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周本紀》記載了周厲王時期的一件事情:國人暴動,襲擊厲王,厲王逃亡。關于國人暴動的前因后果,性質等,歷史上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國人暴動是一次奴隸起義,不過當今已經幾乎沒有人認可此觀點。也有學者認為這是一次平民起義,另外一部分學者認為是貴族叛亂。那麼國人暴動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想要了解國人暴動的性質,就必須要清楚「國人」指的是哪些人。以范文瀾、郭沫若、楊寬等為代表的史學家認為:國人是指居住在國都之內的「公民」,主要是平民為主體,特別是工商業者。以赫勒川、何凡、楊東晨為代表的學者認為國人是指國中之人,主要是卿大夫、士,也包含工商業者,而主體是貴族群體。
那麼國人究竟是哪些人呢? 在西周,人們把都城稱為「國」,當然都城的郊區也屬于「國」的范圍。而國都之外,就是「野」也就是現在所謂的鄉下。居住在國都之內的人也就稱為「國人」,居住在國都之外的被稱為「野人」。國人和野人是有很大區別的,國人是主要指各級貴族,包括卿、大夫、士等,他們擁有公民權,承擔著當兵的義務,「執干戈以衛社稷」。國人也要為國家提供提供軍賦,并時刻保持軍事訓練「春菟、夏苗、秋獼、冬狩,皆于農隙以講事也」。
豐鎬遺址
野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農村公社」,野人主要是依附于貴族土地上的庶民。他們不屬于貴族群體,但是依靠貴族的土地而生存。西周實行井田制,在公社中,土地分為兩部分——公田和私田,兩者都是國家所有。公田的土地給村民集體耕種,有三老等負責組織和監督,其產品用于維持村社的公共事務和上繳賦稅,而私田的產品歸家庭所有。
較為原始的村莊
因此,國人暴動的主體也就是居住在都城中的各階層。那麼,參與暴動的人是貴族為主還是工商業者為主呢? 西周時期實行「工商食官」,其社會并沒有獨立的工商業者存在。貴族在其居住地設立作坊,以養工商業者。因此,工商者是依賴于貴族生存的群體,他們并不會單獨發動「暴動」,更沒有機會驅逐國王。那麼,國人暴動的主體就是貴族。2011年公布的《清華簡·系年》也證明了此觀點,其中記載了發動暴動的人是卿士、諸正(諸尹)、萬民。顯然,這是一場貴族發動,各階層參與的暴動。
國人暴動
在國人暴動中,整個國都之人均把矛頭指向了周厲王,說明國人暴動的原因來自于周厲王本身。我們可以從《史記·周本紀》、《國語·周語》、《竹書紀年》等史料來分析其原委。
從《國語》中大夫芮良夫對周厲王的勸諫來看,周厲王重用了榮夷公為卿士,推行「專利」政策,「夫榮公好專利而不知大難」。什麼是「專利」呢?根據當代許多學者研究得出,所謂的專利也就是將過去各貴族階層可以共享的山川漁澤之利壟斷,變成了王室專利。針對周厲王的這個政策,芮良夫還以山川漁澤是大自然的恩澤來作為反駁:
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載也,而有專之,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將取焉,何可專也?所怒甚多,不備大難。以是教王,王其能久乎?——《史記·周本紀》
可周厲王并沒有聽從芮良夫的勸告,繼續推行專利制度。于是國人便議論紛紛,「國人謗王」。周厲王針對此種現象又采取了高壓的政策,「得衛巫,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以至于國人敢怒而不敢言,「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除了專利制度之外,周厲王還賣官鬻爵,「爵以賄成」。
顯然,周厲王推行了專利制度嚴重損害了各貴族階級的利益,那麼為什麼周厲王還要這樣做呢?在周厲王之前,周朝就已經走向了衰落,《史記》載:「當周夷王之時,王室微,諸侯或不朝,相伐。」周厲王上台后,周邊各族不斷入侵,危機不斷,如「淮夷侵洛,王命虢公長父征之,不克」,「西戎入于犬丘」、「皞狁侵宗周西鄙。召穆公帥師追荊蠻,至于洛」。《竹書紀年》又記載周厲王「作夷宮」,也就是修建新的宮殿。 顯然,軍事上和修建宮殿都需要大量的資金,造成了財政虧空。
周厲王時代的《多友鼎》銘文,就記載了一場王畿內周軍抗擊玁狁的短線防御戰。
從中國古代歷史上來看,一個王朝當遇到財政空虛的時候,往往會采取賣官鬻爵、專制制度等措施。如管仲改革中就有「官山海」政策,壟斷山川大海的資源;漢武帝的財政改革中就有「鹽鐵專賣」和「民得買爵及贖禁錮,免減罪。置賞官,名曰武功爵,級十七萬,凡直 三十余萬金」等賣官鬻爵的政策。在清朝晚期,為了給修建頤和園籌集經費,清政府也采取了「海防捐」的名義進行了賣官。因此,可以大概判斷,周厲王推行「爵以賄成」和「專利」是為了解決財政危機,不過此舉損害了大部分貴族的利益,因此遭到了反對。
公元前841年,召穆公等發動了「國人暴動」,周厲王逃亡到了彘(今山西霍州)。周厲王出逃后,其太子靜(也就是後來的周宣王)藏匿在了邵穆公家中躲過一劫。此后周朝出現了「共和」的十四年。
關于「共和」,不斷的史料有不同的記載。《史記·周本紀》記載為「召公、周公二相行政,號曰共和」,也就是召穆公和周定公共同執政。而《竹書紀年》則記載為另外一個版本,認為是共伯和干政十四年,「有共伯和者攝行天子事」。出土的戰國簡《清華簡·系年》也有不同的記載,「龍伯和立」。這里龍伯很可能就是指共伯,具體情況如何,現在難以考證。
不過可以斷定,周厲王實行的專利制度在「共和」十四年被廢除。周厲王逃亡彘以后,在這里度過了14年的時間。從出土的厲王簋中的銘文來看,周厲王也并非是傳統史料記載的完全昏庸。其銘文大意為:
我晝夜盡心經營先王事業,以配皇天,我任用義土獻民,祀先王宗室。作此將彝寶簋,安惠干先宗列祖,以祀皇天大命,保佑周室、王位和我自身。賜降多福、長壽和智慧。
厲王簋
公元前829年周厲王去世,太子靜繼位,是為周宣王。周宣王時期,周朝出現了短暫的復興現象,被稱為「宣王中興」,不過復興的局面沒有維持多久,宣王晚年后,周朝又走向了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