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亂,是從秦開始到西晉為止,華夏第一次由盛轉衰的關鍵轉折點。自此以后,開始了黑暗的幾百年五族亂華時代。
而作為標志性事件的八王之亂中,八王自相殘殺,將西晉家底敗得干干凈凈,可謂最極致的內卷,令人扼腕嘆息。那麼,八王之亂可以避免嗎?看似一盤死局中有沒有一線生機呢?
其實歷史是給了西晉王朝一次機會的,如果把握這次機會,是可以避免八王之亂的發生。那麼誰才是那個破局之人呢?他/她又該怎麼樣才能破局呢?而是什麼制約了她做出了錯誤的決定?讓我們在文中一一揭曉謎底。
一、司馬炎留下的爛攤子
司馬炎留下了一副爛攤子給了繼任者。即使這個繼任者不是傻子晉惠帝,也不容易掌控局面。為什麼這麼說?
1、多強林立
司馬炎為了制衡朝堂,晚年煞費苦心,設計了一個多強林立,相互制衡的局面:
1)他將兵權財權交給宗室。
西晉初年設立了八大都督區,即軍鎮軍區。這些出鎮都督基本由宗王和士族參半任職。但其中洛陽周邊的重要軍鎮,關中都督區的長安,豫州都督區的許昌,鄴城都督區的鄴,則多為宗室封王擔任。成了拱衛首都核心的三方重鎮。
藩王出鎮,坐擁軍隊和地盤,拱衛首都,一旦首都有變,藩王們馬上可以進京勤王。但另一方面,藩王們也有了對抗中央的實力。
2)他給了外戚更大的權力
如果說地方權力他交給了十幾個宗室親王,那麼中央權力,他則重點扶持外戚。楊駿作為皇后楊芷的父親,被司馬炎從 鎮軍將軍遷為車騎將軍,封為臨晉侯。這個臨晉侯被當時人解讀為:臨于晉室之上,認為這將是大亂的征兆。
尚書褚磓、郭奕都上表說楊駿心胸狹隘,不能將治理國家的重任托付給他。武帝不接受這些意見。最終,楊駿及其弟楊珧、楊濟攬盡天下大權,當時人們稱之為「三楊」。
而果然后面是這個楊駿先出了問題。
外戚楊駿
3)士族是晉武帝的心腹大患
在外是宗室,在內是外戚,晉武帝為什麼這麼玩?還不是為了壓制士族。正是在士族的幫助下,司馬家族壓倒了曹魏。而得勢的司馬家族,也最忌憚士族的力量。想方設法壓制。
而九品中正制的實行,給士族做大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所以,不管司馬炎怎麼折騰,士族的力量還是在不斷膨脹。
當時的朝堂,就是皇權、外戚、宗室、士族眾強林立的局面。
2、司馬炎死前已經無法控制局面
雖然他是開國皇帝,但在他病重之時,已經控制不了局面了。楊駿公然斷絕宮中宮外聯系,亂用私人,被病重的司馬炎發現后,楊駿居然更改圣旨,將本來的汝南王司馬亮和楊駿共同輔政的詔書硬生生改為楊駿獨攬大權,掌握宮內外所有兵權: 太尉、太子太傅、假節、都督中外諸軍事,侍中、錄尚書、領前將軍如故。
而改完后居然恬不知恥地讀給司馬炎聽,而已經病到說不出話的司馬炎,聽到這封荒唐的遺書「 親視而無言。自是二日而崩」不知算不算氣死的。(見 《晉書·卷四十·列傳第十》)
可見,晉武帝留下了一個外戚把持權柄在內,宗室尾大不掉在外,士族虎視眈眈在旁的亂攤子。
二、賈南風漂亮的第一次破局
面對這一切,傻小子晉惠帝毫不擔心,因為他是個傻子嘛。但他的老婆賈南風則坐臥不寧。因為她知道,皇權此時到了最危險的時刻。
因為此時的楊駿,已然大權在握,膨脹了:他讓司馬衷封自己為太傅、大都督、假黃鉞,統攝朝政,總領百官。
楊駿怕皇帝左右的人說自己的壞話,便把他的外甥段廣、張劭 安插在晉惠帝周圍作近侍。凡有詔命,晉惠帝看后呈報給太后審查,然后才能發出。
你是賈南風,如何破局?此時皇權力量弱小,京都洛陽的軍隊和朝堂都被楊駿把控。
1、聯合外地宗室破外戚
