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軍事
历史故事
明星
娛樂明星
设计
装修
全部
    
一半國土險淪喪,左宗棠收復新疆到底有多難?
2023/05/06

1841年,道光皇帝以「辦理不善」為由,將林則徐發往新疆伊犁,效力贖罪。

在新疆期間,林則徐不忘國事,歷勘庫車、阿克蘇、烏什、葉爾羌、和闐、喀什噶爾、吐魯番、哈密等處,行程三萬里。通過實地考察,感受到了新疆之于中國的戰略重要性。

1849年,林則徐從云貴總督任上告病返鄉。

路過湖南長沙時,點名要見落第舉人左宗棠。

左宗棠向來敬重林則徐,聽聞林則徐要見自己,心情十分激動。

當天晚上,兩人在湘江上的一艘小船上見面。

這是一次歷史性的會見,一位是步入暮年的民族英雄,一位是未來的民族英雄。

共同的宏偉抱負,使他們一見如故,暢談不倦。

據史料載,這場湘江夜話所涉及的內容極廣,但林則徐與左宗棠談得最多的是西域邊政。

林則徐預測,沙俄將成為中國的邊疆大患。他把自己在新疆搜集整理的資料和繪制的地圖全部交給左宗棠。

并叮囑說:吾老矣,空有御俄之志,終無成就之日。數年來留心人才,欲將此重任托付。將來西定新疆,舍君莫屬。

新疆淪陷

1860年,清政府與沙俄簽署《中俄北京條約》。

根據條約規定,清朝將外東北約一百萬平方公里土地割讓于沙俄。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1863年,就在清政府全力鎮壓太平天國和陜甘回民之際。

沙俄瞅準時機,對新疆發動了侵略。

那時的新疆,面積比現在大。

今天哈薩克斯坦的首都阿拉木圖到巴爾喀什湖一線,大約50萬平方公里土地,當年是清朝領土。

沙俄軍此次前來,就是企圖竊取這片外西北地區。

然后看形勢發展,再決定是否能攻下伊犁,進而控制天山北麓。

面對氣勢洶洶而來的敵軍,駐守新疆的清軍沒有認慫,奮起抵抗。靠著邊打邊撤,層層設阻的運動戰術,給予敵人極大殺傷。

見清軍不好對付,加之自身補給線拉的太長,沙俄軍司令下令休戰。

第二年,沙俄軍卷土重來,攻擊伊犁。

這一次清軍在烏魯木齊都統額宸指揮下,靠著相同戰術,與敵人又打成膠著狀態。

然而,正當清軍全力對付外患時,后院卻起火了。

1864年,南疆的庫車發生回部叛亂。

清軍前往鎮壓,結果雙方一接戰,綠營中的穆斯林士兵便臨陣叛變,在被背后捅刀子,以致清軍幾乎全軍覆沒。

鎮壓失利的影響是嚴重的。

很快,叛亂席卷整個新疆。

前有虎,后有狼。后方徹底亂套,前線的抵御外敵之戰肯定是沒法打了。

收到戰報,本不想妥協的恭親王奕訢,只好簽署《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將外西北44萬平方公里領土割讓于沙俄。

