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500唐軍大敗10萬敵軍的虎牢關之戰:李世民的「巔峰之戰」,成就太宗一世宏圖霸業

3500唐軍大敗10萬敵軍的虎牢關之戰:李世民的「巔峰之戰」,成就太宗一世宏圖霸業
2022/09/05
2022/09/05

公元621年5月,李世民率領3500多精銳唐軍在虎牢關重創竇建德的10萬大軍。

虎牢關之戰顯示出了李世民卓越的軍事才能,為李世民在日后團結更多的勢力聚集在自身周圍,進而發動玄武門之變奪取帝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更為重要的是,虎牢關之戰是唐朝統一全國戰爭中一場非常重要的戰役!

換句話說,虎牢關之戰給大唐帝國的統一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那麼,秦王李世民究竟采用了什麼樣的戰術, 在虎牢關之戰中重創竇建德的部隊呢?

圖_ 唐高祖李淵(566年-635年6月25日)

王牌軍隊:玄甲軍

玄為黑色,甲即盔甲,玄甲軍是唐朝初年的一支精銳騎兵部隊,該軍隊的士兵都穿著暗黑鐵甲、騎著快馬、軍容威嚴肅殺,如同黑云一般壓向敵陣,勢如破竹,無堅不摧。

通常來講,玄甲軍人數不多,只有幾千人,但是在戰場上卻可以所向披靡,攻無不克。

這支軍隊由李淵創建,在他的兒子李世民手上發揚光大。

《資治通鑒》一書對于玄甲軍有這樣的記載:

「秦王世民選精銳千馀騎,皆皂衣玄甲,分為左右隊,使秦叔寶、程知節、尉遲敬德、翟長孫分將之。每戰,世民親披玄甲帥之為前鋒,乘機進擊,所向無不摧破,敵人畏之。」

這支玄甲軍是李世民最銳利的武器,而率領這支精騎的將領們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傳奇武士——秦瓊、程咬金、尉遲敬德(尉遲恭)。關于這支騎兵雖然記載不多,但其戰果輝煌驚人,經典戰役便是虎牢關之戰。

虎牢關戰役前的形勢

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六月,李淵率軍三萬在太原誓師,正式起兵。在當年十一月就拿下了長安。

轉年,也就是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三月,隋煬帝在江都(今江蘇揚州)被宇文化及所殺,五月,李淵在長安稱帝,改國號「唐」,唐朝正式建立。

不過當時天下局勢并不安穩,還有諸多割據勢力需要平定。

接下來,按照李淵當時的計劃,就是先平定關中的薛舉、薛仁杲父子,然后再拿下北方的王世充、竇建德,最后平定天下。

而在這個計劃當中,要平定關中,他最大的一個敵人,就是薛舉。

李淵派出李世民,經過一波三折,終于拿下了關中。

打垮了薛軍之后,李淵的下一個目標就是中原地區了!

此時的天下形勢是這樣的,基本可以用「 三足鼎立」來形容,一個是李淵、李世民的大唐,經過同數個隋末軍閥的艱難血戰,已經在山西、陜西一帶站穩腳跟。

一個是盤踞河北、建立大夏國、擁兵十數萬的竇建德,還有一個是占據河南洛陽、擁有隋朝遺留精銳軍隊的王世充。

其中王世充通過擊敗瓦崗軍首領李密,收取了瓦崗軍的部屬并建國立號為鄭。

唐軍決定傾盡全力向中原進軍。

為了此次重要的軍事行動,唐廷不惜與北方的突厥人暫時和好,以此終于獲得了向河南洛陽進擊的最好時機。

虎牢關戰役

1.唐軍出擊,包圍洛陽

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七月,唐高祖李淵下詔,任命能征善戰的秦王李世民為大軍主帥,率大軍東征,攻打占據天下中樞洛陽的王世充。

李世民于公元620 年8 月率領五萬大軍,從山西向洛陽進擊,執行摧毀河南王世充勢力的作戰計劃。

這一戰對雙方來說都極為重要,王世充調集了麾下幾乎全部兵馬,意欲抵擋唐軍的進攻,可是戰事一開,王世充就連遭敗績,各地守將紛紛不戰而降,才三個月的時間,李世民大軍就兵臨城下,將鄭國都城洛陽圍得水泄不通。

圖_ 唐朝軍隊

然而, 李世民的軍隊能在野戰中打敗王世充的隊伍,卻在攻堅戰中犯了老大難

洛陽城易守難攻,唐軍攻擊洛陽城頗為不利。

李世民的軍隊攻打洛陽城10天,都沒有將洛陽城池打下來。

由于唐軍對洛陽城久攻不克,唐軍內部有人勸李世民率領軍隊返回長安。

但李世民堅決拒絕了部下提出的撤回長安的建議。

李世民還對屬下說 「如今洛陽城破城在即,我們怎麼能輕易放棄呢?從現在起,大家都要努力的攻打洛陽。誰先入城,自有重賞。如果還有誰再提出班師回朝,定斬不赦。」

但戰斗依然是膠著狀態。

為了早日拿下洛陽,李世民采取了一個非常絕妙的戰法—— 包圍

在李世民看來,你王世充不是想死守洛陽嗎?那就讓唐軍將洛陽城圍個水泄不通吧。

王世充軍隊的糧草、飲水和補給都斷絕了,這守城戰斗還怎麼打下去?

