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他們出身草根,卻不知他們都是生在羅馬的公子哥。」
娛樂圈中,很多明星都出身草根,以至于讓大家認為,所有的明星都出身平凡,但是仔細查看他們的「簡歷」,就會發現他們全都不是「普通人」。
那麼,以下這五對父子,你又認識幾位呢?
廖凡的父親是廖丙炎,他是中國一級表演藝術家,塑造了超過100個話劇角色,還參演過30多部影視作品。
廖丙炎是《雍正王朝》中的佟國維,是《走向共和》中的張之洞,是《大清風云》中的代善,他擁有出色的演技,對于兒子廖凡的培養也盡心盡力。
廖凡出生于湖南省長沙市,自從考入上海戲劇學院后,就沒有依仗父親的名望,而是踏實參與校園話劇演出,嚴格要求自己。
廖凡的相貌過于粗獷,早期多出演配角,在電視劇《像霧像風又像雨》中,廖凡出演吳伯平一角,成功塑造出一個斯文敗類的形象,展現了出色的反派演技,因此獲得關注。
2014年,廖凡憑借電影
《白日焰火》中張自立一角,獲得柏林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演員。
此后,廖凡在《沉默的真相》中出演知名律師嚴良,再次展現出色表演,盡管相貌粗獷,但廖凡通過自己的演技征服了觀眾,被公認為實力派演員。
即使成名后,廖凡仍然低調,選擇商業合作時非常謹慎,他拒絕那些未經考察、存在潛在風險的代言,堅持原則。
在娛樂圈沉浮多年,廖凡依然保持謙遜務實的作風,讓更多導演愿意與他合作。
胡軍的父親是胡寶善,他是業界知名的歌唱家,胡寶善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以其優秀的歌喉而聞名。
胡寶善的代表作《我愛這藍色的海洋》,更是被被選入中宣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優秀歌曲100首」。
胡寶善早年出國留學,在保加利亞索菲亞音樂院學習聲樂,他不僅系統地學習了歌劇演唱技巧,還汲取了歐洲音樂的精髓,這為他回國后的創作打下扎實基礎。
胡寶善歸國后,參加過許多重大的國事演出活動,他同時還在解放軍藝術學院任教
,如今的很多演員副教授,都曾是他的學生。
胡松華
胡軍的父親胡寶善是歌唱家,他的大伯胡松華也是一位歌唱家,胡軍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對于歌曲和藝術有了濃重的興趣。
當胡軍考入中央戲劇學院后,他的人生路似乎發生了一些變化,胡軍在《天龍八部》中飾演喬峰,在《長津湖》中飾演雷睢生,在《雪中悍刀行》飾演徐曉。
胡軍的外形粗獷,放在古代妥妥的就是個將軍,但是他本人一再表示:「我不是武打演員,我是個挺不錯的文戲演員。」
2012年,胡軍與父親胡寶善曾一同亮相春晚,場面十分溫暖動人,這也成為那屆春晚的經典節目之一。
如今的胡軍已是新一代實力演員代表,但其音樂世家出身,仍對他的成長和事業有重要影響。
樊少皇的父親樊梅生,是香港老一輩的演員,曾與李小龍是好友,也曾與周潤發、成龍有過合作,但由于長相原因,他在銀幕上只能出演配角。
樊少皇在父親的影響下,從小就在劇組活動,他也因此在4歲時,就出演了電影
《法網難逃》,然后接連參演了《媽咪再見》,《聽不到的說話》等作品。
13歲時,樊梅生將樊少皇送去專心學武5年,為他日后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樊少皇苦練各門武術,嚴格遵循師父的要求,鉆研拳腳功夫。
樊少皇學武歸來后,憑借電影《力王》一舉成名,在這部電影中,樊梅生也參與演出,飾演了反派「眼鏡蛇」一角,兩人有過精彩的對手戲。
樊少皇由于學過武,讓許多導演看中了他的潛力,讓他《天龍八部》中飾演虛竹,在《洪熙官》中飾演
洪熙官,而樊少皇所飾演的這些角色,至今仍是經典。
隨著香港電影市場的衰退,樊少皇來到內地發展,但這里沒有父親樊梅生留下的人脈,樊少皇的事業進入了低迷期。
內地對于武打片沒有香港那麼「狂熱」,樊少皇也因此少有耀眼的代表作,但他只要一亮相,就必然是「武力巔峰」。
年輕人可能不知道馬季是誰,但是他在央視春晚上,憑借單口相聲《宇宙牌香煙》,逗笑了無數觀眾,還在全國觀眾的面前「抽了一根香煙」!