協議簽訂后,奕訢隨即提議,希望沙俄出兵幫助大清平亂。

這種剛剛挨了揍,馬上又回頭找揍自己的人幫忙的行為。擱在今天簡直匪夷所思,但在當時卻很正常。

因為列強脅迫清政府出賣的利益,必須找清政府兌現。如果清朝被起義軍或叛軍推翻了,那之前簽訂的條約就作廢了。

也正因如此,英法聯軍前腳燒了圓明園,后腳就出錢、出力,幫助清軍鎮壓太平軍。

不過,沙俄與英法不太一樣。

英法侵略中國,主要是為了做生意。維持一個穩定的清政府,對它們更有利。

而沙俄侵略中國,主要是為了搞擴張。一個混亂的中國,對沙俄擴張更有利。

另外,沙俄當時正計劃吞并中亞的三大汗國。

也就是準備對希瓦、布哈拉和浩罕汗國用兵。也確實無力幫助清朝鎮壓叛亂。

因而,沙俄便婉拒了清政府的請求。

沙俄居心不良,清軍主力又陷于中原戰場。

另外,陜甘一帶的叛軍又攻占了蘭州等地,將新疆與中原的聯系切斷。

在這種情況下,腹背受敵的駐疆八旗軍、綠營兵便只好退守哈密、巴里坤一線,苦苦支撐,等待援軍。

而叛軍則趁勢在伊犁、庫車、烏魯木齊、喀什噶爾(今喀什)、和闐(今和田),吐魯番等地建立了割據政權,相互混戰。

在一片混亂之中,占據喀什噶爾的封建主思的克派人到浩罕汗國,迎請張格爾之子布素魯克回新疆主持大局。

這原本只是一件小事。

因為布素魯克這個人,素無大志。

他的父親張格爾是大和卓的孫子,為新疆伊斯蘭教白山派的首領。

乾隆年間,大和卓與弟弟小和卓叛亂,被乾隆派兵鎮壓。

道光年間,張格爾叛亂,亦被清軍名將楊遇春率軍鎮壓。

這個家族天生就是被清軍暴揍的命,掀不起什麼大風浪。

但是,布素魯克這次回國卻不太一樣。

他是被浩罕汗國的一名軍官送回來的,而這個人的名字叫阿古柏。

阿古柏的軍隊

阿古柏出身寒微,在基層摸爬滾打了多年。有豐富的政治斗爭經驗和軍事才能。

這樣的經歷,讓他護送布素魯克回到喀什噶爾后,突然發現自己來到了幼兒園。

面對一群弱雞對手,阿古柏不下場虐菜是不可能的。

于是,引狼入室的喀什城主思的克便成了第一個倒霉蛋,慘遭阿古柏鳩占鵲巢。

1865年,因沙俄入侵浩罕汗國,一支約7000人的浩罕敗兵投奔阿古柏。

這一下,阿古柏的實力進一步加強,遂開始東征西討,不斷兼并其他勢力。

1867年,阿古柏統一南疆,并于同年成立「洪福汗國」。

到了1871年,阿古柏的軍隊又侵入北疆,侵占烏魯木齊和吐魯番等地。

至此,新疆大部分地區被阿古柏侵占。

在四處攻伐期間,阿古柏還給自己找了兩個后台。

這其中之一便是沙俄。

1871年,沙俄出兵強占伊犁地區。

沙俄政府當時是這麼跟清朝解釋的:伊犁很重要,我先幫你占著。等清軍什麼時候把阿古柏滅了,我再還給你。

然而,俄軍強占伊犁還不到一年,俄國沙皇就派人前往喀什,承認了「洪福汗國」,并與阿古柏簽訂了雙邊條約。

沙俄在中亞的擴張,極大地刺激了英屬印度當局。

1874年,英國派特使會晤阿古柏,承認「洪福汗國」,并向阿古柏贈送了大批軍火和一座軍工廠。

希望以此增強阿古柏的實力,幫助英國對抗俄國,從而保護英屬印度的安全。

另外,奧斯曼帝國當時也也承認了「洪福汗國」,奧斯曼蘇丹還派遣了一批教官幫助阿古柏訓練軍隊。

如果說阿古柏只是一個地方割據勢力,他對清朝而言,顯然不算什麼。

但現如今,英俄兩大帝國出于大博弈需求,紛紛承認了他的合法性,并愿意為他撐腰。

問題一下子就變得非常嚴重了,這也導致清政府在是否收復新疆的問題上產生了分歧。

海防塞防之爭

沙俄強占伊犁前后,陜甘總督左宗棠正在平定西北叛亂。

按照左宗棠的計劃,先平定了占據河湟的馬占鰲等部,再出兵新疆,驅逐阿古柏。

但伊犁的緊急局面,使他不得不改變計劃,決心提前打通入疆道路。

