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令人拍案叫絕的「智斗」!西陵之戰:晉吳兩國巔峰「斗智之戰」,讓吳國多活8年

令人拍案叫絕的「智斗」!西陵之戰:晉吳兩國巔峰「斗智之戰」,讓吳國多活8年
2022/09/24
2022/09/24

本期我們將以三國時期的 西陵之戰為例,和大家一起細品一下那場令人叫絕的「智斗」。

說到三國演義中那些勾心斗角、令人拍案叫絕的「智斗」環節,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都是蜀漢、曹魏兩國之間的較量。

尤其是「智近妖」的諸葛亮和雞賊的司馬懿兩位好基友相愛相殺的故事,相信許多人都能背出來了。

但很少有人知道,戲一向比較少的東吳,也曾上演過令人拍案叫絕的斗智環節。

且相較于諸葛、司馬二位也絲毫不遜色!

公元263年,事實上已經由司馬家掌權的魏國滅亡蜀漢之后,取得了長江上游的戰略要地。

從此位于北方的中原政權開始從北、西兩面對地處東南的東吳施加軍事壓力。

于是,地處孫吳版圖西北角的 西陵城就成了吳國邊境防線上最關鍵的一點。

▲晉、吳形勢圖。黃圈內就是西陵、建平之所在

西陵,地處長江三峽的出口,水路可以阻擊由巴東而下的西晉水軍,陸路可以遏制來自北荊州的中原騎兵,戰略地位極為重要。當時的東吳重臣陸抗就曾說到:「 西陵、建平,國之蕃表。。。如其有虞,當傾國爭之。

▲蜀吳之間的夷陵(猇亭)之戰就發生在這里,

夷陵戰后改名為西陵

當時鎮守西陵的守將名為 步闡,是東吳重臣 步騭的次子。

步家世代經營西陵,到步闡這已經是第三代。

步家手握重權多年,又遠離吳國政治中心,早有尾大不掉之勢。

公元272年,孫皓召步闡入建康。步闡害怕自己多年與西晉眉來眼去的事情暴露,不敢奉召入京。

于是他干脆叛出東吳,并向西晉求援。

東吳時任都督、大將軍陸抗反應迅速,立即令左弈、吾彥、蔡貢三將領兵三萬直撲西陵城。

而西晉方面得知了這一消息后,也派出軍隊救援,企圖吸引吳軍注意力

——巴東監軍徐胤率水軍攻打建平,荊州刺史楊肇率軍三萬直接支援西陵。

▲晉軍進軍示意圖

當陸抗來到西陵城下后,他并沒有急著攻打城池,反而命士卒圍著西陵城再修一道圍墻。

吳國將領對此很不解,都勸諫道:

「如今應該趁三軍正銳,亟刻攻打西陵,一定可以在楊肇來犯前打下來。如今這樣按軍不動,等到楊肇前來,豈不是 腹背受敵?」

陸抗否定了諸將的建議,因為他很清楚西陵城經過多年經營,簡直固若金湯,不是短時間可以攻破的

——「此城處勢既固,糧谷又足,且所繕修備御之具,皆抗所宿規...非可卒克。」

這句話意思很明白: 西陵的城防是老子當年親自布置的,我還不清楚

但將領們仍堅持直接攻城。陸抗為了立威,同意他們試攻一次,結果「攻果無利,圍備始合」。

然而,等到吳軍終于開始認真筑墻時,晉國方面又派出大將軍 羊祜率五萬大軍出襄陽,攻打吳國后方基地 江陵城——正是一招 圍魏救趙之計。

吳軍將領得知晉軍動向后,紛紛勸陸抗撤軍回援江陵。但陸抗對江陵城防很有信心:「江陵城固兵足,無所憂患」。

而且他曾經發現江陵城北面地勢開闊,無險可守,所以他早就在命人在城北建造大壩、堰阻水流,制造出一片「人工湖泊」。

▲江陵即今天的荊州市,可見其北面確實有一個湖泊,

當時陸抗為了堵塞北方進軍道路很有可能

把虛線部分全淹了(不負責推測)