而唐軍卻有后方源源不斷的后勤支持,采用包圍戰術拖垮王世充的軍隊, 這既能達到戰斗的目的,還能減少部隊的傷亡

李世民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由此可見一斑。

包圍戰果然有效,王世充的軍隊有很多人餓死,城內物價上漲的難以忍受了。

突圍無望的王世充決定派出人找竇建德求援。

圖_ 洛陽的地理位置

2.竇建德10萬大軍來襲

接到洛陽城內發出的求援信后,竇建德經過一番權衡,出于唇亡齒寒的考慮,竇建德率領十萬大夏軍隊,馳援洛陽的王世充。

竇建德的大軍對外號稱30萬人,采取水陸并進的方式氣勢洶洶的向唐軍壓過來。

這樣一來,李世民一下子面臨著兩大強敵聯手的嚴峻局面,當時李世民整個的兵馬大概是八萬人,都是從關內帶過來的,現在既 要以優勢兵力繼續圍困住在洛陽城里的王世充,又要抽出手來對付竇建德的這十萬救兵,這怎麼能辦得到呢?難怪在長安城的父親李淵寫信給兒子說,算了吧,撤回來吧,反正把王世充也打得差不多了。

同時,唐軍將領屈突通建議,唐軍應全力和竇建德軍隊決戰,洛陽城暫時不要打,畢竟竇建德軍隊是唐軍的主要威脅。

面對多方面的建議,李世民思慮再三:

第一,竇建德的軍隊人數眾多,其興師動眾而來必然要達到他的目的,唐軍和竇建德軍隊的決戰在所難免,想逃也逃不掉( 行軍佈陣是需要時間的,沒有做好戰鬥準備的逃兵如果被有組織的追擊,和被屠戮的平民沒有太大區別)。

第二,如果放棄進攻洛陽的主要作戰目標,轉而和竇建德的軍隊決戰,那城內王世充的軍隊就有可乘之機,之前唐軍圍困戰的效果就瞬間喪失了。萬一竇建德和王世充對李世民來個兩翼夾擊,這結果真的無法預測。

圖_ 李世民的坐像

這一戰是太原起兵以來,唐軍所經歷的最大戰役,也是整個唐朝建國史上,最重要的一場戰役。

3.兵貴神速 ,搶占虎牢關

經過反復而周全的考慮,李世民認為: 王世充被唐軍包圍很長時間,戰斗力沒有多少。

因此,攻打洛陽的目標是不能放棄的。

而竇建德的10萬大軍,看起來很強大,但如果唐軍戰法得當,唐軍在洛陽城外打敗竇建德沒有問題。

這裏,説一下 虎牢關

虎牢關,舊時屬成皋縣,因周穆王在此地牢虎而得名。

《穆天子傳》中記載 「天子獵于鄭,有虎在葭中,七萃之士擒之以獻,命蓄之東虢,因曰虎牢。」

虎牢關南臨嵩岳兩山,北接黃河天塹,自成「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古代的「三英戰呂布」、劉邦與項羽的「成皋之戰」等諸多戰役都是在這里進行的。

這里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 是所謂的洛陽八關之一,是洛陽城邊的一個關口,如果竇建德拿下了虎牢關的話,就會對唐軍造成很大的麻煩, 等于說洛陽以東向敵人全面敞開,無險可守,被王世充和竇建德里外夾擊,那麼唐軍再想獲勝就很難了

所以李世民認為,時不我待,當務之急是趁竇建德還沒有攻克虎牢關,趕緊率領部隊,先把虎牢關守住,然后以虎牢關為據點頂住竇建德的進攻。

于是,李世民提出了一個非常周全的戰法: 唐軍主力繼續包圍洛陽,李世民率領精銳唐軍在虎牢關與竇建德決戰。

李世民說的非常自信,周圍將領無不對李世民卓越的軍事才能佩服有加。

李世民是這樣部署的:

齊王李元吉率領唐軍主力繼續包圍洛陽城(李世民擔心弟弟處境危險,還留下了大將屈突通等人幫助他 );

