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評選中國古代歷史上十大戰爭浩劫,那麼南北朝時期的侯景之亂一定會入選。這場慘絕人寰的血腥戰事徹底摧毀了經歷了數百年積累才發展起來江南經濟,給江南地區帶來的損失之慘重,只有一千多年后的太平天國之戰才能與之相比。下面就給大家講述一下這場戰亂的前后經過。
(一)
南北朝時期,當皇帝屬于高危工種。南北朝總共六十位皇帝,有三十五位死于非命、不得善終。面對著如此畸高的非正常死亡率,相信任何一位皇帝坐在龍椅上都會感到肝兒顫的。
為了保命保江山,南北朝的皇帝們大抵上形成了兩大流派:一派是只相信外人,把自己的親人視同洪水猛獸,防賊似的防著自家人;另一派則認為怎麼說也是血濃于水,自家人還是值得信賴的,所以把權力都收攏到了自家親戚手里。
南朝的梁武帝蕭衍就屬于后一派。
蕭衍只信任蕭家人,也特別注重維護蕭家人的利益。蕭家人不僅手握大權,而且占盡天下財富,可以花天酒地、紙醉金迷,甚至可以橫行不法、欺壓良善。蕭衍對此都聽之任之。
有個例子很能說明問題。蕭衍的六弟叫蕭宏,這個蕭宏不僅生活豪奢、橫行霸道,而且還產生了篡位奪權的念頭。為了實現這個愿望,蕭宏竟然和蕭衍的長女,永興公主蕭玉姚私通。叔叔和侄女[亂.倫]私通,已經夠駭人聽聞的了,可是他們兩個還商量著要刺殺梁武帝,事后蕭宏當皇帝,蕭玉姚做皇后。
蕭玉姚安排了兩個刺客進宮,試圖行刺蕭衍。這件事被丁貴嬪察覺,她安排了八名壯士暗中保護,一舉將兩名刺客擒獲,人贓并獲,鐵證如山。
蕭宏竟然謀刺皇帝,按理說應該凌遲處死、誅滅九族。然而,蕭衍只是免去了蕭宏的職務,對他批評教育了一番,過了一段時間,居然還把他重新提拔了起來。永興公主蕭玉姚也不過就是被趕出了宮外,只是她後來自己死了,蕭衍生她的氣,沒有去參加她的葬禮而已。
梁武帝蕭衍就這麼小心翼翼地呵護著蕭氏家族表面上的和諧安祥。他的想法顯然就是:到了關鍵時刻,還是我們蕭家人靠得住。
然而,事實證明他錯了。在帝王權力之爭面前,人倫親情一文不值,當「關鍵時刻」真正到來時,蕭家人就一個個都撕破了溫情脈脈的假面,露出了青面獠牙的本來面目,開始瘋狂地撕咬了。
除去蕭家人內部的矛盾,梁朝本身也存在著極為尖銳的社會矛盾。
梁朝屬于典型的等級制社會。處于社會寶塔尖上的是以蕭衍為首的蕭家皇室集團,下面則是士族階層,再往下還有庶族和奴婢兩個階層。
皇室集團和士族階層屬于統治階級,享盡人間榮華,占盡天下財富,已經變成了一群不折不扣的寄生蟲。
庶族階層屬于平民百姓。他們想要出人頭地,唯一的機會就是在戰場上立軍功,除此之外,再也沒有什麼上升的通道了。因此,庶族與士族離心離德,甚至對于士族具有仇視心理。
至于廣大奴婢,那更是要一輩子當牛做馬,永無翻身之日。他們對于那些作威作福的老爺們有著刻骨的仇恨,只不過無力反抗而已。
因此,梁朝內部的社會矛盾十分尖銳,全國上下就如同一座行將爆發的火山,只需要一個契機來點燃。而這個契機終于來了,它便是侯景之亂。
(二)
侯景原為羯族人,出身寒微,憑借著軍功一步步晉升,在北魏末期,成為了定州刺史,也算是一方諸侯了。
後來,高歡與宇文泰分裂了北魏,彼此爭奪天下,侯景投靠了高歡。高歡很看重侯景的才干,讓他駐防河南一帶,主要對抗宇文泰。
公元547年,高歡病逝。野心勃勃的侯景打算乘機作亂,他先是投靠宇文泰,後來又南下去投靠梁武帝蕭衍。
蕭衍雖然一輩子吃齋念佛,裝出一副清心寡欲的樣子,但是實際上他也有統一天下的野心。他即位之初,就曾經發動對北魏的戰爭,結果損失慘重,不得不打消了這個念頭。