馬季是著名的相聲演員,他的作品諷刺時弊,詼諧生活,深受觀眾喜愛,在嚴峻的年代,馬季頑強堅持創作相聲,填補了文藝界的空白。
馬季培養出許多杰出弟子,如馮鞏等,將這門傳統藝術發揚光大,馬季的兒子馬東本可承繼父業,但馬季始終不肯傳授相聲絕技。
馬東起初不理解父親的用意,甚至誤會父親看輕自己的才華,直到後來,馬東才從姜昆處得知,馬季其實是出于關愛之心。
馬季還記得在嚴酷年代堅持相聲創作的艱辛,他不忍心兒子重蹈覆轍,馬季雖然已經成功了,但回想往日艱辛,依然使他提心吊膽,所以他不希望兒子再經歷這般折磨。
馬東明白父親的苦衷后,再也沒有埋怨,他坦然接受自己注定不會成為相聲演員的命運,轉而發展自己的事業。
馬東在事業剛開始時,不可避免的要生活在「馬季之子」的光環下,處處被與父親比較,但是憑借勤奮和毅力,馬東用自己的個性和魅力征服觀眾,成功擺脫父親的影子。
盡管馬東沒有繼承相聲事業,但他傳承了馬季創新求變的精神,馬東在傳統與現代交匯處,找到融合之道,用嶄新的電視節目開拓文化新天地。
從馬季到馬東,中國文化在傳承中不斷創新,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傳播,馬季用相聲反映百姓生活,馬東用電視節目豐富民眾精神生活,都推動了中華文化的創新發展。
劉長生是老一輩京劇演員,畢業于中國戲曲學院,他在當年的戲曲舞台上大放異彩,受到觀眾喜愛,隨著影視劇的興起,劉長生順利轉型,在多部紅火古裝劇中擔任重要配角。
劉長生在他在《倚天屠龍記》中飾演青翼蝠王韋一笑,在《天涯明月刀》中的鬼爺爺,他在《康熙王朝》中出演玉秀林祖師,將武林中人的氣度演繹得淋漓盡致。
劉長生的兒子劉波小時候也學過京劇,可惜因為就業環境壓力,不得不放棄自己的戲曲夢想,但劉波繼承了父親對表演的熱情,也順利在電視圈闖出一片天地。
劉波由于長相問題,經常在各種影視作品中飾演反派,他在《歡天喜地七仙女》中飾演心術不正的掃把星,在《唐朝詭事錄》中飾演曾三揖。
劉波很少出演男主角,但他對每個角色,都傾注百分之百的專注和熱情,讓配角也有如主角般令人難忘。
劉波不會局限于某一個固定的角色類型,他視每一個角色都是展現自己的機會,劉波說:「外形決定了他多半扮演反面角色,但他不在意,而是想當一名好演員。」
劉波和劉長生,雖然至今從未在同一部戲中合作過,但幕前幕后的悉心照拂也令外界贊嘆不已。
可以說,劉長生和劉波依靠純熟的演技在娛樂圈站穩了腳跟,是當之無愧的優秀演員。
「星二代」在娛樂圈像雙刃劍,光環與枷鎖并存。
有人靠著長輩的庇護在娛樂圈順風順水,有人憑借自己的努力在娛樂圈嶄露頭角,那麼,到底誰能走的更遠一點呢?歡迎各位看官在評論區多加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