李世民和秦瓊、尉遲敬德、李勣 、程咬金等人率領3500名唐軍騎兵向虎牢關開拔。

兵法講兵貴神速,這時候大量的軍隊出發一定會遲緩, 所以他決定帶領著這支由3500人組成的玄甲軍,先急赴虎牢關,首先趕到虎牢關去,先把這個局勢穩定住。

李世民這一路高速行軍,第二天就到了洛陽東邊的虎牢關駐守,穩定住了形勢。

等到竇建德到了虎牢關,才發現晚了一步,這里已經被唐軍所占據,前行受阻。

圖_ 程咬金(589年-665年2月26日),原名咬金,后更名知節,字義貞

這場決戰精彩絕倫, 竇建德的10萬大軍自然不缺,而唐軍兵力盡管少,但唐軍將領,諸如李勣、程咬金、尉遲敬德等人都是初唐到盛唐時期唐軍中非常能打的將領

李勣更是成為了大唐帝國人民心中的「戰神!」那麼,這場戰斗到底鹿死誰手呢?

圖_ 竇建德(573年-621年),字建德,貝州漳南(河北故城縣)人

據說,竇建德每天清晨,就把軍隊拉出來,浩浩蕩蕩的大軍綿延二十多里,來跟唐軍挑戰。

結果唐軍在虎牢關里邊,就是不出來迎戰。

當時正是夏天,又是在曠野,竇建德的軍隊曬得頭昏眼花,卻就是看不到唐軍的蹤影。

面對戰場上的相持局面,竇建德手下就有人建議, 唐軍主力包圍洛陽,占據虎牢關,其后方上黨地區必然空虛

竇建德完全不用在虎牢關和唐軍決戰,而派出軍隊進攻唐軍后方上黨等地, 這樣子既能擴大地盤,還能迫使李世民和李元吉率領唐軍回援后方,洛陽包圍不戰而解

但對于下屬提出的合理建議,竇建德拒絕了。

在竇建德看來,畢竟李世民就在眼前,在虎牢關能消滅李世民,何必舍近求遠呢?

竇建德決定依靠自己兵力上的優勢繼續攻打虎牢,因此雙方在這里僵持了很長時間。

4.兵行險著,斬斷糧道

李世民認為,敵衆我寡持久作戰只會越來越被動, 萬一后方被竇建德攻擊,這包圍洛陽的戰斗就前功盡棄了

萬一北邊的突厥再打過來,唐軍還要面對突厥的威脅。

兵行險著,唯有主動出擊,牢牢掌握戰爭主動權,才有一綫生機。

李世民在進入虎牢關的第二天,就率領五百騎兵去偵察敵情,同時命李勣、程知節、秦叔寶率軍在沿途埋伏。

李世民在距離竇建德軍營三里的地方,遇到了竇建德的軍隊,并且向其挑釁,射殺了對方一員大將。

竇建德聞訊,派五六千人追擊。結果遭遇唐軍埋伏,經過一場激戰,唐軍大獲全勝。

與此同時,李世民又派出了一支軍隊,他讓大將王君廓率領一千輕騎繞到竇建德的背后,襲擊其糧道,結果又獲得了勝利,一舉擒獲竇建德麾下大將張青特,「虜獲甚眾」。

竇建德自從起兵以來,從沒有吃過這麼大的虧,因此在妻子勸其退兵時,他憤憤地說道:

此非女子所知也。且鄭國懸命朝暮,以待吾來,既許救之,豈可見難而退,示天下以不信也?

4.奇兵制勝,擒賊擒王

公元621年五月初一,李世民率領軍隊北渡黃河去偵察敵情。

他留下了1000多人的騎兵迷惑竇建德。

當晚,李世民本人悄悄返回虎牢關。

這一切竟然將竇建德蒙在鼓里。

第二天,竇建德得知李世民離開虎牢關后非常高興,他率領大軍全線出擊。

而竇建德不知道的是,李世民又回到了虎牢關。

竇建德大軍在黃河到汜水河一帶地區綿延20多里,看起來非常壯觀。

為了震懾唐軍,竇建德下令部下擂鼓前進。

還沒交戰,竇建德就犯了一個錯誤,他將軍隊鋪開,根本無法有效對抗唐朝的騎兵。李世民不慌不忙,他并沒有著急交戰,而是采取了拖延的戰術。

從早晨一直到中午,竇建德的將士們饑餓疲憊,都坐了下來,爭著喝水,一時間戰線有些松散。

當時,李世民站在自己本方的營壘之上, 往下觀望,他發現竇建德的士兵,經常三五成群地,從隊伍里邊脫離出來,到陣線后邊去喝水,軍隊的陣型逐漸地出現了松動的跡象。

這說明長期圍困虎牢關無果,竇建德的軍隊已經出現了懈怠,士氣開始低落,而且 畢竟是十萬大軍,軍糧也吃得差不多了

李世民知道竇建德的后勤已經快撐不下去了,10萬大軍潰敗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為了試探竇建德的真實實力,李世民派出宇文士及率領唐軍進攻竇建德左翼,宇文士及還沒開打,竇建德軍隊就潰敗了。