1873年,張曜奉左宗棠令,率嵩武軍頓兵金積堡,作為后路部隊,協助湘軍徐占彪等部攻陷肅州。

此一戰,長達十余年的西北叛亂被平定,清軍打通了中原通往新疆的道路。

第二年初,張曜率部出玉門關,前往哈密屯田。

6月,當張曜的部隊抵達哈密時,當地所有人都哭了。

十年,差不多快十年了。這還是第一次見到援軍。哈密軍民孤軍奮戰了十年,終于看到了希望,不禁激動的潸然淚下。

按理說,既然打通了交通線,接下來只要大舉西征,滅了阿古柏就好了。

然而,就在左宗棠為西征做準備時,清廷卻陷入海防、塞防之爭中。

1874年,日本侵台,鬧出了「牡丹社事件」,東南海疆危機凸顯。

同年10月,在英國公使的調停下,中日雙方簽訂《北京專約》。

日本這次碰瓷,獲利不淺,迫使清政府賠款五十萬兩。

事后,清朝舉國嘩然。打不過西方列強也就罷了,現在面對日本也要卑躬屈膝,成何體統!

群情激奮之下,朝野關于加強海防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

鑒于西征軍現已云集河西走廊和哈密一帶,正蓄勢待發。而東南海疆又突然遭此大變故,兩宮太后和奕訢一時舉棋不定,只好下詔,令各省封疆大吏在一個月內上折子表態。

12月,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首先上書,公開亮出了海防論觀點。

李鴻章的說辭可以歸納三個點:

一、新疆荒僻、恢復無用。而東南為財賦重點,非常重要。因此海防建設當為現在的第一要務。為了保證海防發展,必須犧牲塞防。

二、新疆強鄰環伺,斷難久守。西征軍就算能攆走阿古柏,面對犬踞在側的英俄兩強,將來又能守多長時間呢?既然守不住,不如放棄算了,將有限的軍費用在海防上。

三、緩復新疆,不為不孝。

清朝有祖制,「凡丟失國之寸土者,皆不得立碑」。

道光皇帝就因為簽署《南京條約》,割讓了香港,他的皇陵既沒有華表、石像生,也沒有神功碑。

為了給慈安和慈禧做思想工作,李鴻章表示:今茲主張撤關外之兵,并非棄先帝之地于不顧,不過不必急圖進取,養精蓄銳,以待他日機會而已。

意思就是說,我只是主張暫時放棄新疆,待實力強大了,再出兵收復也不遲。只要操作得當,不影響二位太后死后的歷史評價。

李鴻章的《籌議海防折》提交不久,很快得到了醇親王奕譞、軍機大臣文祥等人的支持。

奕譞當時稱贊「李鴻章之請暫罷西征為最上之策」。

面對朝中大臣對李鴻章的一片贊揚之聲,慈禧在關鍵時刻依舊保持了清醒頭腦。

她發現左宗棠還沒有表態,便下旨要求左宗棠參與討論。

1875年3月,左宗棠上了一道折子,陳述己見。

左宗棠的主張,也可以歸納為三點:

一,海防塞防并重,事有輕重緩急,哪邊危險就先解決哪邊的問題。

二,日本雖然是心腹大患,但當下實力不顯,短期內不會有事,這正是趁機收復新疆的機遇。

三,新疆并非不毛之地。并且新疆是蒙古的屏障,蒙古又是北京的屏障。放棄新疆,永無寧日。

左宗棠上書后,原本支持李鴻章的軍機大臣文祥轉變了態度。

他向慈禧密奏:新疆是蒙古、陜甘的屏障。如果任由阿古柏勢力在新疆做大,將來蒙古、陜甘受到攻擊,英法再從海上夾擊,兩線作戰更打不過。

慈禧看了文祥的密奏,仔細想了想,好像是這個道理。

新疆不保,蒙古、陜甘、西藏這些地方到時候也得丟。

損失一半領土,自己死后,哪有臉見愛新覺羅的列祖列宗?

得益于文祥在關鍵時刻的支持,兩宮太后最終下定決心,支持左宗棠收復新疆。

文祥

現在回頭再看所謂的海防、塞防之爭。

海防派主張放棄收復新疆,其實并非是他們對海防建設有多麼重視。

純粹只是因為他們不相信左宗棠能收復新疆。

在海防派看來,大英、沙俄兩大帝國主義同時在西北搞事,左宗棠打得過阿古柏,難道他還打得過洋人?

