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這麼一種說法,釣魚城之戰挽救了半個世界。也就是說,由于蒙哥大汗戰死在釣魚城下,因此,蒙古人停止了向世界進攻的步伐,世界才免遭蒙古人的繼續打擊,因此也就有了「釣魚城之戰挽救了世界」的說法。
對于這句話,很多人可能毫不懷疑。不過咱們今天就來捋一捋,看看這句話究竟有沒有道理。
為了驗證這句話,咱們從當時蒙古人正在發生的和可能即將發生的戰爭來研究這個問題。
蒙古人當時正在或者說即將從三個方面發動戰爭。
第一方面是發動對南宋的戰爭。
在蒙哥大汗被打死之前,蒙古人正分三路大軍向南宋發起進攻。釣魚城之戰中,蒙哥大汗被打死,蒙古人的這三路大軍,確實都停止了進攻南宋的腳步。
先說主力中軍的戰事,也就是蒙哥親自領導的在四川發起的戰事。釣魚城之戰,不但打死了蒙哥,還打死了當時蒙哥手下最重要的大將,也是他的先鋒軍的汪德臣。因此可以說,蒙哥一死,一時之間蒙古軍群龍無首,不得不撤退回去。
再說左路軍忽必烈的戰事。蒙哥死的消息傳來后,當時忽必烈當時并不相信,又繼續打了一段時間,但是他最終還是撤兵回去了。因為他要回去和阿里不哥爭奪大汗之位,所以無暇再繼續發動戰爭了。
最后說右路軍的戰事。右路軍是由兀良合台領導,當時正在湖南打仗,但忽必烈很快派人來把他接回去了。
總之,進攻南宋的三支軍隊,確實都停止了攻擊的步伐。
但是,這并不表明就完全阻止了蒙古人進攻南宋的步伐,其實只是暫停而已。等到忽必烈打敗阿里不哥,確立了統治地位以后,他又開始發動了對南宋的戰爭。而且一鼓作氣滅掉了南宋。
從這個角度來說,釣魚城打死了蒙哥,最多讓南宋滅亡遲了20年,但是并沒有改變南宋被滅亡的命運。因此并不算改變進程。
咱們再來看看第二方面的戰事,也就是旭烈兀對非洲發起的挑戰。
很多人之所以認為釣魚城之戰,挽救了半個世界,主要就是說,蒙哥戰死后,旭烈兀停止了對埃及的進攻,所以挽救了埃及,同時也挽救了非洲。
果真是這樣的嗎?其實并非如此。
確實,由于蒙哥的死,旭烈兀沒有繼續率領主力大軍攻打非洲,只是派他的前鋒怯的不花率領兩萬人前去進攻埃及。結果這兩萬人被埃及的馬穆留克雇傭軍打敗,怯的不花不但全軍覆沒,他本人也戰死。而且從此以后,蒙古人再也沒有繼續往非洲發起過進攻了。
這樣說起來,非洲得以保全,確實與釣魚城打死蒙哥有關。
不過,旭烈兀撤軍,真的是因為蒙哥去世嗎?有這方面的原因,但這不是主要原因。為什麼這麼說呢?
旭烈兀聽說蒙哥死的時候,他確實想回去爭奪大汗之位。但是當時阿里不哥已經和忽必烈干起架來。而且,這兩個人都向旭烈兀拋來橄欖枝,希望旭烈兀能站在自己身邊幫自己。他們甚至沒有想過,旭烈兀也可能回來爭奪大汗之位,他們的這個做法說明什麼?說明他們都認為旭烈兀是不可能參與爭奪大汗之位的。可見,這應該是全蒙古上下的想法。
大家為什麼會認為旭烈兀不可能參與爭奪呢?因為盡管旭烈兀戰功顯赫,但是他既不是長子,也不是幼子,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似乎都沒有繼承權。再一點,旭烈兀在西亞打下了那麼大一塊地盤,他有的是地盤,用不著再回去爭奪。而且忽必烈當時就給旭烈兀講得很清楚,只要旭烈兀支持他,他登上大汗之位后,旭烈兀打下來的地盤,就是旭烈兀的。
旭烈兀也很快看清楚了形勢,他沒有必要繼續回去了。
其實,不繼續回去,也就意味著他可以繼續向非洲發動進攻。畢竟他又沒有損失什麼,而且他雖然支持忽必烈,但是也不會參與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戰爭,他完全可以自己玩自己的。再說了,自己的前鋒怯的不花都被埃及雇傭軍打死了,兩萬蒙古軍也全軍覆沒,這對于蒙古人來說,是一個多麼大的恥辱,旭烈兀不可能不報這個仇。
事實上,旭烈兀沒有報這個仇,那麼旭烈兀既然不回蒙古去了,他為什麼不去報這個仇呢?