如今幾十年過去了,蕭衍已經八十多歲了。侯景的歸降又一次點燃了他心中埋藏許久的熱火,蕭衍又生出了爭奪天下的強烈愿望。
于是,蕭衍派出軍隊,與侯景一起去進攻由高家統治的東魏,結果被打得大敗,蕭衍的侄子蕭淵明也被俘虜了。侯景只剩下八百多人狼狽不堪地逃回到梁朝境內,被蕭衍封為豫州牧,在壽陽一帶駐扎。
侯景當初是帶著地盤和軍隊來投靠南梁的,梁武帝自然對他待若上賓。可是現在侯景基本上變成了光桿司令,要寄人籬下了,這時他可就變成了一灘狗屎,分文不值了。
侯景那可是個猴精猴精的家伙,他很快就察覺到了自己的處境,所以他一邊利用盤踞河南的機會招兵買馬,擴充自己的軍隊;另一方面又積極結交朝中權貴,給自己找個幫手。同時,他還豎起耳朵,積極打探消息,一旦有風吹草動,他好及時采取對策。
548年,侯景打探到一個荒信兒,說是東魏方面打算用蕭衍的侄子蕭淵明來交換侯景,這可把侯景嚇了一跳。地球人都知道梁武帝蕭衍有多麼護犢子,他用已成廢物的侯景把自己的侄子換回來,那是完全有可能的。
侯景為了打探消息,派人偽造了一封東魏的書信,假稱要用蕭淵明來換侯景,交給了梁武帝蕭衍。不想,蕭衍看了這封信之后,立即點頭表示同意。侯景知道了這個消息,不禁勃然大怒,大罵這個糟老頭子壞得很,立刻就決定起兵造反。
548年八月,侯景打著清君側的旗號宣布造反,率領著八千人馬從壽陽起兵,一路向著建康殺去。著名的侯景之亂由此拉開了帷幕。
(三)
梁武帝蕭衍于公元502年推翻南齊,建立梁朝,當上了皇帝。此后,他一直在位,在位時間長達48年,一直干到八十多歲,還是身體倍棒吃嘛嘛香。
蕭衍如此的「萬壽無疆」,可把他的那班兒孫們急得抓心撓肝,煩躁不已。
蕭衍的長子名叫蕭統,他便是大名鼎鼎的昭明太子,是一位大文學家,《昭明文選》的主編。蕭統于公元531年去世,他死后蕭綱成為了太子。
由于蕭衍重用蕭家人,所以他有好幾個兒子都在外面執掌大權,成為了一方諸侯。這些人有了實力,就基本都成為了野心家,對于蕭衍死后的帝位虎視眈眈。這其中蕭正德是野心最大的一個。
蕭正德是蕭宏的兒子,他們爺倆都是[亂.倫]愛好者。蕭宏與侄女蕭玉姚通奸,蕭正德則與自己的親妹妹長樂公主搞到一起,還生下了兩個兒子。
當年蕭衍無子,就把蕭正德過繼過來,打算讓他當太子。但是後來,蕭統誕生了。蕭正德的太子夢就破碎了。對此,蕭正德懷恨在心,總想著要謀逆篡位。他曾經公然投奔北魏,想借助北魏的勢力幫助自己當皇帝,但是後來他發現做不到,只好又回到了南梁。他回來之后,蕭衍只是痛哭流涕地把他罵了一通,然后還接著重用他。結果終于養虎遺患,惹來了大禍。
野心勃勃的蕭正德早就暗中與侯景勾結在了一起。侯景答應幫助他登上皇位。蕭正德就利令智昏,與侯景攜起手來。
偏偏這昏庸的梁武帝蕭衍在侯景造反后,竟然任命蕭正德掛帥平叛。蕭正德暗中幫助侯景,侯景順利地渡過了長江,很快就殺到了建康城下。
十月二十四日,蕭正德打開了建康城門,接應侯景入內。梁武帝措手不及。好在城里還有台城,也就是宮城。在台城里還有一位名將羊侃。羊侃從容不迫,指揮著殘余的軍隊在台城死守,多次打退了叛軍的進攻。侯景一時間也無可奈何。
十一月初一,蕭正德迫不及待地宣告登基稱帝,過了一把皇帝癮,同時他還任命侯景為丞相,主持朝政。
可是,蕭衍還好端端地坐在台城里面,蕭正德這個皇帝沒人承認。蕭正德和侯景也十分著急,只能是加緊圍攻。
侯景帶來作亂的士兵只有八千人,這邊要攻打台城,那邊各地勤王的兵馬又陸續地趕來了。區區八千人哪里是對手?