既然打不過,那麼西征必然會無功而返。

既然會無功而返,那何必要浪費銀子呢?

倒不如把西征的軍費,拿去搞海防建設。

相比于英俄,日本只是個小角色。咱大清打不過英俄,難道還制馭不了日本了?

正所謂挑柿子撿軟的捏嘛。

如果阿古柏背后沒有英國撐腰,沙俄也沒有覬覦新疆。

收復新疆這等曠世奇功,他李鴻章還能讓給左宗棠?

李鴻章肯定自己就派淮軍出關把阿古柏辦了。

北疆之戰

1875年5月,清政府正式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

命令是下了,但是西征的錢,朝廷卻拿不出來。

左宗棠首次上報請餉1000萬兩白銀,戶部只出了200萬,各省協助300萬。剩下的500萬,左宗棠只能自己解決。

為此,左宗棠找胡雪巖幫忙,用清朝的關稅作保,總計向洋商借款1375萬兩,另向華商借款846萬兩。

需要注意的是,胡雪巖從洋行借來的外債,都是高利貸。

按照一些小道消息,胡雪巖借這些錢,他暗中也收了不少好處費。

左宗棠深知借外債對國家的危害性,但他沒有辦法。

他曾明確表示過,但凡有辦法,自己也絕對不會出此下策。

解決了錢的問題,接下來左宗棠還有兩個難題急需解決。

一是后勤補給。

咱們今天的交通工具如此發達,去一次新疆,尚且覺得身心疲憊,更何況是清朝?

并且西征軍去新疆,不是旅游,而是去打仗。糧草輜重是大問題。

為了解決補給問題,左宗棠首先進行了裁軍,最后篩選出了六萬精兵。

之所以要裁軍,原因很簡單:遠征新疆,山高路遠,參戰人數過多,不僅耗糧驚人,而且軍隊素質參差不齊,也容易引發兵變。

部隊規模縮編了,那就要求武器裝備必須先進。

為了給部隊換裝,左宗棠一方面在上海采購武器,一方面在西安、蘭州創辦制造局,就近生產槍炮。

截止至參戰前,參與西征收復新疆的清軍全面換裝,裝備上了如德國M1871型毛瑟步槍和美國「雷明頓一號」步槍等當時的先進武器。

M1871型毛瑟步槍

在走精兵化路線的同時,左宗棠為了解決軍糧問題,還建立四條后勤補給路線:

第一條路線從甘肅河西出發,出嘉峪關、玉門,到達哈密。

第二條路線從包頭、歸化出發,經蒙古草原,運至巴里坤。

第三條路線是在新疆東部采買,運至巴里坤。

第四條路線是向沙俄商人購買。從齋桑淖爾出發,運至古城。

除了后勤補給,左宗棠面臨的另一個難題是戰略方針。也就是具體怎麼打。

1875年夏,左宗棠在蘭州召開高級軍事會議,商討作戰計劃。

在會上,三十歲出頭的湘軍大將劉錦棠提出「先北后南」、「緩進急戰」的戰略方案。

所謂「先北后南」,就是先安定北疆,但不急取伊犁,再進軍南疆。

所謂「緩進急戰」,即不打無準備之仗,開戰之前做好充分準備,不匆忙進兵。而一旦軍事行動開始,就要爭分奪秒,速戰速決。

劉錦棠的建議,左宗棠很滿意。隨即劉錦棠便被委以重任,擔任前敵指揮,統帥西征軍攻城拔寨。

1876年4月7日,左宗棠從蘭州移營肅州,誓師出征。劉錦棠作為前敵總指揮,率領馬步兵25 營,分批入疆。

清軍此次前往新疆作戰,林則徐當年親手交給左宗棠的資料貢獻不小。

雖說已經是三十年前的東西了,但仍然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當時,清軍已有部分兵力駐守在哈密、巴里坤、古城、塔爾巴哈台等戰略要地,與阿古柏軍相持。

再算上劉錦棠的部隊,清軍出關總兵力有80余營,約六七萬人。

阿古柏方面,總兵力大約在五萬人左右。

按照俄國人的說法,阿古柏軍約三分之一為騎兵,使用火槍和腰刀。步兵的武器是從英屬印度和奧斯曼帝國獲得的恩菲爾德M1853前裝線膛槍和斯奈德-恩菲爾德M1866后裝線膛槍。

