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日本戰國歷史上的桶狹間之戰算是知名度很高的了。面對十幾倍于己的兵力,居然還能擊殺對方主帥今川義元。本文就按照時間進度分解桶狹間之戰,看看信長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今川家族譜
戰前局勢:「三國同盟」
桶狹間之戰開打前,今川義元直接統領遠江、駿河兩國,還間接控制了三河,其領地內不僅擁有礦山、海鹽的收入,甚至依靠海運還能獲得稅收。
將這些收入轉換成石高, 那麼幾乎是全日本第一個年收入超過百萬石的大名。
而信長所在的尾張國也算上海運收入的年石高大概也就二十萬石出頭。
實力僅僅是今川義元的5分之1。
只不過之前很長一段時間,今川都在和北條作戰,所以才沒能騰出手出兵尾張。
這樣的局面直到1554年「三國同盟」結成后,三方終于有機會各自去擴張領土。
▲三國同盟關系圖
這期間,本來今川打算進兵尾張,信長只得暫時把尾張國主之位讓給了斯波家,又讓斯波和今川同族的吉良家聯姻,就這麼把今川給忽悠過去了。
但是此時的織田家內耗非常嚴重。 先看看1551年從信長繼任家督開始,信長遭受了怎樣的一連串打擊:
1552年 鳴海城、大高城、沓掛城三個城主投靠了今川家,此舉等于是既送了個橋頭堡,又斷了信長海運的財路。
因此爆發了 村木巖之戰。
1553年 織田信友叛亂。
1555年 平定了信友叛亂,但叔父織田信光暴斃,此人曾是小豆坂七本槍之一,也是幫助信長評定信友叛亂的最大功臣之一。
1556年 織田信廣叛亂。
1556年 織田信行率柴田勝家(日后織田頭號猛將)等人叛亂。因此爆發稻生之戰。
1558年 織田信賢叛亂。因此爆發浮野之戰。
除了這些內憂還有個外患就是美濃的齋藤家。所以哪怕今川不出兵,此時的信長也已經處在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但是好在1558年,浮野之戰以后,織田家叛亂暫時告一段落。
因此1559年信長筑造丹下砦、善照寺砦、中島砦、鷲津砦、丸根砦、氷上砦、向山砦、正光寺砦共八砦,用以圍困鳴海城、大高城。
▲鳴海城、大高城、沓掛城位置示意圖也正是1559年,不甘心做傀儡的斯波義銀請求今川家出兵,被信長發現,立刻就被信長逐出了尾張。
這下子沒有了聯姻的關系才讓今川再次準備出兵尾張。
同時,京都的足利將軍為與三好家對抗,再三派使者督促今川上洛。
這更堅定了今川的決心。
▲1559年今川家勢力范圍示意圖
桶狹間之戰:戰前準備
到了1560年5月12日,今川義元動員了兩萬多兵力,正式出兵上洛。
5月16日大軍進駐三河,松平元康率3000人前來匯合。
并被任命為了前鋒。
義元留下了5000人在岡崎城作為預備隊,隨后繼續前進,5月17日晚今川大軍前進到了沓掛城,18日在城中召開軍事會議。
▲丹下砦、善照寺砦、中島砦、鷲津砦、丸根砦位置示意圖
由于鳴海城、大高城的道路被早就被信長的砦切斷,特別是大高城,孤懸于海邊。
所以對于今川義元來說當務之急就是 先救援大高城,而想要救援大高城,那就只有先將周圍這些砦一一拔出。
于是決定派前鋒松平元康先去大高城拔出周圍的砦,同時運糧入城。
當天入夜之后,松平元康部隊開拔。 此時開始桶狹間之戰正式打響。
▲近在咫尺的丸根砦與大高城
桶狹間之戰:戰鬥打響
19日凌晨一時:松平元康趁著夜色將糧草送入大高城。
凌晨三時開始攻擊丸根砦,并于上午七時攻克。
同時朝比奈泰朝(今川重臣朝比奈泰能之子)也向鷲津砦也發起了進攻,至上午八時攻克。
隨后今川義元于八時半接到兩砦被攻破消息,另外,今川水軍上午七時從大高城出發,準備渡過伊勢灣攻擊尾張南部的蟹江城,切斷織田軍走水路救援的可能。
在戰局如此一邊倒的情況下,今川義元準備出沓掛城繼續向前線進軍。