這時,侯景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把建康城里做奴婢的人召集起來,編入了軍隊。剛入城的時候,侯景為了爭取百姓安心,對于軍隊的紀律約束得還是很嚴格的,現在,他干脆完全放開,允許士兵隨意搶掠奸淫。這下子,城中登時大亂。
建康城當時方圓四十里,有二十八萬戶人家,有數不盡的金銀財寶。侯景的士兵瘋狂掠搶,無惡不作,整個建康城頃刻間就變成了人間地獄。
城中做奴婢的人突然得到了翻身解放的機會,于是紛紛趕去投奔侯景,然后反過來對那些騎在自己頭上的士族老爺們大開殺戒。侯景的人馬迅速膨脹,沒用上多少天,就發展到了十萬人馬。這時的侯景,可就今非昔比了。
(四)
十一月,梁武帝第六個兒子,揚州刺史、邵陵王蕭綸率領三萬人馬來救援建康。他一路殺到了紫金山附近。侯景率軍抵擋,蕭綸先勝后敗,被殺得只剩下了一千余人,狼狽逃走。
到了十二月,各路勤王兵馬陸續聚集。有蕭衍的第七子,荊州刺史湘東王蕭繹;蕭衍的長孫,雍州刺史岳陽王蕭詧;蕭衍另一個孫子,湘州刺史河東王蕭譽都帶著大隊人馬,趕到了建康附近。
另外,還有其他幾家不姓蕭的刺史,也帶著人馬趕到了建康。大家推舉司州刺史柳仲禮為統帥,隔著秦淮河與叛軍對峙。所有的援軍加在一起,兵力超過了三十萬。
侯景雖然兵力膨脹,但畢竟大多都是烏合之眾,和正規軍沒法比,各路勤王兵馬不要說一起進攻,就是單單某一路積極作戰,侯景也肯定會被打垮的。
但是問題出來了,各路人馬面對著必勝的戰局,卻無人發起進攻,都遠遠地觀望,誰也不肯向前邁出一步。
原來,蕭衍的那班兒孫們都在心中藏著一個念頭:讓侯景把那老東西的還有太子蕭綱都干掉,那我可就有機會當皇帝了!
所以,蕭家的子孫們就眼睜睜地看著自家的老爺子危在旦夕,誰都不肯去搭救。
不姓蕭的那些將領們也沒人愿意靠前。大家誰也不缺心眼,都知道這天下是蕭家的,自己一個外姓人,何苦來要替蕭家拼命流血?所以他們也不肯動手。秦淮河畔的聯軍統帥柳仲禮成天在軍營中摟著美女喝酒,從來也不下令發起進攻。
柳仲禮的父親柳津當時就被包圍在台城里,老爺子在城上扯著脖子狂喊自己的兒子,叫他趕快進攻。柳仲禮也聽到了,但他也是連爹都不要了,根本就置之不理。
梁武帝蕭衍對柳津說:「柳愛卿,這可怎麼辦啊?」
柳津嘆口氣說:「唉,沒辦法,誰讓咱倆都各自養了一個好兒子呢。」
由于無人救援,所以台城的形勢就變得日益危急了起來。548年十二月,守城的主將羊侃病逝,守軍群龍無首,更加被動。549年三月,侯景引玄武湖水倒灌台城,最終將台城攻破。
攻破台城后,侯景去見梁武帝蕭衍,態度還是十分恭敬。他為什麼要這樣?當然是因為梁武帝還有利用價值,侯景想挾持蕭衍,迫使外面的援軍撤走。為此,他「免去」了蕭正德皇帝的頭銜,改封他為侍中、大司馬。
蕭正德沒了皇帝的帽子,不由得心中大怒,他立即寫信給鄱陽王蕭范,要和他聯手干掉侯景。蕭正德把信交給了自己的侄子蕭苯,讓他送給蕭范。不想,蕭苯轉過頭就把信送給了侯景。侯景可不會像梁武帝那麼客氣,他當即就下令把蕭正德勒死了。
(五)
梁武帝蕭衍看出侯景是想利用自己,所以他就不肯與侯景合作。侯景一怒之下,斷絕了給蕭衍的供應。五月初二,蕭衍在台城活活餓死,享年八十六歲。如果沒有這場意外,他是很有機會超過乾隆皇帝的壽命的。
蕭衍死了,侯景也沒驚慌,因為還有太子蕭綱呢。他立即扶持蕭綱繼位,這便是梁簡文帝。侯景自封為「宇宙大將軍」,都督六合諸軍事,反正就是天上地下都要歸他管的意思。與此同時,侯景還把蕭綱年僅十四歲的女兒,溧陽公主蕭妙淽強占為妻。
蕭衍死后,建康城外的蕭家人不但沒有發起進攻,給老爺子報仇,反而自己互相殘殺了起來。他們的想法還是那麼簡單:老東西的沒了,現在我最大的敵人就是我的兄弟子侄,我必須趕緊把他們先干掉!