這些武器在當時也是比較先進的,不過對比劉錦棠的西征軍,還是稍遜一籌。

另外,由于士兵普遍是被強征來的,士氣較低落,逃亡現象時有發生。因而阿古柏軍的戰斗意志不高,打不了硬仗。

6月,阿古柏得知清軍即將發動攻擊的消息,急忙布置防御。

他令馬人得、馬明、白彥虎等人分別把守烏魯木齊等處,阻擊清軍,自己則率大軍在托克遜督戰。

烏魯木齊是北疆地區的重要軍事據點,此地一旦攻克,整個北疆也就成了清軍的囊中之物。

距離烏魯木齊不遠,另有一個軍事據點古牧地,這里相當于是烏魯木齊的門戶。

當時的情況,清軍從駐地開往古牧地,有大路、小路兩條路可走。

大路為戈壁荒灘,沒有水源。

小路雖然水源充足,但白彥虎早已派人掐斷了清軍的進軍線路。

針對白彥虎的部署,劉錦棠與清軍另一員大將金順商議后,決定以聲東擊西之計,智取古牧地。

開戰之前,劉錦棠命人故意在大路掘井筑壘,裝出一副要從大路進軍的樣子。

白彥虎信以為真,把主要兵力都放在了大路上。

與此同時,金順瞅準時機,率部銜枚疾走,從小路實行長途奔襲。

駐扎在小路的敵軍始料未及,見到清軍后,一陣驚呼,四散而逃。

于是,金順部便成功突破敵軍防線,進抵古牧地。

隨后,劉錦棠擊潰大路的敵軍,也率部趕到。兩路清軍分別由東南角和西北角對古牧地發動攻擊。

8月17日晨,經過數天激戰后,清軍用開花大炮轟塌古牧地堅固的城墻,攻入城內。

此役,清軍殺敵「不止五六千人」,生擒215人。清軍陣亡158人,傷455人。

古牧地之戰后,劉錦棠繳獲了白彥虎寫給古牧地守將的一封信。

內容大致是說,烏魯木齊守備空虛,如果古牧地守不住,就直接撤到烏魯木齊來。

劉錦棠獲悉情報,大喜過望,留下兩營兵力守古牧地,然后親率主力迅速撲向烏魯木齊。

8月18日黎明,清軍炮擊烏魯木齊,守衛烏魯木齊的馬人得、白彥虎沒料到清軍來的如此之快,一聞炮聲,城中就亂成一鍋粥,馬人得、白彥虎只好棄城逃走。

就這樣,清軍幾乎兵不血刃地拿下烏魯木齊。

攻克烏魯木齊,北疆就等于收復了一大半。

阿古柏得知消息,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他一面派人搶修托克遜、吐魯番、達坂城的工事;一面收攏此前被清軍擊散的敗軍,縮入瑪納斯城中固守。

