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著名的遼沈戰役中,有兩場艱難的阻擊戰非常出名,那就是塔山和黑山。
從戰略角度上來講,塔山難度要更大,如果東北野戰軍丟了塔山,那國民黨整體都會士氣大振,侯鏡如的東進兵團就可以馳援錦州,廖耀湘的西進兵團也不會再駐足于彰武。
屆時整個遼沈乃至解放戰爭都會受到影響,所以說塔山是解放戰爭中意義最大的一場阻擊戰沒有什麼問題。
不過如果要說慘烈的程度,黑山完全不輸于塔山。首先從人員上看,兩場阻擊戰的敵人都超過了11萬,但東野當初在塔山防線布置了8萬多人,黑山不到5萬;
從火力上來看,進攻塔山的敵人陸軍最大口徑只有105毫米榴彈炮,仰仗的海軍又因為射程所限沒什麼發揮的空間,反觀進攻黑山的廖耀湘兵團攜帶了很多美械,155榴彈炮團給我守軍造成了很大的傷亡。
再者地形方面,塔山正面較窄、兩側無法迂回,對防守有利。而黑山地形寬闊,需要防備的層面更多。最終的結果也是黑山阻擊戰傷亡人數要多過塔山。
四野司令員林總在看到黑山情況的戰報時,曾給梁興初下達了一個命令「須使敵人在我陣地前尸橫遍野而毫無進展」,梁興初做到了,不過己方的損失也十分慘重。
那麼,黑山阻擊戰究竟有多慘烈呢?
一、戰前雙方的部署
1948年8月,東北野戰軍已控制了東北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國民黨只被壓縮分割在了沈陽、長春、錦州三個互不相連的區域內,簡而言之,解放軍已經有了決戰的實力。
不過對于先打何處,最初林總跟中央有不同的意見,早前四平攻堅戰、長春大房身機場爭奪戰的不順讓林總心中有幾分忌憚,他擔心戰線拉長久拖下去不利,因此希望能自北往南解決掉國軍這三大據點。
這個作戰方案較為穩妥,但會延緩東北解放的時間,且未能堵死東北至華北的通道,大機率會放跑敵軍。
毛主席則認為東北解放之方針應先攻克錦州,斷絕國軍逃出關外的道路,從而「關門打狗」。這樣是會增加風險,但成功了則能徹底改變局勢,實屬大氣魄大手筆。當時國民黨的秘密軍事顧問岡村寧次亦評論: 「此非雄才大略者不能為也。」
經過幾番溝通后林總才與毛主席達成了一致。事前可以有爭論,但到了執行階段,我軍就是完全上下一心,林總隨即對各部進行安排:
以2個縱隊另2個獨立師防御塔山,阻擊東進兵團;以6個縱隊進攻錦州;以1個縱隊主力為戰役總預備隊;以4個縱隊防御彰武、新立屯地區,阻擊西進兵團;以11個獨立師、1個騎兵師繼續圍困長春。可以說各個方面都考慮好了。
如此大的軍隊調動,自然也瞞不過國民黨,蔣介石馬上做出安排:抽調11個師在錦西葫蘆島組成東進兵團,以侯鏡如為總指揮,同時又嚴命廖耀湘率11個師又3個旅西進,企圖能夠東西對攻解去錦州之圍,能打擊東野主力最好,再不濟也能讓國軍撤出點什麼來。
為了提升士氣,蔣介石甚至去往葫蘆島督戰,有他坐鎮,東進兵團的確打得很賣力,只不過他不可能分成兩份,廖耀湘那邊很明顯就有點「磨洋工」。
二、西進兵團的猶豫
廖耀湘的第九兵團本在沈陽一帶駐扎,時任「東北剿總」總司令的衛立煌根本不想讓該兵團西進。
衛立煌認為東野攻錦州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圍點打援,第九兵團出了堅城去進行野戰,那大機率會被全殲。九兵團覆滅,沈陽也無法保住,最終東北丟失的責任就壓在了他這個「東北剿總」總司令的身上。
因此他遲遲不讓第九兵團出動,哪怕是蔣介石讓國防部參謀總長顧祝同到沈陽督戰,衛立煌依然不松口。畢竟衛立煌的資歷、地位不輸于顧祝同,所以他并不畏懼。
而廖耀湘這個兵團司令同樣也不想出動,他們這些一線將領都摸不透東野的具體計劃,深怕一出沈陽,東野主力就朝著他們而來,到時部隊打光了跟誰哭去?
