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大小金川之戰】:耗費7000萬兩白銀,死亡數萬,歷時7年才艱難勝,卻將清朝國力推向了頂峰

【大小金川之戰】:耗費7000萬兩白銀,死亡數萬,歷時7年才艱難勝,卻將清朝國力推向了頂峰
2023/01/13
2023/01/13

乾隆一朝征戰無數,開闊了2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將清朝國力推向了頂峰。

然而,乾隆發動的戰爭中,也有不少戰爭算是慘勝,或者不勝。其中,金川之戰算是乾隆朝最慘烈的戰爭,這場戰爭耗費了將近7000萬兩白銀,死亡數萬,歷時7年才取勝。但是,這場戰爭的意義卻不是金錢能夠衡量的。

一,第一次金川之戰:不徹底的戰爭

大小金川,是大渡河的兩條支流,因河中出產金沙而得名。大小金川位于康區,是中國地勢第一級階梯向第二級階梯過渡地區,也是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區。這里地勢險峻,交通不便,氣候嚴寒,土地貧瘠,歷來是中原王朝鞭長莫及之地。

最早居住在康區的居民是羌族,在吐蕃崛起之后,此地就是藏族聚居區了。他們勇武驃悍,信仰西藏本地宗教——苯教。清朝將青藏納入版圖,康區成為了四川進入青藏的必經之地。康熙年間平定 打箭爐(康定),將此地劃入了四川省。雍正平定青海之亂后,又將康區基本劃給了四川省。

金川

清朝在西南推行「改土歸流」,然康區交通不便,土司勢力強盛,改革推進很慢。而 金川土司乃是康區最強的土司。1721年,金川土司的庶孫 莎羅奔因跟隨清軍入藏,平定羊峒有功,被冊封為副長官司。 為削弱金川,雍正將莎羅奔設為大金川,原金川土司被稱為「小金川」。

乾隆初期,同處康區的瞻對土司經常搶掠周邊,乾隆帝于1745年下令征討,用了一年時間才將之平定。但清朝并未趁機在瞻對「改土歸流」,瞻對土司頭目班滾也下落不明。這就無法在康區形成軍事威懾效果,使得康區的土司都輕視起清朝來,金川土司就是其中的代表。

1742年,莎羅奔病故,其子承襲,仍稱莎羅奔。他蓄謀吞并小金川,遭到四川巡撫紀山的干預而失敗;1747年,大金川又借口 革布什咱明正地區原本是金川土地,于是對兩地土司發動進攻。紀山命泰寧、張興前往阻止,遭到失敗。

乾隆聽聞后,調貴州總督 張廣泗討伐金川。張廣泗就任后,調兵3萬名發動進攻。金川地勢險峻,金川土司又在地勢險要處修建了星羅棋布的碉堡。清軍采取挖隧道、轟地雷、施火炮、絕水道等方法,依舊步履維艱。隨著時間日久,耗費日增,士有怨戰。最終,清軍在半年后撤退。

金川地區的碉堡

乾隆又命大學士 訥親總攬四川軍務。訥親位高氣盛,下令清軍逆勢進攻噶拉依寨。土司軍居高臨下,以槍炮、落石反擊,清軍傷亡慘重,訥親見狀,轉攻為守,采取碉堡對碉堡之策。閏七月,清軍3000人偷襲喇底二道山梁,結果在溝口遭遇土司兵,清軍一觸即散,自相踐踏,多有傷亡。乾隆大失所望,下令將訥親處以斬刑。

隨后,乾隆帝又讓大學士 傅恒統領大金川軍務,又調遣八旗兵8000人、綠營兵2.5萬人進入金川作戰。傅恒到任后,斬殺內應,整頓軍務,改守為攻,使得戰局扭轉。他和岳鐘琪兵分兩路深入,其中岳鐘琪在康八達大敗大金川兵。金川土司無力再戰,選擇投降。

第一次金川之戰地圖

乾隆也感到征討金川時間太久,耗費太多,因此接受了金川投降。這次金川之戰,雖然戰爭過程不如人意,但最終消耗了大金川,使得大金川將所有侵占的土地、百姓歸還,一定程度上達到了目標。而清朝沒有趁機一舉消滅大金川,又埋下了禍端。

二,第二次金川之戰,清軍屢遭失敗

第一次金川之戰后,康區出現了一段的安寧時間。然金川土司休養生息后,又開始侵占周邊土司。1755年,大金川再次進攻革布什咱。1760年,莎羅奔去世,其侄 郎卡承襲土司之職,他又大齡進攻黨壩。乾隆最初認為這是土司之間的戰爭,也就是讓他們相互斗爭,削弱實力。後來四川總督 阿爾泰提出將金川附近的九個土司聯合起來,共同對付金川土司。

然而,這九個土司勢單力薄,就算聯合也難以抗衡金川。而金川土司又通過聯姻的方式瓦解了反金川聯盟,這是阿爾泰始料未及的。1770年,郎卡病,其子索諾木承襲土司職務,他同樣繼承了擴張政策,襲殺革布什咱土司。最可惡的是小金川土司僧格桑亦聞風效尤,也發兵進攻明正和沃日土司。

大小金川的位置地圖

乾隆帝這次下了徹底平定金川的決心,他決定先滅小金川,再討大金川。1771年,乾隆調遣 溫福、桂林入川,清軍總兵力達1.6萬人。清軍兵分三路對小金川發動了進攻,但是依然進展緩慢。乾隆提出要繞開金川的碉堡,也就是「 避敵碉卡,越道而進」,又撤銷了阿爾泰、董天弼的職務,讓桂林擔任四川總督。