9月,金順領兵攻打瑪納斯。這一戰打了一月有余,清軍始終沒能破城。

10月,劉錦棠率軍馳援。

最終,瑪納斯于11月6日被清軍攻破。

至此,北疆地區除伊犁外,所有敵占據點全部為清軍克復。

此時冬季來臨,大雪封山,不便于大規模軍事行動。于是劉錦棠下令休整,準備開春之后再進軍南疆。

伊犁談判

失去北疆后,阿古柏將一部分兵力部署于達坂城,又令自己的二兒子海古拉守托克遜,馬人得守吐魯番,自己則退守距離托克遜八百里外的喀喇沙爾(今新疆焉耆),隨時準備逃跑。

在托克遜、吐魯番、達坂這三個要塞之中,達坂的位置最突前。

1877年4月,清軍經過幾個月的充分準備,開始向南疆進軍,首先進攻達坂。

4月16日夜,劉錦棠率主力1萬余人及開花炮隊進至達板外圍,并乘敵軍不備,迅速完成對達板城的包圍。

4月19日,清軍用開花大炮轟塌達坂城中的彈藥庫,敵軍死傷甚眾,企圖突圍,被清軍截殺未逞。

敵守軍在清軍的強大攻勢面前,最終只得投降,達坂城遂為清軍克復。

這一戰,清軍共擊斃敵軍兩千余人,俘敵一千多人,其中包括浩罕大小頭目百余人。

戰后,劉錦棠采取攻心計,對部分俘虜發給衣糧,準其返回原部。

這一舉措,對瓦解阿古柏軍起到了重要作用。

見阿古柏覆滅只是時間問題,沙俄和英國親自下場,試圖迫使清政府承認阿古柏作為清朝的藩屬國存在。

面對英俄的集體施壓,慈禧顧慮重重,就派人去問左宗棠。

左宗棠立即廣泛吸收各方面信息,翻譯英文報紙,很快就對局勢有了基本判斷——沙俄虛張聲勢,可以先將沙俄撂到一邊,待新疆全境收復之后再說。英國對阿古柏的支持,主要出于保護英屬印度的安全。英國對新疆暫時沒有軍事計劃,不會用武力干涉清軍收復新疆。

收到左宗棠的回復,慈禧授意總理衙門回懟英國公使:阿古柏是竊取新疆的入侵者,斷然沒有稱藩的可能。

英國人碰了釘子,心中氣惱,便一面禁止上海的英國商人向西征軍出售槍械彈藥,一面在報紙上宣稱西征軍兵敗的假消息,以此來動搖清政府的決心。

然而,這樣的把戲終究沒有挽回阿古柏的敗局。

4月26日,劉錦棠率軍攻克托克遜。

與此同時,清軍張曜部和徐占彪部收復吐魯番。

5月,阿古柏見南疆門戶洞開,大勢已去,在逃至庫爾勒不久后,氣急暴病而死。

有說他是服毒自盡,有說他是被人毒死。

阿古柏死后,其部人心渙散。

隨后半年,清軍如同秋風掃落葉一般,收復南疆東四城。

戰斗期間,劉錦棠把部隊分成兩個梯隊,以自率所部為第一梯隊,專門「主戰」。

以張曜部為第二梯隊,「且戰且防」。

兩路人馬把進攻戰打成了追剿戰。

清軍收復庫車后,針對敵軍殘部擅長逃跑的特點,劉錦棠果斷拋下大部隊,親率精騎千余人,對阿古柏殘部進行窮追猛打。

待收復南疆東四城后,劉錦棠又開始著手光復南疆西四城。

12月17日,清軍收復喀什噶爾。

12月21日,清軍收復葉爾羌。

12月24日,清軍又收復英吉沙爾。

1878年1月2日,清軍收復和闐。

至此,清軍收復新疆之戰宣告結束。

短短一年多時間,清軍所向披靡,轉戰萬里,打得干凈利落,沒有給英國和沙俄任何軍事介入的機會,徹底平定了阿古柏之亂。

戰后,左宗棠盛贊劉錦棠道:「大軍西征,如飛如翰,自秋徂冬,挈回疆全境還隸職方,即勞烈而論,已足光垂史牒。若夫功成迅速,則實古今罕見之事。」

憑借傲人的戰功,劉錦棠被時人譽為「飛將軍」。

1878年,隨著北疆、南疆先后收復,伊犁問題應該如何處理,就擺上了台面。

當時伊犁周圍20萬平方公里土地被俄軍占據,清朝要想收復,要麼與沙俄談判,要麼武力驅逐俄軍。

以西征軍的實力,武力收復伊犁顯然不太現實。

于是,清政府便委任奉天將軍崇厚為全權談判代表,出使沙俄,商討收回伊犁的問題。

崇厚,全名完顏索厚,滿洲鑲黃旗人。

在晚清幾十萬提籠架鳥的八旗子弟中,祟厚屬于有能力的一類人。

可是,他的有能力,只是相對其他八旗子弟而言。

論外交功力,他完全是一竅不通。

談判之前,有人建議他走陸路去圣彼得堡。

因為走陸路可以經過伊犁,這樣既能考察伊犁的實情,又可以了解西北邊陲形勢的形勢,還能在出國之前與左宗棠會面,商量對策,避免出現外交失誤。

然而,崇厚卻貪圖旅途安逸,執意要走海路,經歐洲抵達圣彼得堡。

如此一來,也就導致他對伊犁前線的情況一無所知。

抵達圣彼得堡后,崇厚先被俄國人灌了一頓迷魂湯。

待到談判時,崇厚昏了頭,竟然在沒有獲得朝廷批準的情況下,鬼使神差地與沙俄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里瓦幾亞條約》。

這個條約有多賣國呢?

