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單位在選拔人才方面有幾個特定的潛規則。比如,一把手往往不從內部產生,副職之間經常要互相交流,中層干部存在幫派現象,即使表面上看他們沒有關系,其實暗地里可能搞的是資源串換(你提拔我兒子,我重用你女婿)。群眾不禁要疑問:難道單位沒有人才嗎?難道沒有背景沒有關系的老實人群體中選不出能人嗎?就算單位不爭氣,難道矮個子里拔將軍也拔不出人才嗎?
其實,我們看歷史就會發現一個底層規律,很多皇帝打天下重用的就是自己的一幫兄弟。比如,小小的一個沛縣里,居然涌現出蕭何、曹參、樊噲等如此眾多的優質人才?小小的沛縣并不是一個個例。再比如,朱元璋的主要班底是鳳陽人,太平天國李自成的主要班底是廣西金田人,等等。可以充分證明:建立一個王朝,搭建管理框架,一個縣的人才就足夠了,并非需要海納百川。
一個王朝的班底,在一個縣里就能配齊。一個單位的中層,難道自己配不齊?其實,如果你在基層工作,你就會發現,哪怕是一個村莊里也有各種各樣的能人!一個單位達到幾百人,挑選幾個人才是綽綽有余的。為何選不出干部?其實,責任在上面,就是「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一個單位就是一個小型世界,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人人都是人才,人人皆可成才,就看領導怎麼當好伯樂!很多崗位人員,其實是可以挑起中層管理的擔子的,他們只是缺乏歷練和施展才華的機會罷了。
單位的領導理應當好伯樂的角色,但他們其實并不想給普通員工機會,因為培養他們對自己沒有利益,自己的人還安排不過來呢!把用人的池子搞得神神秘秘,才有利于他們渾水摸魚!
所以,很多領導埋怨單位沒人可用、缺乏人才,可能并非是真相,也許他們只是用自己的人。你想一想,一個小小的沛縣就有這麼多棟梁之才,一個單位就選不出幾個干部?太多太多的優質人才,只是被有些無良的領導故意默默埋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