隨后,清軍的進攻有了起色,桂林一路攻陷了金川幾百座碉堡。隨后,清軍進攻日耳寨,大金川得知后也派兵增援。溫福鑒于大炮威力不夠,下令改鑄1000—4000斤的巨炮,日夜攻擊,經過70多天的進攻終于拿下了日耳寨。

金川地區的地形狀況

但是南路清軍的參贊大臣 伍岱桂林不和,南路清軍進攻僧格宗時,3000余人在墨壟溝被小金川兵包圍。桂林接到求救信后竟置之不理,導致3000軍隊基本全軍覆沒。乾隆得知后,下令革除桂林軍務,改由阿桂擔任南路軍統帥。隨后又調集各省2.5萬軍隊入川,使得總兵力達到了6萬人。

此時,小金川請求投降,但是乾隆拒絕。八月,清軍推進速度明顯加快。到十二月,清軍攻入了小金川首府美諾,小金川土司僧格桑逃走投奔大金川。

小金川滅亡后,清軍準備一舉拿下大金川。溫福兵分三路,向大金川首府挺進。然而,清軍再次遭遇到了困難,一是進入了嚴冬時節,積雪覆蓋,讓清軍難以行軍, 二是從小金川到大金川一帶,地勢峰巒劍立,碉卡據險排立。溫福帶領清軍自下仰攻,傷亡不少,難有進展。無奈,溫福再次轉攻為守,采取以碉逼碉的戰術。

金川地區的碉堡

大金川土司一方面據守碉堡,另一方面派遣軍隊采取游擊戰術襲擊清軍,讓清軍顧彼失此。大金川又秘密派遣小金川土司僧格桑潛入小金川故地,進行了進行策反活動。僧格桑到達故地后,成功策反了清軍內部的土司軍隊。到六月,金川土司里應外合進攻溫福的木果木大營。溫福先是驕兵自負,後來又是驚惶無措,最終只能閉營保命。最終,清軍在木果木之戰損失了4000人,溫福也中彈而死。其余清軍在海蘭察的帶領下撤退。

三,大小金川最終覆滅

木果木慘敗后,乾隆做出了深刻的總結。他認為歷次失敗的原因就是將相不和,綠營怯戰。由于,他調遣阿桂為征西主帥,并將清帝國的精銳部隊調入四川, 這些精銳部隊有京師健銳營、火器營,以及東北的八旗軍、索倫兵,衛拉特蒙古騎兵,一共9500人。另外再派1.1萬綠營入川,使得征討金川的總兵力達到了7萬人。

此次,乾隆依然采取先滅小金川,再攻大金川的戰略。清軍兵分三路向小金川挺進。這次清軍的戰斗力果然不同凡響,經過短短一個月的戰斗,清軍就再次攻占小金川。為了防止小金川死灰復燃,阿桂下令將境內所有碉堡全部毀掉,同時殺掉了搖擺不定的4000土司軍隊。

阿桂

1774年,清軍兵分三路向大金川挺進。經過這麼多年的建設,大金川地區的碉堡密集程度是小金川之地的十倍,但是清軍戰斗力旺盛,幾天就推進了100多里,以前屢攻不破的碉堡,現在似乎都是如履平地。

清軍推進到 遜克爾宗,用大炮猛攻碉堡。金川之子 索諾木毒殺了金川土司僧格桑,將尸體獻給清朝,乞求投降。但是,大金川給清朝造成了巨大的傷亡,這時候才來投降未免太晚了。乾隆宣布一定要踏平金川。隨后,清軍又調來巨型大炮晝夜轟擊。但是金川軍隊得知必有一死,也拼死抵抗,戰局一度僵持。

阿桂則另派軍隊進攻周邊碉堡村寨,使遜克爾宗淪為孤寨。經過兩個月的戰斗,清軍攻克遜克爾宗一帶所有碉堡,開始向金川首府勒烏圍挺進。七月,勒烏圍周邊的碉堡先后被被攻破,索諾木再次請求投降,遭到拒絕。清軍繼續炮轟勒烏圍,一方面匍匐前進,靠近城門。 八月十五中秋之夜,清軍發動總攻,終于將勒烏圍夷為平地。

索諾木等又逃到 噶爾崖,繼續抵抗。阿桂第二天又帶領清軍向噶爾崖進軍。十二月中旬,清朝三路大軍一路上攻碉克堡,終于到達噶爾崖,將官寨層層圍住。索諾木的親戚先后投降,只有索諾木托病不出。清軍再次晝夜炮轟,索諾木最終在1776年二月投降。自此,金川最終被平定,索諾木等金川頭目被押解至京城處死。

兩次金川之戰,清軍前后一共調動軍隊19萬,耗費6920萬兩白銀,前后歷時7年,傷亡數萬,終于取得了勝利,可謂慘勝。不管如何,清朝終于將金川連根拔起,「改土歸流」勢不可擋了。平定金川之后,清朝將小金川設為美諾廳,大金川設阿爾古州。新設成都將軍管轄此地,在金川駐扎6500軍隊。同時,在金川地區推行屯制,分為軍屯、練屯和番屯,開墾土地,加速康區的開發。

為防止金川土司勢力死灰復燃,乾隆將金川土司家屬全部斬殺或者監禁,并將該地區的「番民」分給周邊土司,又從其他地區移民到金川,改變此地的民族結構。 在叛亂中,苯教發揮了精神紐帶的作用。平叛后,乾隆將苯教判為邪教,推行藏傳佛教,改變了康區的宗教信仰。

土地是無價的。金川穩定后,四川通往西藏的道路才能安全,如此才能有力地控制西藏地區。金川平定后,康區的土司勢力已經不足為慮,他們再也無法掀起大的風浪了。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