一句話形容,就連向來主張以割地換和平的李鴻章都反對簽字。

如果當時清政府承認了條約,僅僅只收回伊犁城,而將伊犁西境霍爾果斯河以西、伊犁南境特克斯河流域以及塔爾巴哈台(今新疆塔城)地區齋桑湖以東,大約七萬平方公里土地割讓給俄國。

那麼,將來沙俄便可以隨時入侵北疆,并切斷南疆與北疆的聯系。新疆就成了沙俄砧板上的肉。

或許在崇厚看來,大清割讓的土地海了去了。當初割讓外東北,咸豐皇帝連眼睛都不眨一下就同意了。

現如今,老佛爺想必也不缺伊犁河谷這塊地界吧?

然而,崇厚終究是闖禍了。

由于條約內容過于離譜,當消息傳到北京后,朝野駭然,群情憤慨,人人皆曰「崇厚該殺」。

懾于輿論壓力,清政府斷然宣布不承認《里瓦幾亞條約》,將崇厚革職查辦。并改派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前往圣彼得堡重新談判。

同時又命左宗棠統籌兵事,為可能的戰爭做準備。

得知清政府打算不認賬,沙俄在西北和東北邊境部署重兵,進行軍事恐嚇。

看到敵人大兵壓境,以李鴻章為代表的一批官員主張大事化小,不如就捏著鼻子承認《里瓦幾亞條約》算了。

聽說有人在朝中散布投降言論,左宗棠非常憤慨,他在給慈禧的折子中這樣說道:沙俄就是一只喂不飽的狼,今天你給了它一塊骨頭,明天它啃完了還會找你要。即便哪天朝廷手中的骨頭送光了,它也不會停下來的!

慈禧認為言之有理,便授意左宗棠備戰。

接下來,左宗棠一生之中最讓人津津樂道、最為閃光耀眼的一刻到來了。

1880年4月,左宗棠命劉錦棠、張曜、金順整頓兵馬,做好戰斗準備,為前方談判的曾紀澤做軍事后盾。

5月底,為了表示收復伊犁的決心,68歲的左宗棠下令將自己的棺材從肅州運到了哈密,抬棺出征,誓與沙俄決一死戰。

當時,沙俄剛剛結束與奧斯曼帝國的第十次俄土戰爭,財政已經涸竭,元氣還未復。

俄皇算了筆賬,感覺沒把握戰勝左宗棠。

在這種情況下,沙皇決定在原來的立場上后退一步。

然而到了這個時候,清政府軟弱無能的一面卻又暴露了出來。

8月11日,朝廷頒下一道圣旨,召左宗棠回京面圣。

兩宮太后這時候召回左宗棠,意思很明顯,還是不想和沙俄開戰。只要俄皇做出一定讓步,她們就心滿意足了。

不過,由于沙俄方面不知道清政府召回左宗棠的真實意圖。沙俄談判代表誤以為兩宮太后把左宗棠叫回去,是打算開戰。

因而在1881年2月,俄方代表便與曾紀澤簽訂了《中俄伊犁條約》。

雖然這個條約也是一個不平等條約。

按照條約規定,清朝要向沙俄賠款500萬兩,并放棄霍爾果斯河以西地區。

不過相比先前崇厚簽的那個,清朝總算是收回了一些權益,從俄國嘴里搶回了一些領土。

隨著《伊犁條約》落實,新疆160多萬平方公里的錦繡河山,終于再歸版圖。

新疆設省

收復新疆后,為了長治久安計,左宗棠一再上書朝廷,請求在新疆建省。

在此之前,新疆實行準軍事化管理,最高長官是伊犁將軍。

清朝的軍府制相比于行省制,最大的問題是軍政不分,管控不夠明細,內耗非常嚴重。

舉個例子說,伊犁將軍治下的新疆,長期實行駐軍與當地居民隔離的政策。

依照該政策,清軍在喀什噶爾、葉爾羌、和田等地修筑了新城,滿漢官員、駐軍以及普通百姓居住其中,這些城被稱作「漢城」。而回部貴族和普通百姓則住在原來的城里,這些老城被稱為「回城」。