她深得司馬懿當年避實就虛的精髓。引入外地宗室。楊駿在地方勢力薄弱,而地方的實力派中的宗室,正是司馬炎給皇權的輔助。所以,她暗中派人聯絡楚王司馬瑋和汝南王司馬亮。二人帶領人馬奉調入京。
司馬瑋一進京城就掌控了司馬門。這是當年司馬懿高平陵政變時司馬師先掌控的門戶。掌握了司馬門,內廷就安全了。隨后,順理成章,聯絡士族干掉了外戚楊駿。
2、挑動宗室和士族互相殘殺
楊駿倒了,獲得好處最大的人不是賈南風,掌權人變成了汝南王司馬亮和士族的衛瓘。 司馬亮為太宰 ,與太保衛瓘共同錄尚書事(處理朝政)。賈南風也有斬獲:她獲準 與族兄賈模 、從舅郭彰 、妹妹賈午 之子賈謐 、司馬瑋和司馬繇一同干預國事。
此時的賈南風如有神助,她看準了出力甚大的司馬瑋只得到了衛將軍的任命,卻沒法參與政事,對司馬亮和衛瓘不滿。利用這種情緒,她給司馬瑋一道密詔,讓他尋機誅殺二人。
司馬瑋真得很實在,密詔上讓他保密,他真得秘而不宣,反而自己偽造詔書調動軍隊殺掉了司馬亮和衛瓘。結果,剛殺完人,賈南風的詔書就到了,斥責司馬瑋偽造詔書,擅殺大臣。司馬瑋才明白自己只是夜壺,用完就直接扔了。懷里揣著真密詔的他大聲喊冤,可誰又會理呢?司馬瑋含恨被殺。
經過一番博弈,賈南風真正掌握了政權。
三、西晉王朝的一線生機與賈南風的選擇
此后,賈南風秉政,她任用張華等寒門出身的大臣以及宗室親王相互制衡,朝中出現了七八年難得的安定局面。
此時也是西晉破局的唯一機會。
1、賈南風三人鐵三角讓弱勢皇權達到頂峰
為什麼這麼說?西晉的弱小的皇權此刻達到了極點:
司馬衷+ 司馬遹+賈南風恰好是鐵三角黃金搭檔:司馬衷是名義上的領袖,但不管任何事情;賈南風是實際執掌朝政的人,而太子司馬遹,則是皇權未來的希望。
簡單來說,賈南風有威但沒有望。她執掌朝政,群臣畏懼,這是威。但她性格暴虐、荒淫。在朝野間風評很差。當時,賈南風動輒殺人甚至親手殺人,并背著司馬衷找面首進宮。大家畏懼她的威,但她沒有值得大家尊敬的德。
而太子 司馬遹則恰恰相反:他有望而沒有威。沒有威是指他手頭沒有權力,無法干預政事。但他是當時外朝、內廷乃至宗室難得的達成共識的接班人。這個共識,就是他的望,是所有人對他的期望。其中包括他爺爺晉武帝的隔代指定;也包括士族對他謙遜有禮的肯定;也包括整個宗室對他嫡子嫡孫血脈和身份的認可。可以說,當時朝堂上沒有第二個人能夠讓大家達成這個共識。晉書中形容他: 天下歸心,頗有后來之望
從上面分析可以看出。他們三人合起來,就是一個完整的皇權,而缺少了任何一人,那麼這個皇權就不完整。
士族、宗室,當時朝堂任何一個勢力想要挑戰皇權,必須面對一個名義上從未有失德的國家元首,一個強勢有手腕的皇后,一個深孚眾望的皇太子。
想一想就知道,三者互補,很難打開缺口。
2、鐵三角的瓦解
這貌似牢固的鐵三角,卻擋不住時間。當 司馬遹越來越大時,賈南風就越來越煩躁。因為司馬遹成熟到可以接掌帝位時,不管他愿不愿意,都有臣子愿意扶他一把。
這是嗜權如命的賈南風不能容忍的。而對賈家來說,失去外戚的權力也無法容忍。所以,賈南風和賈家,不出意外地將司馬遹當成了假想敵。
而對宗室和士族,強大的皇權是他們不愿意看到的,當鐵三角其中兩個互相爭斗時,則皇權內耗。這是他們樂見其成的。
3、一線生機
賈南風其實在這平靜的八九年中,錯失了和 司馬遹和解的機會。
為什麼要和 司馬遹和解?因為賈南風有個最致命的缺點——她沒兒子。
如果她有兒子,那就是嫡子。可以繼承皇位。
可她偏偏沒有兒子,那麼 司馬遹就是無法替代的唯一合法繼承人。隨著司馬衷的老去和 司馬遹的日漸長大,賈南風不得不考慮他對現有權力體系的沖擊。
如果能夠和司馬遹和解,做好西晉皇權的有序傳承。那麼,這就是西晉王朝乃至西晉皇族避免日后亡國滅種的一線生機。
4、如何和 司馬遹和解?