蔣介石拿衛立煌沒太多辦法,但廖耀湘這個黃埔學生不怕不聽他的,連番嚴詞催促下,廖耀湘于10月11日率部出了沈陽,此時東進兵團已在塔山激戰了兩天。
而且廖耀湘很有意思,他還是怕被東野埋伏,但是又不敢違背老頭子的意思,于是他采取了折中的方法,去攻打東野后勤中轉站彰武。
彰武在沈陽西北,錦州在沈陽西南,方向都不一樣,不過對廖耀湘來說至少出兵了能對上峰交差,又不至于把自己陷入危險境地,實在是最佳選擇。
他的最佳選擇對東野來說也不錯,林總當時就擔心若錦州久攻不下,敵援兵還東西對進,那我軍就危險了。眼下廖耀湘去打彰武,那只要及時地開辟了另一條補給線就還可以接受。
于是東野一面阻擊,一面將補給線轉移到內蒙古方向,最終趕在了15日廖耀湘兵團占領彰武之前完成任務。
廖耀湘拿下贛武、新立屯等地后,本來準備次日就往黑山前進,結果16日拂曉他收到了錦州被克的消息。在這樣的情況他不敢再行出擊,于是就停留在了彰武等上級的命令。
他在等,東野可沒有等,林總攻克錦州后隨即把眼光放在了這支國民黨精銳上,只要將其吃掉,東北的戰事基本上就結束了。為了引誘廖耀湘兵團南下,東野下令本要阻擊西進兵團的5縱、10縱撤退,同時攻錦各部也攜帶物資疏散,做出一副已傷了元氣的姿態。
蔣介石一看果然上鉤,連忙命令東進、西進兵團繼續對攻,企圖奪回錦州。但是衛立煌并不贊成這個做法,他認為錦州一失就沒了西進的必要,趕緊返回沈陽才是要緊事,為此他還派出工兵去返回的河上架浮橋。
但是此舉又遭到了蔣介石的嚴厲批評,眼看要陷入僵持,東北「剿總」副司令杜聿明出來打圓場, 表示眼下的情況廖耀湘第9兵團不管是去錦州還是回沈陽風險都太大,就算回到了沈陽也守不了幾時,不如向營口轉移,乘船離開東北戰場。
三、大戰之前的緊迫
這三種意見反復拉扯,耽誤了足足五天的時間,最終還是確定了杜聿明的方案。不過此時東野已經爭分奪秒地朝著廖耀湘兵團來了。
10月21日凌晨,10縱經過急行軍趕到了黑山、大虎山,根據偵查員的消息,廖耀湘兵團已行至距離黑山20公里的芳山鎮,時間已經異常緊迫了。10縱司令員梁興初立馬做出部署:
28師在中間位置,麾下兩個團在前,1個團在后面做預備隊。居左的29師和居右的30師亦是相同配置。1縱3師在黑山和大虎山之間,內蒙騎1師則作為預備隊。
從紙面上看,梁興初手里一共只有5個師,而廖耀湘麾下有五個軍,其中還有位列國民黨五大主力的新1軍、新6軍。
火力的對比更是明顯,東野十縱炮的門數不過百,敵人卻配屬了飛機、坦克、重炮,士兵也幾乎都是美械,看起來我方要勝利的機會很渺茫。
但是梁興初絲毫沒有畏懼,他一到黑山就連忙修筑工事,在地方政府及2000多名老百姓的幫助下,用最短的時間挖出了陣地,并且在陣地前沿布置了反坦克壕。
與他們的緊張、重視完全相反的是,廖耀湘并沒有太在意黑山和大虎山。廖耀湘刻意讓自己的嫡系新6軍休整,命青年軍207師主攻黑山、71軍側翼迂回。這另外的部隊又不是傻子,妳廖耀湘要我們送死?那我們能拖就拖,直到23日國軍才發起進攻。
最初廖耀湘以為阻擊部隊不多,打起來也不會太困難,結果激戰一天后,其部只拿下了尖山子、胡家窩棚等10縱前沿警戒陣地。
這個結果讓廖耀湘非常驚訝,便在當晚調整了部署,決定動用三個師進攻黑山正面、一個師從東側迂回,勢要盡快突破。
四、極其殘酷的戰斗
也是在當晚,東野10縱28師偵察連抓獲了國民黨71軍87師一名傳令班長,此人身上正好有要送往各團的作戰命令,于是梁興初一面將情況上報,一面在28師正面陣地上加強力量。