李世民知道,決戰的時刻來臨了。

他率領3500名騎兵沖出了虎牢關、強渡汜水河直取敵軍而去,曾經屢建奇功的唐軍的王牌部隊玄甲軍,又打了前鋒,而且這回李世民的這個戰術,非常簡單明了,因為敵眾我寡, 他想要直取敵人的指揮機關,擒賊先擒王,先去擒拿竇建德,以期造成敵人最大程度的混亂。

圖_ 唐擊王世充、竇建德洛陽之戰示意圖

而此時的竇建德,因為從早上出來,一直到中午,也不見唐軍有什麼動靜,他以為唐軍又不接招,所以他這時候已經退到了陣營的后邊,他在補今天的早朝。因為竇建德早已經稱帝了,按照慣例每天都要上朝。

也就是說,此時他正在后邊接見群臣的謁見,跟平常一樣上朝呢。

他怎麼也想不到,李世民不過僅僅3500騎兵,居然敢向擁有10萬大軍的己方主動出擊。

當時竇建德正在進行所謂的上朝,唐軍的騎兵,一下子殺了進來,竇建德是大驚失色,趕快召喚身邊的衛隊,與唐軍騎兵展開了激烈的戰斗。

然后竇建德在將士的護衛下,往東邊的高坡上跑,這個時候,唐軍的玄甲軍也追上來了,竇建德的軍隊,又反過身來與玄甲軍展開戰斗。

又過了一會兒,唐軍的主力部隊,和竇建德的主力部隊,也都相繼趕到, 這個小小的山坡,卻聚集了兩軍所有的精銳,這一仗打得十分激烈,一片混戰,煙塵蔽日,打得難分難解,一時間陷入了僵局。

怎麼打開這個僵局,還是李世民想出了辦法,他從戰陣當中脫身出來,帶著程咬金、秦瓊等人,然后再帶領著玄甲軍,還命令帶上唐軍的旗子,然后繞過整個戰團,繞到敵人的背后去。

李世民打算包抄敵后,等到了敵人的背后,李世民命令,把戰旗展開, 一時間,只見是旌旗獵獵,結果敵人一看,唐軍這麼多的戰旗,出現在自己的背后,他們覺得可能被包圍了,人心一下子崩潰了,軍心散了,很難有招架之功

在戰場上,唐軍一共斬首了敵軍三千多人。

竇建德在戰敗以后,騎著馬匆忙地逃離戰場,而唐軍的士兵在后邊猛追,后來竇建德不慎從馬上掉了下來,被唐軍的兩名將領白士讓、楊武威生擒活捉。主帥被捉, 虎牢關之困立解。

當洛陽那邊的王世充得知竇建德戰敗,沒有援軍了,也宣布投降李唐了。

這個虎牢關戰役,或者說整個洛陽戰役,李世民一下子解決了兩大強敵,天下大勢由此基本確定。

三千五百名精銳騎兵擊潰十萬大軍,這場經典戰役,可載入世界軍事史冊,也是李世民個人軍事生涯的最高峰。

虎牢關之戰,唐軍在兵力不占優勢的前提下主動出擊,李世民先以切斷竇建德后勤這一絕殺戰術首先打擊了竇建德軍隊抵抗的士氣,隨后派出精銳部隊向竇建德軍隊展開奇襲,直沖竇建德中軍陣營,活捉竇建德本人。

竇建德部隊 12000多人被唐軍擊斃,得知竇建德被活捉的消息后,王世充被迫開城投降。

圖_ 唐太宗李世民書法《晉祠銘》

虎牢關之戰充分的說明了后勤保障在戰斗中至關重要的作用。

李世民打敗敵人就用切斷后勤的方式進行—— 圍攻洛陽久攻不克,李世民就包圍洛陽城,切斷了城內的補給

即便竇建德軍隊來襲,李世民圍困洛陽的戰略方針始終不變。

等到竇建德大軍和唐軍在虎牢關展開決戰后, 李世民又派出軍隊切斷竇建德的后勤補給,使得竇建德軍隊的戰斗力全面下滑。

隨后,李世民又主動出擊,引誘竇建德主力參戰,最終打敗竇建德。

虎牢關之戰奠定了李世民的軍事霸業,也增加了李世民和李建成分庭抗禮的資本,更為唐朝統一全國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


用戶評論
相關推薦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