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軍事
历史故事
明星
娛樂明星
设计
装修
全部
    
漢匈之戰:漢武帝只誅滅了10多萬匈奴騎兵最後還失敗了,為何反而是匈奴從此一蹶不振
2022/05/09

公元前90年3月,漢武帝發動了其在位時的最后一次漢匈之戰。

李廣利統兵七萬從五原郡出發,向浚稽山方向進攻,商丘成統兵三萬從西河郡出發,向涿邪山方向進攻,馬通率四萬騎兵從酒泉郡出發,向天山方向進攻。最后的結局是馬通軍團沒有和匈奴軍交戰全身而退,商丘成軍團在返回的路上,遭遇三萬匈奴騎兵的合圍,經過九天的戰斗,在遭到漢軍大量殺傷之后,匈奴軍被迫撤退。

李廣利軍團剛開始的進展還是非常順利的,在夫羊句山擊敗了匈奴軍。

這時候前一年爆發的巫蠱之禍持續發酵,李廣利的家族也受到牽連,為了爭取更大的軍功挽救自己的家族, 李廣利選擇帶著所有人一起孤軍深入,漢軍一口氣突進到了今天的色楞格河,還在色楞格河以北擊敗了匈奴兩萬騎兵,但是在返回的時候,還是在杭愛山地區被匈奴五萬騎兵圍困,最終全軍覆沒了。這是漢武帝時期,漢朝發動的最后一次大規模對匈作戰。

三年之后,漢武帝就離世了。

漢匈最后一戰失敗的原因

在漢武帝后期14年的時間里,漢朝對匈奴發動了三次大規模攻勢,并且全部失敗,還多次出現了全軍覆沒的情況,光是有明確記錄的損失人數就在十萬以上。 漢軍在漢武帝末期幾次大規模的戰役,損失很大戰果卻很小,除了漢朝的國力消耗嚴重和將領的原因之外,還有作戰距離和互相適應的問題。

隨著匈奴逐步向西北方向退縮,漢軍的進軍路線也在向這個方向延伸,作戰距離越來越長,作戰地區越來越遠離本土。隨著作戰經歷的增多,在幾十年的時間里,或者主動或者被動不斷的有匈奴人投靠了漢朝,也不斷的有漢朝人投靠了匈奴,漢軍在學習匈奴人,匈奴人也在學習漢軍,匈奴對漢軍的戰法越來越適應。到匈奴軍最后一次圍攻李廣利的時候,就已經可以使用土工作業的方式,通過挖掘交通壕秘密的靠近漢軍營地,然后突然發起進攻。在漢武帝末期的幾次大會戰中,匈奴取得了一次比一次更大的戰果,但是這一場接一場的勝利已經快讓匈奴活不下去了。

匈奴雖然每戰每勝,卻極度困苦

從龍城之戰開始,到漢武帝去世,在40年的時間里,漢朝維持了對匈奴連綿不斷的攻勢,勝利了要接著進攻,失敗了更要接著進攻。從剛開始把進攻時間選在春季,到后來不分春夏秋冬,隨時對匈奴保持攻勢, 漢軍的進攻嚴重擾亂了匈奴的社會秩序,為了躲避漢軍的進攻,匈奴動不動就要對整個部族進行戰略轉移。

特別是漢武帝末期,漢軍屢次深入匈奴的腹地,剛開始匈奴在自己的「家門口」和漢軍作戰,到最后匈奴要在自己的「臥室「和漢軍作戰。

李廣利軍團的最后一戰雖然失敗了,但是他們從北緯40°一口氣打到了北緯50°,掃蕩了整個蒙古高原。

匈奴雖然取得了最后的勝利, 但是在整個夏季,為了躲避漢軍,所有人都不得不進行遷徙。

漢軍發動的每一次主動進攻,無論成敗都會打斷畜牧業的生產鏈條,一戶普通的牧民需要維持150頭左右的羊群才能滿足基本的生活需要。為了應對漢朝的進攻,匈奴要經常動員大量的牧民參與戰斗。不管戰果如何,都會有相當數量的牲畜失去管理,更為嚴重的是,匈奴無法從這樣的戰斗中獲取任何收益。

