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蔥嶺三戰:大清帝國鼎盛軍功的象征,清軍縱橫帕米爾高原!

蔥嶺三戰:大清帝國鼎盛軍功的象征,清軍縱橫帕米爾高原!
2023/04/06
2023/04/06

呼爾滿大捷后,清軍一舉扭轉南疆戰局,富德與兆惠合兵一處,黑水營之圍亦解,南疆的清軍實力為之一振,反觀和卓叛軍,他們以數萬之眾圍困兆惠3000人,百日而不下,又在呼爾滿之戰中,被富德率領的清軍重創,5000名最精銳的叛軍主力傷亡殆盡,叛軍士氣跌落,雙方攻守易形。而后各路清軍也陸續南下,南疆的清軍實力更加壯大,兵強馬壯起來的兆惠遂著手開始籌備反攻事宜。

在兆惠的反攻下,清軍接連攻取和闐、葉爾羌、喀什噶爾(喀什)等重鎮,大小和卓只得如喪家之犬一般倉皇西逃到拍米爾高原,試圖利用帕米爾高原嚴酷的自然環境和漫長的后勤補給線,在那里與清軍做長期周旋,兆惠本著「宜將剩勇追窮寇」的原則繼續追擊,并連續作戰,打了三場漂亮的殲滅戰(霍斯庫魯克之戰、阿爾楚爾之戰、伊西洱庫爾淖爾之戰),徹底打掉了大小和卓叛軍的最后有生力量,將大清帝國的軍旗插在了皚皚的帕米爾高原的雪山山。因帕米爾高原的古稱為蔥嶺,是故稱之為「蔥嶺三戰」。今天就來簡單講一講蔥嶺三戰的故事。

霍斯庫魯克之戰。兆惠攻取喀什噶爾后,以綠營兵悍將閆相師率本部綠營兵留守喀什,同時以參贊大臣明瑞、愛隆阿等率兵追擊大小和卓;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閏六月十五日,明瑞、愛隆阿率2000清軍,進入帕米爾高原的群山之中搜尋大小和卓。閏六月二十八日,明瑞的前鋒部隊900人在霍斯庫魯克嶺(在喀拉湖以北),遭遇了大小和卓所部的6000人主力叛軍。雙方在此激戰三個多時辰(6個多小時),清軍大勝,斬首500余級,生擒30余人,清兵傷亡100余人。因為叛軍人數眾多,且清軍因馬匹勞累,無力繼續追擊,大小和卓得以繼續西逃。

阿爾楚爾之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七月初,富德、阿里袞與明瑞在喀喇烏蘇會師,清軍實力為之一振,富德從中揀選4000精騎,繼續追擊大小和卓。七月九日,清軍在阿爾楚爾(在今塔吉克斯坦戈爾諾-巴達赫尚自治州穆爾加布區東南)遭遇大小和卓叛軍。富德以火器營、健銳營居中策應,以騎兵從兩翼包抄迂回到和卓叛軍側后,切斷其退路,并搶先奪取奪取南、北阿爾楚爾山制高點,對和卓叛軍形成居高臨下的有利態勢。雙方激戰一整天,清軍斬殺叛軍1000余人,生擒50余人,陣斬和卓叛軍大將阿卜都克勒木,叛軍為之氣泄。大小和卓只得帶著殘部倉皇再次西逃。

伊西洱庫爾淖爾之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七月十日,清兵尾隨追擊和卓叛軍至阿爾楚爾以西的布隆庫勒,清軍哨探偵知大小和卓在布隆庫勒湖東北的伊西洱庫爾淖爾(塔吉克斯坦東南之葉什勒池)湖畔扎營。富德決定出其不意,再打他一仗。當時清軍已經連續作戰、疲憊至極,大小和卓怎麼也想不到這些清軍會如此「不離不棄」。但富德真就是「不離不棄」,富德以阿里袞、達爾黨阿、由屯、官長保、瑚什等清軍悍將率軍500,潛行西進,堵截大小和卓去路;七月十一日,富德帶著巴祿、明瑞、阿桂、傅景、瑚爾起等清軍悍將還有1000名精銳的八旗兵,抵達伊西洱庫爾淖爾,隨即發起了對和卓軍大營的進攻。叛軍在清軍的攻勢下,迅速崩潰,退路又被切斷,紛紛向清軍請降,大小和卓僅率妻子、奴仆三四百人逃亡巴達克山(今阿富汗東北部)。

蔥嶺三戰后,大小和卓的勢力徹底退出了新疆,不久后在巴達克山被清軍俘獲,清軍實現了對天山南北的全部掌控,乾隆實現了收復漢唐故土的千年夙愿,大清帝國的軍功達到鼎盛。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