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因為旭烈兀在西亞大肆殘殺當地的老百姓,尤其是殘殺穆斯林,使得穆斯林對旭烈兀非常不滿,反抗不斷。旭烈兀雖然打下了西亞,但是并沒有穩固對這里的統治。旭烈兀如果繼續攻打埃及,那麼他很有可能后院起火。一旦后院起火,他在西亞的統治將遭遇嚴峻挑戰,所以旭烈兀不敢繼續打。
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因為金賬汗國的可汗別兒哥指責旭烈兀殘殺穆斯林,已經率軍前來攻打旭烈兀,為穆斯林報仇了。
旭烈兀在西亞橫沖直撞,但那是打西亞的軍隊。現在別兒哥前來挑戰他,而別兒哥又是蒙古宗王中最為強大的一支,因此旭烈兀就不得不重視。別兒哥和旭烈兀作戰,還不僅僅是打打而已,是真的要打。就算不為穆斯林,他也要搶奪高加索地區的地盤。
有人可能會說,蒙哥如果活著,別兒哥就不可能和旭烈兀打起來。這很難說,因為在蒙哥當大汗的時候,由于蒙哥是拔都一手扶持起來的,因此蒙哥是非常縱容金賬汗國的,金賬汗國已經是一種獨立的姿態,根本不可能聽從中央的命令。總之,別兒哥真的要打,旭烈兀也沒有辦法。
既然旭烈兀遭遇了別兒哥的強勢挑戰,他就再也沒有力量,繼續發動對非洲的戰爭。這顯然與蒙哥的死,關系不大。因而也與釣魚城之死,關系也不大。
第三方面的戰事就是發動對歐洲的進攻。
當時并沒有與歐洲作戰,只能說是一種可能的戰事。那麼,如果蒙哥不死,蒙哥可不可能發動一次對歐洲的戰事呢?就像當年窩闊台組織「長子西征」一樣。
我覺得可能性不大。
前面我們說了,蒙哥為了感激拔都,讓金賬汗國獨立存在。既然蒙哥讓金賬汗國獨立存在,他就不可能干涉金賬汗國的事務。畢竟發動對歐洲的戰爭,必須全面介入金賬汗國的地盤。全面介入,必然會引起金賬汗國的反感。
事實上,如果蒙哥沒死,他也不會再向歐洲發動攻擊了。
當年之所以發動了對歐洲的兩次西征,是因為他們生活在蒙古草原上。在蒙古草原上,就需要搶劫。只有搶劫才能保證他們的生活。但是當蒙哥拿下南宋,擁有南宋的土地后,蒙古人就從游牧民族變成了農耕民族,已經擁有了農耕民族的特性,他們就會依靠農耕來獲得糧食和財富,發動大型的遠距離的侵略戰爭,也不可能了。
有人可能會說,蒙哥不打,金賬汗國會打呀。
金賬汗國也不會打了。自從別兒哥信奉了伊斯蘭教以后,別兒哥就開始融入當地,這也使得他鞏固了金賬汗國在當地的統治。假如他要繼續打,那麼,他可能受到旭烈兀和歐洲兩面夾攻。畢竟別兒哥與歐洲宗教信仰相同,旭烈兀的伊爾汗國,絕對不會袖手旁觀。因此,別兒哥會掂量這些利害得失的。
事實上,也沒有繼續進攻。
從以上三方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釣魚城之戰打死蒙哥因而挽救了半個世界的說法,確實有一些夸大其詞,可以說這就是一個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