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舉之戰是春秋時期吳楚兩國之間的一場戰爭。最后,吳國在柏舉戰勝了強大的楚國。
吳國在建立之初,并不是一個強國,在打敗楚國后,成為了強國。那麼吳國是如何打敗當時強大的楚國呢?其原因有三點。
1、 吳國逐漸強大
吳國在春秋晚期逐漸強大。而它強大原因,就多虧了晉國。楚國當時和晉國爭霸,晉國為了能夠擊敗楚國,和吳國聯盟,
在晉國的幫助下,吳國逐漸強大起來,因此吳國就有了與楚國戰斗的資本。
2、楚國內亂
楚國的內亂,導致了楚國的實力下降。例如,伍子胥被楚王迫害,被迫逃到了吳國,并想借助吳國的力量來為他的家族復仇。
此時楚國的內部爭斗也很激烈,導致楚國內部分裂嚴重。這使看上去強大的楚國,實際力量削弱了不少,因此楚國再想戰勝吳國,已經不可能了。
3、吳國用計
吳國用計,很快就將楚國擊潰。吳國派孫武和伍子胥率軍迎戰楚軍,孫武是一個很有謀略的軍事家,他采用了楚軍意想不到的戰略,來對付楚軍。
然而楚軍也不弱,想快速擊敗楚軍,只能用計。因此吳軍采用了以退為進,誘敵深入的策略,讓楚軍進入了吳軍的圈套,然后吳軍突然發起猛攻,將楚軍擊敗。
吳軍能在柏舉戰勝強大的楚軍,說明了吳國的兵力、國力都得到了增強。而吳國的崛起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結果。
孫武、伍子胥等人,都不是吳國人,但是吳國愿意招攬人才,為吳國所用,讓吳國強大起來。這就是包容、開放的策略,讓吳國更加強盛。
楚國的失敗也給現代人以警示,它告訴我們:
在商業經營中,再強大的集團,只要內部不團結,忽略人才,最終都會被對手打倒。
在家庭關系中,再多的錢財,只要親子關系惡劣,夫妻疏離,這個家遲早分崩離析。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