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戰爭歷史中,最為艱險的一戰無疑就是淮海戰役了,當時反動勢力集結了超過80萬人的精銳部隊,并在海陸空的全面配合下,向解放軍發動了數次有威脅的反撲。面對敵人的瘋狂反撲,解放軍在人民群眾的幫助下,利用分割包圍等有效戰術,將反動勢力的精銳部隊逐一殲滅,完成了世界軍事歷史上的一個奇跡。
後來正是因為淮海戰役的艱險,才讓它頗具紀檢價值,不過在當年開淮海戰役的慶功宴的時候,卻發生了令人感到疑惑的一幕,原來一位縱隊的副司令在慶功宴上居然當眾掀桌而去,引發了許多人的議論。那麼他是誰呢?作為一位縱隊副司令員,他為什麼在淮海戰役的慶功宴上做出如此舉動呢?
一、革命部隊中的一員猛將
經歷了一個冬季的艱苦鏖戰后,淮海戰役終于取得了勝利,于是為了慶祝這難得的勝利,便舉行了慶功宴。在中原野戰軍的慶功宴上,主持作戰的鄧公此時成了慶功宴的主持人,可是就在這場慶功宴上,卻有一個人當眾掀翻桌子,氣憤離場。面對這樣的情況,鄧公沒有動怒,相反任他揚長而去,這個當著鄧公的面掀翻桌子的人就是當時的一位縱隊副司令員-劉昌毅。
作為一位縱隊副司令員,在慶功宴上居然做出如此舉動,一定是問題不小,不過鄧公也沒有過多責備他。其實鄧公心里很清楚,當時的中原野戰軍是付出了高昂的傷亡代價才換來了淮海戰役的勝利的,那些傷亡過大的場面至今都在鄧公心中歷歷在目,所以他也很理解部隊將士們的心情。
能當著鄧公的面掀桌子的人一定脾氣不小,而劉昌毅恰恰是脾氣很大的一位將才,在革命戰爭年代里劉昌毅素有軍中猛將的稱號,所以也不難猜出他的性格了。出生于貧農家庭的劉昌毅在舊時代沒有少受欺壓,這讓他很快就養成了一種堅韌不拔的性格,後來僅僅上了三個月學的劉昌毅在家鄉做起了裁縫學徒,日復一日忍受著被欺壓的生活。
到了1929年,劉昌毅的生活終于得到了反轉,因為紅軍在他的家鄉招兵,這讓劉昌毅毫不猶豫地報了名,加入了紅軍,開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經歷了數次反圍剿戰役后,劉昌毅成長為了一名合格的紅軍戰士,并逐步在部隊基層擔任了管理干部,他用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地見證著自己的革命生涯,以至于到了解放戰爭時期,他已經擔任中野第三縱隊的副司令員了,這也讓他參加了不少關鍵戰役,可謂是立下了赫赫戰功。
二、一個玩笑引起了誤會
因為在淮海戰役中,劉昌毅所在的中野第三縱隊的武器裝備并不優越,面對敵人還常常處于劣勢,所以打了不少窩囊仗,一度損失慘重。不過在後來全面反攻的時候,中野第三縱隊在宿縣戰役中大獲全勝,不僅殲滅了敵人過萬名守軍,還繳獲了大量物資,由此搖身一變成為了中原野戰軍中武器裝備較好的一支部隊了。
看到劉昌毅所在的部隊打了一場翻身仗,鄧公打心眼里高興,于是在慶功宴上給他開了一個玩笑,沒想到就是這樣一個玩笑使得劉昌毅大發雷霆,居然當著鄧公和眾人的面掀桌子,拂袖而去。見到這個場景的鄧公并沒有動怒,反而繼續主持慶功宴,這讓不少人感到不解,但是事后才知道原來鄧公這麼做是真高明。
這麼一鬧,劉昌毅背負了巨大的心理壓力,于是他在緩解了一番后,感覺到了自己在慶功宴上的做法很不妥,事后他還專程來到鄧公的住處道歉,但是鄧公卻是一笑而過,這讓劉昌毅打心眼里佩服鄧公的胸懷。後來劉昌毅憑借著多年來在革命戰場上立下的赫赫戰功,被評選為了中將,他也由此成為了開國中將,不過鄧公卻因為離開了部隊系統,沒有能得到授銜。
對此劉昌毅還為鄧公打抱不平過,可是鄧公依舊是一笑而過,面對榮譽有了一個十分積極和正確的態度,這給劉昌毅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有了鄧公的這番激勵,劉昌毅更是扎根在了部隊建設中,為中國的軍事現代化建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這也讓他成為了革命歷史上不能被忘卻的一個人。
三、結語:
作為一位縱隊的副司令,在淮海戰役的慶功宴上居然當著鄧公的面掀桌子而去,劉昌毅的火爆脾氣可謂是留給了不少人以深刻的印象。不過讓劉昌毅感到終身難忘的卻是鄧公對待官兵們的態度以及對待日后榮譽的正確認識,這讓劉昌毅在日后的工作中有了一個正確的認識態度,為他後來在工作上取得優異成績奠定了基礎,這也值得當代不少青年干部們以此為榜樣來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