即使國內有幾十上百萬的流民掙扎在死亡線上,漢朝還是要堅持進攻,目的就在于要把戰場保持在匈奴的土地上,讓匈奴人去承受戰爭對生產秩序的破壞。當戰爭在自己的國土上進行的時候,即使全殲漢軍,匈奴也無法獲取更多的收益,更無法彌補經濟上的損失。

在漢武帝去世的時候,匈奴人已經極度疲憊困苦,因為無規律的遷徙和營養不良,情況嚴重到了牲畜的胎兒都無法正常出生的地步。匈奴這樣一個強悍的游牧帝國,從單于本人到普通的牧民已經被漢朝打出了厭戰情緒。

漢宣帝和漢和帝徹底滅亡匈奴

漢宣帝本始二年,漢朝決定對匈奴進行補刀。這一年,漢朝動員了16萬騎兵兵分五路進攻匈奴,同時派遣常惠統帥五萬烏孫騎兵從背后夾擊。匈奴人再一次驅趕著牛羊開始逃亡,當匈奴人在這一年的冬天準備偷偷報復烏孫的時候,又遭遇了寒潮和暴風雪,只有十分之一的人和牲畜活了下來。這時候,北部的丁零、西部的烏孫、東部的烏桓都開始起兵蠶食匈奴,幾萬匈奴人和數以萬計的牲畜被殺死。牲畜的死亡又造成了嚴重的饑荒,剩下的人又有30%被餓死,從此之后,匈奴再也無法維持,徹底分崩離析了。

最后給匈奴的棺材上釘上釘子的人叫竇憲。當時已經是東漢,匈奴已經分裂成了南北兩個部分。公元89年,漢和帝永元元年,竇憲率領著由羌人、南匈奴和漢軍組成的聯軍擊敗了北匈奴的主力。 公元151年,最后盤踞在巴里坤湖地區的匈奴呼衍王被漢軍擊敗逃往西方,北匈奴消散在了歷史中。

從白登之圍開始,歷經了351年的時間,漢朝終于在漢匈戰爭中笑到了最后。

戰爭是殘酷的,但戰鬥最後的成敗,往往與戰爭本身無關。

匈奴王朝覆滅的根本原因,在于落後的經濟,低產的畜牧業無法支撐起整個國家的經歷。

尤其是,黨正常的經濟體系被戰爭破壞后,所造成的傷害更是無以復加。

打仗打到最後,考的都是實力。


昆陽之戰:綠林軍以區區2萬之眾擊敗了王莽42大軍,歷史最傳奇的一戰,其實失敗者的戰略并沒錯
2023/06/02
鄱陽湖大戰:朱元璋一戰定乾坤,擒殺梟雄陳友諒!
2023/06/02
陘城之戰:是戰國被忽略的一場戰役,最終引發了長平之戰!
2023/06/02
「明清松錦大戰」文臣作死掐滅明朝的希望,洪承疇也淪為貳臣之首,文人誤國比武人更甚
2023/06/02
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王振挾持,以五十萬大軍親征蒙古瓦剌部
2023/06/02
西周后期「國人暴動」,導致國王流亡十四年,到底是怎樣一回事?
2023/06/02
鄢陵之戰:一場風度翩翩的戰爭,卻耗盡了晉楚的戰爭動力!
2023/06/01
鞍之戰:有禮有節的生死戰,讓你知道春秋時期的貴族是怎麼打仗的嗎?
2023/06/01
伊闕之戰:戰神白起有多厲害?韓魏成為了待宰的羔羊
2023/06/01
漢朝戰爭:白登山之圍,劉邦攻打韓王信,30萬大軍被困白登山
2023/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