可嘆這蕭家人,他們一個個自幼都受過良好的教育,而且蕭家的藝術氣息特別濃厚。蕭衍自己就是個大文豪、大藝術家,蕭家的子孫隨便拎出一個不是詩人,就是畫家書法家。然而,這樣濃厚的藝術熏陶,竟然絲毫都沒有能夠讓蕭家人脫離低級趣味。他們一個個看到皇帝的寶座近在咫尺,還是紛紛如蠅見血,瘋狂撕咬,露出了豺狼本色。
這蕭繹、蕭詧、蕭譽等人都在一起打得不可開交,有打不過對方的,便去尋找外援。有的去投靠北齊高家,有的去尋找西魏宇文泰,都拿著自家的江山去做交易,只求換來自己的一頂皇冠。
蕭家人自相殘殺,可是便宜了侯景。侯景手下的軍隊大都是原來的奴婢,他們跟著侯景搶掠燒殺,過得好不快活。現在光是一個建康城,已經不能讓他們滿足了,侯景自己也想擴展地盤,于是就放任自己的軍隊向著江南各個城市發起進攻。
從549年到551年,侯景的軍隊接連攻下了九江、南昌、揚州、武昌等地。每到一地,就瘋狂掠搶,燒殺。侯景的軍隊占領揚州后,把捉到的百姓都半截身子埋在土里,然后騎馬踐踏,最終全部殺死,整個揚州變成了一座空城。
侯景的軍隊如此瘋狂,軍紀自然就會越來越渙散,戰斗力也會顯著下降。到了551年八月,湘東王蕭繹(也就是後來的梁元帝)在蕭家內斗中開始占據上風,這時,他終于可以騰出手來收拾侯景了。
蕭繹命令大將王僧辯和陳霸先率軍進攻侯景。侯景的軍隊連戰連敗。侯景見勢不妙,就想臨死之前享受一把。他回到建康,派人毒殺了簡文帝蕭綱,先是扶持蕭衍的一個重孫子蕭棟為帝,過了兩個月,他又迫使蕭棟「禪讓」,改國號為「漢」,自己過了一回皇帝癮。
然而,侯景終于死到臨頭了。552年二月,王僧辯和陳霸先向著建康發起進攻,一路勢如破竹。四月,侯景最終被打敗,他帶著少數隨從乘船倉皇逃走,走得太狼狽,連自己的兩個兒子都推到水里不要了。最后,侯景的部下羊鯤殺死了侯景,把尸體獻給了王僧辯。
王僧辯把侯景的首級割下來送給了在荊州的蕭繹,把侯景的雙手送給了北齊的高洋,其余的尸身放在建康的街上示眾。建康百姓紛紛割食侯景的肉,連溧陽公主都吃了一塊。最終侯景被焚骨揚灰。
(六)
侯景雖然死了,但是梁朝的戰亂卻沒有結束,蕭家人繼續自相殘殺。北齊和西魏都紛紛介入,整個長江流域都陷入戰火之中。
555年,梁元帝蕭繹在荊州被西魏與蕭詧的大軍打敗,梁元帝連同他苦心積攢的十四萬卷圖書一同化為烏有。荊州和襄陽等地在戰火中被摧毀。
長江流域遭遇到了空前的浩劫,幾乎變成了一片荒蕪白地,這種慘狀直到唐朝以后才慢慢地恢復過來。
認真反思侯景之亂的因果,我們可以發現,梁武帝蕭衍繼承三國兩晉以來的傳統,精心構筑的等級制士族社會才是動亂之源。梁朝森嚴的等級制,使得底層民眾幾乎沒有上升的空間,貴族集團的勢力卻惡性膨脹,結果整個社會的矛盾就變得極為尖銳,一旦爆發,就會變得不可收拾。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從隋朝開始,歷朝歷代都開始實行科舉制度,以文取士。這樣做一方面給下層人士開辟了上升通道,另一方面也可以遏制權貴集團的坐大反噬。可以說是科舉制度的出現,才讓唐宋明清等朝代實現了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