而另一面的織田家在18日夜舉行軍事會議,此次會議眾臣七嘴八舌,會議結束后,信長讓眾臣回去休息。
凌晨五時接到丸根砦、鷲津砦被攻擊的消息,接到消息后,信長立刻起床,唱起了《敦盛》的片段:
人間五十年、下天の中をくらぶれば,夢幻のごとくなり。一度生を受け、滅せぬ者のあるべきか。
然后吃早飯,吃完之后只帶了5名小姓出城。直奔熱田神宮。
上午八時信長趕到熱田神宮,清州城里的家臣聽到信長出城的消息后,自發追隨而來,等到信長參拜完以后,織田軍達到了兩千人左右,八時半,剛出熱田神宮的信長就接到了丸根、鷲津兩砦被攻破的消息,信長立刻趕往了善照寺砦。
沿途經過丹下砦時,命令守軍全部棄砦而出,至十時信長在善照寺砦與佐久間信盛匯合,此時接到了諜報人員梁田政綱的報告:今川義元本隊已經出了沓掛城,正在朝大高城進軍,此時剛走到位于東海道南面的桶狹間。
此時的戰場今川軍的兵力分布:
原先的鳴海城、大高城、沓掛三城的岡部元信、鵜殿長照、淺井政敏都得到了今川援軍的部隊入駐,加強了防守,鷲津砦朝比奈泰朝、丸根砦松平元康則剛結束惡戰,正在修整,渡伊勢灣的葛山信貞更是率領了六千人正在攻打尾張南部港口的蟹江城,準備對尾張實行南北夾擊。
所以,此時今川義元能調動的機動兵力其實已經不多了。
那麼今川義元為何非要走東海道呢?
又為什麼到了桶狹間就不走了呢?
這兩個問題就先解釋第一個,所以先看下地圖:
看到地圖就可以明白大高城、鳴海城都是西臨伊勢灣,東扼東海道,而東海道正是今川軍的重要補給線,大高、鳴海兩城如果被織田軍奪回,那麼兩萬多今川軍沿東海道的補給線就會受到威脅。
而這天上午葛山信貞從這里出發,帶走了六千人的今川水軍,說明這里可能還個比較大的海運據點。
第二個問題更容易回答。
但在回答前,先看下我們能看到的影視與小說作品中是怎麼解釋今川義元為什麼停留在了桶狹間。一般的說法是兩種:
1.在當地看歌舞表演。
2.在當地劫掠。
但是這樣的說法可信度都不高。
因為桶狹間根本就是個鳥無人煙的地方,今川義元他想看歌舞表演不在城里一邊啃西瓜一邊看,非要跑到荒郊野外去看?說到劫掠同樣也不可信,因為在桶狹間想要劫掠,估計狗毛都搶不到一根,以上兩個說法除非今川義元是精神分裂,不然不會下這樣的命令。所以, 今川義元會停留在桶狹間只是個非常單純的軍事問題。
原因是當今川義元來到桶狹間以后,居然遭到了織田軍的突襲。
突襲的人則是中島砦的守將佐佐隼人所率的300人,由于中島砦距離桶狹間只有3公里路程,所以中島砦肯定比信長所在的善照寺砦更早看到今川軍的動向,但是事實上信長并沒有給佐佐隼人下任何命令。
可能佐佐隼人并不知道眼前的這支今川軍其實就是義元的本隊,或者說只是想發動一次試探性的進攻,所以只帶了300人就發起了攻擊。
當然這種「送人頭「的行為沒有給今川義元帶來任何損傷,卻造成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就是延遲了今川義元趕往大高城的進軍速度。
中午11時,當今川義元擊退了這波突襲以后,隨即派人偵查四周還有沒別的織田軍,當他確定沒有敵軍了,想要繼續進兵的時候,已經是中午12時了,此時的他想走也走不了了。
因為戰爭的天平已經倒向了織田軍: 天空中的雨開始飄落了下來(還有說法是冰雹)。
織田軍這邊,同樣在中午12時,信長接到了佐佐隼人戰死消息,同時也得知了今川義元正在桶狹間做短暫的修整,前線各個據點的今川軍也都在等待主帥的到來,正好此時的雨越下越大,攻守雙方都無法在惡劣的天氣下作戰,所以此時戰場上陷入了短暫的「休戰期」。
最重要的是因為這場大雨的原因,今川軍被分割在了大高城前線與桶狹間兩個地區,而這兩個地區短時間無法取得聯系。
信長見此戰機,當機立斷率領全軍出了善照寺砦,并命令柴田勝家、佐久間信盛率1000人作為別動隊繞道鐮倉道奔襲桶狹間的東面,自己親率剩余部隊,來到中島砦,此時又有前田利家等人趕來助陣,算上中島砦剩余守軍,兵力也達到了2000人,并在此處對全軍做了最后激勵:
