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六國再起。
章邯劇照
此時秦帝國出現了一大批鎮壓起義軍的將領,其中讓大家津津樂道的是章邯,他橫掃天下起義軍,連項羽的叔父項梁都敗死在他的刀下。
章邯堪稱秦朝最后的蓋世名將,為秦帝國立下赫赫戰功。
然而,驍勇善戰的章邯卻在巨鹿敗給了項羽,此時他沒有殉戰,也沒有殉國,而是率領二十萬秦軍就地投降,正是因為章邯的屈服,他手下20萬秦軍被項羽坑殺,為此他被后人所詬病。
殊不知大家心中的軟柿子也有強硬的一面。
劉邦攻入關中時,章酣苦苦堅守項羽封給他的雍地長達十月之久,最終他都沒有投降劉邦,而是用自盡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作為秦朝最后的猛將,章邯最終保留了幾分英雄本色。
很多小伙伴可能覺得有些奇怪,章邯為什麼不計項羽坑殺20萬秦軍,陷他于不義之仇,反而死心塌地跟著項羽,誓死不降劉邦呢?
這恐怕要從章邯為什麼要投降項羽開始說起。
項羽劇照
秦朝末年,起義軍遍布全國,當時有三股強大的勢力,分別是趙國、齊國、楚國。
章邯大敗齊國的田榮和楚國的項梁后,他認為黃河下游的起義軍已是一盤散沙,暫時對秦帝國構不成威脅,于是他把下一個目標鎖定于黃河上游的趙國。
然而他錯了,在黃河中游還盤踞著兩股勢力,即劉邦和項羽。
章邯率軍北上與王離率領的20萬長城軍會和,一起圍攻趙國,趙國就幾萬軍隊,自然不是強秦的對手,趙王歇逃往巨鹿,秦軍瞬間將巨鹿包圍。
當時王離主要負責圍攻巨鹿,而章邯駐扎在南邊,主要負責切斷南邊北上的援軍。
項羽北上救趙,他面臨的第一個敵人就是章邯。
各路起義軍聽聞趙王被圍,也紛紛趕來救援,但是他們集聚在巨鹿城的北邊,不敢與秦軍作戰。
項羽率軍渡過黃河后,先是派出一支小部隊騷擾章邯的糧道,然后破釜沉舟,繞過章邯與趙將陳馀前后夾擊王離,王離的長城軍全軍覆沒,王離戰死。
章邯得到消息后,為時晚矣,此時項羽已經率領諸侯聯軍,約三十幾萬南下討伐章邯,章邯屢戰屢敗,于是他派司馬欣向朝廷匯報情況。
秦二世劇照
司馬欣來到咸陽,見不到秦二世,此時秦二世已被趙高控制,趙高又不愿見司馬欣。
司馬欣感覺到惶恐不安,他快馬加鞭回報章邯,他說:「 現在趙高掌權,我連秦二世的影子都見不到,如果你打敗了項羽,功高蓋主,那麼權力欲望極強的趙高不可能放過你,要是你輸了,按照朝廷的律例也是死路一條,反正橫豎都是死。」
章邯聽后,左右為難,不知所措。
項羽聽聞此事后,立即給章邯寫了一封勸降信,他說之前給秦朝立過功的將領沒有幾個有好下場,你看看白起就知道了,現在天下人苦秦久矣,人人揭竿而起,秦朝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一旦秦朝滅亡,你將會成為秦朝的替罪羔羊,如果你跟著我們干,將來可是開國功臣,可以名留青史,何必跟著暴秦一起被永遠地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呢?
章邯看了信以后,仍然猶豫不決,項羽為了讓章邯死心,立即發動攻擊,章邯屢戰屢敗,無奈率領20萬秦軍投降,項羽怕秦軍詐降,下令全部砍殺。
巨鹿之戰攻勢圖
巨鹿之戰后,各路起義軍奉項羽為盟主,為此項羽的聲望達到了他人生的頂峰。
項羽趁著勢頭,帶兵進入關中,并分封了18位諸侯王。
其中章邯被封為雍王,項羽讓他與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鎮守關中,史稱三秦王。
項羽的分封大會結束后不久,各地諸侯王紛紛反楚,項羽從此踏上了滅火之路。
漢元年八月,劉邦趁項羽忙著平定齊國,發兵攻打關中,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沒有拼死抗戰,而是選擇就地投降,後來他倆看到項羽勢大又歸降了西楚國。
這倆人在秦朝滅亡之前是章邯的部下,曾跟隨章酣參加巨鹿之戰,跟隨章邯一起降楚,可見他們反復無常,哪邊風大哪邊倒。
然而,章邯卻是個例外,他與漢軍死戰十個月,後來漢軍水淹廢丘,城破,章邯自刎。
章邯能夠堅持十個月之久,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他在等待項羽的援軍。
然而,項羽這會兒忙著平定齊國,顧不上西邊,而且項羽也不重視關中之地。
由此可見章邯壓根兒就沒打算降漢,這是為什麼?
項羽劇照
首先,我們從前文可以看出,章邯投降項羽實屬無奈,秦二世、趙高當時可謂是臭名遠揚,上不得臣心,下不得民心。而項羽則是為民除害的大英雄,尤其是項羽在巨鹿之戰的英雄表現,讓很多名將推崇至極,對于章邯來說歸降項羽算是「棄暗投明」。
項羽打完巨鹿之戰后,他的威望已經達到頂峰,而劉邦此時的號召力、聲望遠不如項羽,跟著英雄混,哪怕戰死也是光榮的。
其次,巨鹿之戰后除了項羽的能力高于劉邦以外,他還有一項光環,那就是項羽來自楚國的項氏一族,項氏在楚國世代為將,在楚國是貴族。
項羽的祖父項燕是秦滅六國時,最后一位抗秦的大將,所以項氏在楚地很有號召力,而劉邦卻是草莽出身。
加上項羽叔父項梁死于章邯之手,項羽是項梁一手帶大,叔侄二人感情深厚,但是項羽卻沒有記殺叔之仇,反而重用他,所以章邯對項羽很是敬佩,也非常感激。
其三,章邯并非軟肋,他也是條硬漢,他也有軍人的尊嚴,他曾經因為投降,致使手下20萬秦軍被坑殺,讓他成為千古罪人,他不能再有污點。
章邯劇照
雖然章酣曾經有過污點,但是他仍然是一位忠義之士。
所以他不能卑微的活著,要像有骨氣的軍人一樣,有尊嚴的死去。
在章酣看來,雖然他失敗了,也要成為仁人志士。
所以他拿起寶劍,在雨地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他保留了軍人最后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