漢、回兩城人員之間不得隨意往來。

這種分城而居的政策,其主要目的在于加強對回疆的控制,限制回人與駐地其他各族官兵久處,避免因風俗習慣不同而產生矛盾。

但是在這種政策下,也造成了回疆各民族間的隔閡。

從長遠的影響來看,這不利于多民族國家的認同體系的建立。

鑒于這種管理上的弊端,左宗棠向朝廷提出整改方案:新疆設省,在烏魯木齊設立新疆總督治所,在阿克蘇設立新疆巡撫治所;八旗軍仍駐伊犁。

左宗棠的構想,大體來首,就是以郡縣制為主,伯克制為輔,在新疆實行一省兩制。

不過,慈禧沒有采納左宗棠的建議。

1882年8月,劉錦棠在左宗棠方案的基礎上,又擬定了一份新疆建省方案。

他的方案有一大特點,就是將新疆掛靠在甘肅省下,命名為「甘肅新疆省」。

劉錦棠認為,可以仿照江蘇模式,添設甘肅巡撫一員,駐扎烏魯木齊。

這個甘肅巡撫不管理甘肅全省事務,只是負責哈密周圍。而負責管理甘肅的則是陜甘總督。

1884年11月,清政府發布上諭,同意了劉錦棠的建議,正式設立新疆省,并任命劉錦棠為首任甘肅新疆巡撫。

此后,清政府在新疆設立了四道的行政建置,各地民眾成了國家編戶,這極大地加強了朝廷對新疆的掌控力。

四道之中,由于烏魯木齊是新疆巡撫、布政使、兼按察使銜衙門的駐地,政治等級最高。加之烏魯木齊的資源環境也比較好。因而烏魯木齊便取代伊犁,成為全疆最大的中心城市。

新疆設省一年后,左宗棠在福州病故,享年73歲。

臨終前,左宗棠口授遺囑:而越事和戰,中國強弱一大關鍵也。臣督師南下,迄未大伸撻伐,張我國威,懷恨平生,不能瞑目!

憂國憂民之心,至死不渝。

今天看來,如果沒有左宗棠的堅持,中國喪失的國土,可能遠遠不止六分之一。

在多米諾骨牌效應影響下,新疆丟失,意味著長城以北勢必不保。

長城以北不保,意味著陜,甘,青,寧,不得安寧。

所以,左宗棠保住的,遠不僅僅是160萬平方公里國土。

千難萬難,奮勇籌邊,生為人杰,死謚文襄。

這就是左宗棠偉大的一生。


昆陽之戰:綠林軍以區區2萬之眾擊敗了王莽42大軍,歷史最傳奇的一戰,其實失敗者的戰略并沒錯
2023/06/02
鄱陽湖大戰:朱元璋一戰定乾坤,擒殺梟雄陳友諒!
2023/06/02
陘城之戰:是戰國被忽略的一場戰役,最終引發了長平之戰!
2023/06/02
「明清松錦大戰」文臣作死掐滅明朝的希望,洪承疇也淪為貳臣之首,文人誤國比武人更甚
2023/06/02
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王振挾持,以五十萬大軍親征蒙古瓦剌部
2023/06/02
西周后期「國人暴動」,導致國王流亡十四年,到底是怎樣一回事?
2023/06/02
鄢陵之戰:一場風度翩翩的戰爭,卻耗盡了晉楚的戰爭動力!
2023/06/01
鞍之戰:有禮有節的生死戰,讓你知道春秋時期的貴族是怎麼打仗的嗎?
2023/06/01
伊闕之戰:戰神白起有多厲害?韓魏成為了待宰的羔羊
2023/06/01
漢朝戰爭:白登山之圍,劉邦攻打韓王信,30萬大軍被困白登山
2023/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