至此為止,晉軍的戰略布置已全部展開:

1)徐胤水軍襲擾上游的建平,轉移陸抗軍注意力;

2)楊肇軍直接與陸抗在西陵城下對峙,使吳軍無法攻城;

3)又以羊祜大軍直抵江陵,試圖斷吳軍后路。

應該說晉軍的這些布置是沒有什麼問題的,甚至可以說是智計百出:

接連用上了 故布疑兵、前后夾擊、攻敵之所必救等謀略。

然而,東吳這邊的主將并非平庸之輩。針對晉軍的布置,陸抗避輕就重、從容應對:

1)他令朱琬、留慮率水軍前去阻擊徐胤;

2)令江陵都督張咸固守江陵,并讓孫遵隔長江在江陵南岸機動,準備隨時支援、抵御羊祜;

3)陸抗自己率領主力在西陵城下憑借新筑城墻對壘楊肇。

陸抗這一布置可謂是: 揚長避短、以逸待勞

羊祜到達「人工湖沼」后,想到一個騷操作——你不是用水堵我嗎?好,我就用水運輸送輜重、人員。

但為了防止吳人察覺,于是對外放出假信息,聲稱要破壞水壩,好讓士兵車輛通過。

羊祜原以為吳人聽到這樣的消息后會倍加小心地維護水壩不被破壞——事實上吳軍將領也都確實是這樣想的,但陸抗卻立馬察覺到晉軍的意圖,于是給晉軍來了個 釜底抽薪——命江陵都督亟刻挖開水壩。

這時候羊祜都已經偷偷把物資人員搬上船了,聽到水壩已破的消息,只好又將東西搬下來,「乃改船以車行,大費損功力」。

這改船為車的過程,就如南云忠一臨時將炸彈改為魚雷一樣, 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并拖延了戰爭進程

不過不論江陵這邊兩軍如何較量,西陵主戰場才是決定這場戰爭的關鍵所在。

在西陵,吳軍雖然倚靠新墻與楊肇軍對峙,但為了防備城內叛軍出城夾擊,吳軍始終沒有發起對晉軍的決戰,場面一度陷入僵局——直到一位叛徒的出現。

當時吳軍中一位營都督 俞贊叛逃到西晉。對此,陸抗大喜,決定將計就計:

「俞贊,軍中老將,了解我軍虛實。如今叛逃,明天晉軍一定會攻擊我軍的弱點——那些未經訓練的夷兵的陣地。」

于是他當晚將夷兵與最精銳的吳軍部隊調換了一下。第二天晉軍果然主攻原來的夷兵陣地,沒想到卻碰上了硬茬,大敗而歸。

楊肇部隊在西陵城下屯駐良久,士氣本就低迷,這次又遭受重挫,只好趁著夜色退兵。

由于擔心步闡出城突圍,吳軍主力無法追擊晉軍。

于是陸抗命士兵虛張聲勢、搖旗吶喊,裝作要大肆追趕的樣子,嚇的晉軍以為大軍追來,連忙丟盔棄甲輕裝逃跑;緊接著,陸抗又「使輕兵躡之」,終于「肇大破敗」。

陸抗由此一舉取得主戰場的勝利,并成功拿下西陵城。晉軍其他兩路軍見戰略目的無法達成,只好雙雙退兵。

此戰之后,東吳聲威大振。而西晉方面也認識到滅吳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西陵之戰是三國時代除了晉滅吳之戰外的最后一場大戰,也是東吳取得的最后一場大規模勝利。

此戰雖然沒有對兩國造成嚴重傷亡,但意義重大,可以說直接為東吳續了7、8年的時間。

▲后人評價:陸抗亡則吳亡。事實也的確如此

從更宏大的歷史背景看,西陵之戰的戰爭藝術水平也相當高。

雙方主將都是當世名將,在戰爭中上演的一幕幕勾心斗角、爾虞我詐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不得不佩服戰斗雙方膽大心細、步步為營的高超戰略。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