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睢陽之戰:張巡以1萬人對戰叛軍13萬人,堅守十個月,歷經四百戰!

睢陽之戰:張巡以1萬人對戰叛軍13萬人,堅守十個月,歷經四百戰!
2022/11/01
2022/11/01

安史之亂中最慘烈的戰爭,莫過于「 睢陽之戰」了。

慘烈的睢陽之戰

有多慘烈?

交戰前,《資治通鑒》記載雙方的實力對比如下。

唐軍: 巡初守睢陽時,卒僅萬人,城中居人亦且數萬

叛軍: 子奇以歸、檀及同羅、奚兵十三萬趣睢陽

睢陽之戰歷時十個月,張巡率領的唐軍守城戰績非常華麗,《資治通鑒》載「 前后大小戰凡四百馀,殺賊卒十二萬人」,但相對的代價也很大,城破后「 人知必死,莫有叛者,所馀才四百人」。張巡等一干指揮人員的結局也很慘,因為不愿意投降被叛軍,全部慘遭殺害。

同樣是保衛戰,它的慘烈程度比起郭靖的襄陽保衛戰毫不遜色,另一名鎮守 睢陽的守將南霽云在面對敵將伊子奇的招降時,曾經說出了一句鼓舞了無數愛國志士的話語: 男子漢大丈夫,不可向不義者屈服,寧掉頭顱垂青史,不留罵名在人間

睢陽保衛戰到底多難打

在睢陽保衛戰中,除了士兵數量上的差距,張巡一方還面臨著三個方面的挑戰。

第一個挑戰,缺少武器

很多朋友知道《三國演義》里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卻不一定知道睢陽保衛戰中張巡借箭的故事。

公元756年,令狐潮率領四萬大軍將張巡的三千人困在雍丘,當時張巡是人少又缺乏武器。在這種危機關頭,沒人可以依靠城墻抵擋,但沒有武器,那就是完全沒辦法的事了。張巡的辦法,就是「草人借箭」,利用夜晚敵人視野不行的特點,放下稻草人假裝逃跑,等到敵人向草人身上射箭時,借箭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資治通鑒》:中城矢盡,巡縛藁為人千馀,被以黑衣,夜縋城下,潮兵爭射之,久乃知其藁人;得矢數十萬。

第二個挑戰,城中缺乏糧草

城中的士兵加上平民大概兩萬多人,要滿足這種規模的吃飯需求,消耗是非常巨大的,在被圍城狀態下,他們是沒法補充糧草的,也就是只有消耗,沒有生存,糧食遲早有一天會用完。

《資治通鑒》:而睢陽城至是食盡。將士人廩米日一合,雜以茶紙、樹皮為食,而賊糧運通,兵敗復征。睢陽將士死不加益,諸軍饋救不至,士卒消耗至一千六百人,皆饑病不堪斗。

第三個挑戰,國家局勢動蕩,首都長安、洛陽陷落,人心不穩

守城的時候,有兩個嚴峻的問題: 其一有沒有支援;其二士兵的態度

支援直接的關系是防守的成功問題,畢竟張巡面對的敵人數十倍于己,稍有不對就會萬劫不復,就是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他不僅沒有支援,還收到了首都淪陷的消息。

張巡的情況很糟,他的手下有六名開府級別(三品武官,又叫做驃騎大將軍)的將軍眼見國家局勢不好,打算勸張巡投降。這個問題是非常棘手的,要知道張巡只是個縣令,他并不是兵權的直接掌控者,手下這些將軍才是,他如果稍微表現得有一點不同意,很可能這些將軍會馬上殺死他。

張巡的做法很牛逼,他知道直接反對將軍的提議,可能整只部隊都不會跟他走。于是,張巡假裝同意了他們投降的要求,然后約定好日期商議投降事宜,將軍們也不擔心你一個文臣還能害了我不成。張巡看到將軍們放松了警惕,暗中找自己的親信士兵埋伏起來,再「 明日堂上設天子畫像,帥將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將于前,責以大義,斬之,士心益勸。」

那麼,張巡為何要死守睢陽呢?

睢陽一帶是名副其實的交通要道,得到它,江淮之地便輕松可得,那樣安史之亂就會打得更加慘烈,唐王朝需要面對的就是得到了富饒的江淮一帶錢財、士兵的安祿山,叛軍的整體實力會上升一個檔次。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