今川軍はすでに疲れている。
大軍を恐れるな。この戦參加する者は 全て名譽を得功名は永遠に語り継がれるであろう。這段話意思是今川軍現在已經疲倦,其軍隊不足畏懼,這場戰斗參加者,其名譽將流芳百世。
下午一時信長出中島砦沿東海道直奔桶狹間西面,準備正面攻打今川義元本陣。 ①
下午二時,織田軍在惡劣的天氣中完成了急行軍猶如「乾坤大挪移」般出現在了今川本陣前,并在天氣轉晴之后立刻發起了攻擊。慘烈的搏殺開始了。
被打的措手不及的今川本陣因為之前惡劣的天氣使得陣型散亂,根本無法阻止有效的抵抗,但信長的第一波攻擊遭到了義元300人組成的旗本隊拼死抵抗,今川義元在此時也開始往山上移動(桶狹間山高為65米左右),于是織田軍立刻連續發動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波攻勢,但在陸續重新集結的今川軍面前,織田軍的攻勢都被抵抗住了。
正在戰場上陷入僵局之時。
比信長早一小時出發的柴田別動隊終于迂回到了桶狹間東面,并立刻發起了進攻,信長見此,也下馬拔出了佩刀親自參與了白刃戰。
下午四時,在織田軍東西夾擊之下,今川本陣終于被擊潰,「東海道第一弓」今川義元雖然見到逃生無望,但也拔出了佩刀宗三左文字(此刀后為信長佩刀之一),做了最后的抵抗。
最終織田軍中的服部小平太和毛利新介陣取義元首級。 今川軍余部見此,全線奔潰。
桶狹間之戰從5月12日開始到5月19日結束。
戰鬥結束:今川家從此衰落
以織田軍的勝利而告終,但此戰今川軍除本陣傷亡慘重之外,大部分今川軍都撤回了駿河、遠江,那為何今川家就開始衰落,最后落了個滅國的結局?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看看此戰今川軍損失的都是什麼人。
親族:蒲原氏政、久能元忠、淺井政敏家老:松井宗信(據說還是松井石根的祖上)中老:三浦義就奉行:吉田氏好、庵原元政、一宮宗是、伊豆元利、葛山長嘉目付:江尻親氏侍大將:朝比奈秀詮、葛山元清、井伊直盛、由比正信、庵原元政、岡部長定、滕枝氏秋、堀越義久等等
這些人大多世代追隨今川家。
中老以下者甚至有些還被賜予了「義」和「元」二字。
今川家軍政、外交、國內經濟皆有這些人打理多年。
可謂是今川家的文武精英。
可就是這麼多家臣居然一戰皆亡, 而繼任者氏真又是個草包,其能力遠不如義元。
外交方面,松平元康此戰過后與信長結成了同盟,那就意味著從臣屬變成了敵對。
而原本同盟的武田家更是落井下石,接連蠶食今川的領土。
最終到了1568年,德川、武田聯軍瓜分了曾經的關東名門。
①桶狹間之戰最大的疑點,那就是信長的進軍路線,一共出現了多種說法:
1.在中島砦信長得到諜報人員的匯報得知今川義元本陣設在了桶狹間,于是出中島砦佯攻沓掛城然后南下,再按照今川義元的進軍路線至桶狹間西面,然后向西突襲,或者翻越桶狹間北面的高地展開突襲。但是這樣的路線,織田軍要多跑十多公里路,下午二時根本不可能發動攻擊。
2.信長軍中沒有諜報人員,信長出中島砦憑直覺往東,擊潰今川本陣的小部分追擊佐佐隼人的隊伍,跟隨其敗兵找到了今川義元的位置,然后向其發動正面攻擊。
3.信長在善照寺砦得到諜報人員的匯報,今川義元本陣設在了桶狹間,于是命令柴田勝家作為別動隊先往東至鐮倉道然后南下,自己則往南至中島砦,然后直撲桶狹間。除此之外還有先攻擊沓掛城在南下的說法,說法眾多是因為眾多史料記載不一,但是不管哪個說法,總之下午二時,信長到達了桶狹間然后對今川本陣發動了攻擊。
市川海老藏的電影《桶狹間織田信長霸王的誕生》采用了第三種東西夾擊的迂回說法。
由于采用的是最新史料,故本文也采用東西夾擊的迂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