林總聽說情況后立即致電梁興初: 盼妳們加強決心,深入動員,務須使敵人在我陣地前尸橫遍野而毫無進展。只要妳們守住黑山三天,西逃之敵必遭全殲!28師師長賀慶積連夜進行了總動員,將林總的指示傳達了下去。
廖耀湘能得到老蔣的信任重用,當然也不會是一個純粹的草包,他看出黑山阻擊陣地較為難打,不過只要拿下東面的 高家屯,就可以打出第二通道離開。于是在10月24日的進攻中,國軍就把重點放在了這一片長達三公里的丘陵上。
最突出、也是雙方爭奪最激烈的陣地就是101高地,賀慶積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 在炮火和飛機掩護下敵人密切隊形沖上我陣地,下午3時,前沿陣地都被奪去,82團2營、84團2營一部全退出下萬灣子以北陣地,情況十分嚴重。
嚴重到什麼程度呢?84團2營與敵人反復肉搏,6連130多人打得只剩下8名受傷的戰士仍死戰不退,在陣地上救援的衛生兵臨時充當起指揮員繼續戰斗,最終全部犧牲;高地上最后的五名戰士見守不住,一齊抱著集束手榴彈沖進了敵群中。如此血性令人動容。
石頭山、92高地、101高地在敵人的猛攻下接連失守,28師師長賀慶積心中焦急,連忙讓預備隊82團1、3營投入戰斗,半個多小時后三個陣地全部收回。
如此嚴峻的時刻,賀慶積將指揮所移到了92高地。此處才經歷了血戰,絕對稱得上一線,師長如此拼命,全體戰士都備受鼓舞。
接連受挫,廖耀湘終于讓嫡系新6軍擔任主攻,想要打通東向營口撤退的道路。
10月25日,國軍動用了上百門重炮、十余架飛機朝著高家屯的幾個高地轟炸了一個多小時,隨后以包括新6軍196師在內的五個師從地面發起進攻,他們攻得兇,10縱防守也很兇,鮮血灑滿了陣地。
廖耀湘為打開局面組織了300多名敢死隊朝著101高地進攻,被10縱打了回去,隨后他又派遣了由尉官組成的「效忠黨國先鋒隊」出擊,一直激戰到下午四時左右,101高地易手。另一邊的石頭山陣地、大白台子陣地也都因為敵人的攻勢太強而失守。
賀慶積連忙將仍能戰斗的82團、84團3營、89團2營等部組成了5個連進行全線反擊,敵人雖然奪取了陣地,但也已是強弩之末,因此在一個小時候,幾個丟失的陣地再一次升起了紅旗!
戰至黃昏,廖耀湘得知東野主力已距黑山不足40公里,連忙下令各部撤出戰斗,想要向台安、大洼轉進至營口。
有一個比較黑色幽默的地方是,廖耀湘的先頭部隊在魏家窩棚與東野遼南獨2師遭遇,他誤以為這就是東野主力,前去營口的道路已被斷絕,于是下令回師沈陽,這個命令才徹底斷絕了其部的生路。
10月26日,梁興初接到野司的電令,告知他主力已到,十縱要協同主力進行追擊,黑山阻擊戰就此結束。後來28師抓獲了新6軍軍長李濤,也算是報了一箭之仇吧!
值得一提的是,101高地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它海拔101米,但是後來人們發現,在密集的炮火下,該高地被削掉了兩米,只剩下99米。并且上面10米以上的彈坑超過了六千個,可見戰事之猛烈。
十縱司令員梁興初與28師師長賀慶積戰后登上了這座高地,望著這一片焦土,他們都淚流滿面。
新中國的成立,犧牲了太多太多的英雄,所以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珍惜現在的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