她至少有兩種方法 :
1)給 司馬遹安排一個忠于自己的太子妃。最好是賈家的女兒。讓皇太子和賈家的利益捆綁在一起。
這樣即使 司馬遹坐大,將來的賈家仍然是皇后,仍然是頂級外戚。
一個太子妃能搞定一切
2)讓這個太子妃給 司馬遹多生幾個孩子。要知道,將來司馬遹上台后,即使可以不滿意賈南風,也要看在賈皇后的面子,即使對賈皇后不感冒,也要想想有賈家血統的兒子。
這幾招就是用血緣徹底將 司馬遹綁定,形成血盟。
這種血盟,直到現在還在被歐洲王室所采用。歐洲王室的多次相互通婚,保證了歐洲王族其實就是那麼幾家。
5、 司馬遹不會拒絕賈南風的橄欖枝
當然,這需要司馬遹的配合。
而司馬遹不會拒絕。
司馬遹如果真的聰明的話,是不會不接賈南風伸出的橄欖枝的。
因為,即使他繼位,也要面對皇權弱勢的現狀,積蓄力量,慢慢扭轉局面。而這個過程中,外戚是他掌握朝政必不可少的助力。
他愿意也必須和賈家相互扶助,來應對日益膨脹的士族和宗室勢力。
我們可以看到, 司馬遹確實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司馬炎從他身上看到了司馬懿的影子。他在當太子的幾年里,一直在可以自污,從而降低賈南風對他隨著年齡增長威望漸高的厭惡。
他 在宮中開設集市,賣葵菜、藍子、雞、面之類物品,又讓人殺牲賣酒,自己親手拈量斤兩,輕重一點不差。還在宮中搞各種惡作劇,一方面是青春期天性使然,一方面也是給賈南風看看,別太忌憚太子,太子還是有缺點的。
一句話: 司馬遹是需要賈南風乃至賈家的鼎力相助的。
6、賈南風老媽郭槐是另一位關鍵人物
這里有一個關鍵人物,我們要注意,就是賈南風的老媽郭槐。她的善妒我們后面說。
賈南風之母郭槐
但是她在世之時,很好地充當了賈南風和太子之間的溝通橋梁。因為她深知 司馬遹的重要性。
她 希望賈南風以韓壽之女為太子妃,韓壽的老婆就是賈南風的親妹妹,郭槐的另一個女兒賈午。按理說這是結交并控制司馬遹的好安排。而司馬遹也想與韓氏結婚以鞏固自己太子地位。
可是韓壽的妻子賈午 與賈后都不同意,卻為司馬遹聘了王衍 的小女兒王惠風,將王衍漂亮 的大女兒聘給了賈謐,司馬遹心中為此不平,很說了一些不滿的話。
在郭槐生病期間, 司馬遹也時常前往探望,恪盡禮數。這也是一種對賈南風示好的姿態。郭槐臨終時,握著賈南風的手,交代她務必要全心全意善待司馬遹。
可惜, 司馬遹和郭槐的善意被賈南風拋諸腦后,她做出了除掉司馬遹的舉動。也斷絕了西晉的一線生機。她為什麼這麼做?
三、賈南風為何會做出廢掉司馬遹的選擇?
從我們后世人的上帝視角來看,賈南風和 司馬遹對決是皇權的內耗,在殺掉司馬遹后,賈南風的執政合法性受到了質疑,很快被同情司馬遹或表現得同情司馬遹的宗室和士族聯合殺害了。那麼,賈南風為何不能與司馬遹和解?是哪些東西阻礙了她做出正確的抉擇呢?
