西路軍方面,大將軍衛青,領一萬騎兵,兩萬步兵,帶武剛戰車,并節制全軍。公孫敖雖削爵罷官,此戰授校尉,跟隨衛青左右,打算重新憑戰功封侯拜將。

拜郎中令(九卿之一,官職二品)李廣為前將軍,領一萬騎。

李廣是三朝勇將,八任太守,兩任九卿,資歷無可匹敵。與其他幾個將軍相比,李廣打硬仗的本事恐怕也要強得多。原本武帝見李廣戎馬一生,長子次子皆為國捐軀,有意留其在朝為官,而派其子李敢追隨霍去病。李廣生而為將,只有一顆精忠報國之心,遂多次向武帝請戰。

拜平陽侯曹襄為后將軍,領一萬騎。

曹襄是曹參的玄孫,繼承萬戶侯,他母親是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因此益封至23000戶。曹襄的夫人,是漢武帝與皇后衛子夫的長女(衛長公主),他也要稱衛青為舅舅。曹參有三重身份,一是襲爵萬戶侯,二是武帝的外甥,三是武帝的女婿。這三個身份任何一個,都能讓他坐上后將軍的位置。四年后衛青迎娶平陽公主(曹襄的父親曹時早已死了),曹襄又成為衛青的繼子,真是上天眷顧之人。

拜太仆公孫賀為左將軍,領一萬騎。

公孫賀從小陪太子劉徹(武帝)讀書,跟著衛青封南窌侯,食邑1300戶。公孫賀官至太仆,娶皇后衛子夫的姐姐,人生趨于完美,早無所求,甚至連撿戰功的興趣都不大。

拜主爵都尉趙食其為右將軍,領一萬騎。

趙食其官職是主爵,後來改成右扶風。漢朝最早設內史,掌管關中地區,權力很大。後來分左右內史,後來又分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分管關中三個地區。雖然這三個職位都是二品大官,但所管轄區域人口戶數差異較大,京兆尹人口最多,右扶風人口最少,因此右扶風在二品官職中排位比較靠后。趙食其并非衛青嫡系,這樣的人很難有大作為。

此外西河太守(官職三品)常惠,云中太守(官職三品)遂成,各率本部人馬跟隨衛青中軍。

衛青這一路人馬,四將軍,兩太守,再加公孫敖,可以說星光璀璨。但這些將領有一個特點,都是漢人。套用中國足球一個詞,這叫全華班。

大軍從定襄郡集結,然后向西越過云中、九原,在五原郡的高闕出塞北上。

衛青臨行之際,武帝曾密囑道:「李將軍(李廣)年老,勿使其為先鋒。」

漢軍出塞行至漠南,衛青作出調整,令給李廣與趙食其合兵,走東線穿過大漠,在龍城會合。

李廣知道東行路線彎曲,多需時日,且沿途水草甚少,須分作數隊,緩緩而行。李廣與衛青本就有隙,遂以為大將軍不欲其立戰功。

李廣闖入中軍大賬,拱手對衛青道:「臣為前將軍,當為先鋒擊敵。今大將軍乃調臣出東路,不知何意?且臣束發從戎,即與匈奴交戰,直至今日,始得漠北一戰單于,臣愿率領所部,效死殺敵。」

衛青見李廣不肯聽令,不悅道:「將軍速回所部,遵照將領行事。」

李廣見衛青不許,心中憤怒,現于顏色,也不向衛青告辭,奮然走出中軍大賬,回到自己軍營,會合趙食其之兵。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