1、基因帶來的嫉妒
賈南風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善妒女人。她不讓老公接觸任何其他女人,即使偶爾監控不及時,導致其他女人懷上了司馬衷的孩子,她也直接連女人一起干掉。 妃性酷虐,嘗手殺數人。或以戟擲孕妾,子隨刃墮地。
悍婦賈南風
這來源于她的基因。她媽媽就是著名的善妒女人。她老媽 郭槐,是大權臣賈充的繼室。她善妒到什麼程度?生了兒子賈黎民 ,賈充去探望兒子,奶媽報給賈充看,賈充摸著兒子很開心。郭槐居然說賈充和奶媽有私情,立刻宰了奶媽。然后兒子又怕又餓,死了。。
接著又生了一個兒子,還是一模一樣的劇情,又餓死了一個兒子。隨后,賈家就絕后了。。。
我看到這段,感覺天雷滾滾,真是什麼奇葩都有。從小在這種家庭環境下長大的賈南風,日后對待丈夫的妾室和兒子,不就是郭槐的翻版嗎?
賈南風對 司馬遹的嫉妒,可能源于自身的無子。這就形成了一個悖論——她要瓦解司馬遹 的唯一合法繼承人身份,唯一的方法就是讓司馬衷生其他兒子,越多越好,那樣司馬遹的重要性和唯一性就會大幅度下降。而她又嫉妒其他女子,不想讓司馬衷碰。
這就形成了一個死循環。嫉妒的威力可見一斑。
2、皇權的力量還是賈后的能力?
賈南風執掌朝政幾年,大權在握,周圍的阿諛奉承,讓她產生了錯覺:大家怕的是她這個人,她本人能力突出,掌控大局,善于治國,西晉離了她沒法轉。
這就是錯把皇權的力量當做自己的能力。
陶醉在自己強力統治下的賈南風對自己的力量做出了錯誤的判斷。
沒有司馬衷的名義,沒有 司馬遹的「 天下之望 」,大家會服氣她嗎?
司馬衷才是賈南風的依靠
這里最明顯的體現就是假裝生子事件:
公元299年,賈南風假稱當年在武帝喪期間曾有孕生子,因事情隱密沒有對外宣布,并拿來妹夫韓壽 之子韓慰祖充當親生兒子。
你真的以為只要是你生的兒子就能取代已經二十二歲的 司馬遹?
這就是典型的飄了, 司馬遹的繼承人是天下共識,推翻了這個共識,形成新的共識,要經歷多久的時間?要經歷多少野心家的挑戰?
賈南風很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家族實力。其實這就是認識的誤差——錯把皇權當做自己的能力。結果僅僅過了一年,她就步司馬遹后塵,被廢為庶人,圈禁在金墉城。隨后被殺。
賈南風引鴆自盡
放在后世,這叫把平台的力量錯當做自己的能力。好多職業經理人辭去高薪自己創業,都是中了這碗雞湯的毒。
3、自己怎麼對待別人就擔心別人怎麼對待你
賈南風是怎麼對待宮廷斗爭中失敗的太后楊芷?廢為庶人,殺掉楊太后的老媽,將楊芷圈禁到金墉城,然后活活餓死。死后還要折騰鎮壓住她。
她是這麼對待楊芷的,當然擔心自己失去權勢后別人會這麼對待她。所以,更加畸形得控制權力,消滅掉一切可以威脅到權力的人。
但賈南風最終也和楊芷一模一樣的道路——廢為庶人,圈禁金墉城,引鴆自盡。
這也算是一種因果循環吧。
四、反思與總結
最終,賈南風殺了 司馬遹。而司馬遹其實才是西晉這個大廈最不可或缺的一塊基石。他一死,整個大廈就搖搖欲墜了。為什麼?因為得到共識的正當合法的繼承人被冤殺了,那麼本來沒有資格的其他宗室都蠢蠢欲動了。反過來也一樣——只要司馬遹不死,他就是西晉大家公認的繼承人。他在,宗室中沒人敢有當繼承人的想法。
賈南風沒有子嗣,司馬衷是個傻子,他倆的未來,其實是寄托在 司馬遹的身上。可惜,賈南風天生的性格缺陷,以及周圍人或有意或無意的誤導,讓她做出了誤判,最終導致了八王之亂的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