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趙滅中山之戰:趙國為何耗時12年,才消滅中山國呢?

趙滅中山之戰:趙國為何耗時12年,才消滅中山國呢?
2023/01/05
2023/01/05

趙滅中山之戰是戰國時代中期的戰爭。從公元前307年攻打中山國房子到公元前296年并吞中山國結束,共計12年的時間,趙國不僅除掉了心腹之疾,使得南北二地得以連成一體,疆域的擴張也使國力強大起來。

戰國時期,趙武靈王實行變法,加強騎兵訓練,史稱「胡服騎射」。他利用中原大國混戰之機,從武靈王二十五年起多次進攻中山國(都城靈壽,在河北靈壽西),先后占領丹丘(河北曲陽西北)、曲陽(河北曲陽)等地。惠文王三年,趙主父(即趙武靈王)親自率軍二十萬從曲陽出發大舉進攻中山,占領靈壽,俘中山國的君主,遷之于膚施(陜西延安),兼并中山全部領土,中山國徹底滅亡。

在此基礎上,趙軍乘勝進攻林胡(古族名,分布于山西寧武、岢嵐等地)迫使他們北遷,占領其一部領土。將中山國故地及所占林胡樓煩土地,建立云中、雁門兩郡。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趙國是一個十分強大的諸侯國。那麼,問題來了,趙國為何耗時12年,才消滅中山國呢?

首先,在很多人看來,胡服騎射后的趙國,就如同商鞅變法后的秦國一樣,一躍成為戰國七雄中的強國。但是,趙武靈王是在公元前307年才開始胡服騎射的,也是在這一年,趙國開始攻打中山國。因此,對于此時的趙國來說,可以稱之為一邊變法,一邊和中山國作戰。在胡服騎射前,趙國并非一個強國,甚至可以說是戰國七雄中比較弱小的諸侯國了。而這,也是趙武靈王破釜沉舟,開啟胡服騎射的重要原因。

公元前454年,智伯率韓、魏二家圍攻晉陽(今山西太原市南晉源鎮),趙襄子堅守城池,并策反韓氏、魏氏二家共同滅智氏。公元前453年,趙、魏、韓三家瓜分了智氏的領地。趙襄子死后,其弟趙桓子自立為君。桓子死后,襄子之兄趙伯魯之孫趙浣,是為趙獻子。獻子之子趙籍後來繼位,即趙烈侯,是趙國的開國國君。在前403年,趙烈侯與韓、魏三家分晉,建立趙國。

三家分晉后,魏國當仁不讓,成為三晉中最強大的諸侯國,這得益魏文侯率先進行了李悝變法。因此,在戰國初期,不管是趙國還是韓國,都不得不聽命于魏國。當然,對于趙國來說,也進行了反抗。比如在魏惠王在位時,趙國就試圖挑戰魏國中原霸主的位置,為此還爆發了桂陵之戰。

公元前354年(周顯王十五年),趙國進攻魏國的盟國衛國,奪取了漆及富丘兩地(均在今河南長垣),此舉招致了魏國的干涉,魏國派兵包圍趙國都城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

在桂陵之戰中,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援救。孫臏認為魏以精銳攻邯鄲,國內空虛,于是率軍圍攻魏都大梁,使魏將龐涓趕回應戰。孫臏卻在桂陵(一說山東菏澤,一說河南長垣)伏襲,打敗魏軍,并生擒龐涓。但是,對于魏國來說,還是成功攻占了趙國都城邯鄲。公元前351年(周顯王十八年),魏惠王與趙成侯在漳河邊結盟,撤出趙國都城邯鄲。因此,非常明顯的是,在趙武靈王即位之前,趙國顯然不能稱之為一個強國了。如果不是齊國的出手救援,魏國還能繼續攻占趙國的疆域。

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戰國時趙武靈王剛剛即位的時候,趙國正處在國勢衰落時期,就連不是戰國七雄的中山國也經常來侵擾。而在和一些大國的戰爭中,趙國常吃敗仗,大將被擒,城邑被占,可以說是十分屈辱了。特別是趙國在地理位置上,東北同東胡相接,北邊與匈奴為鄰,西北與林胡、樓煩為界。這些部落都是以游牧為生,長于騎馬射箭,他們常以騎兵進犯趙國邊境。于是,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開啟了胡服騎射,并在這一年開始了趙滅中山之戰。

在趙滅中山之戰中,趙國因為實力還不是太強大,只能采取逐步蠶食的策略。當然,在戰國中期,中山國也是一個強勁的對手,這導致趙國難以在短時間內解決這一對手。中山國(公元前414年—前296年),姬姓(一說子姓),建立者出自中山武公,是由白狄所建立的國家,因城(中山城)中有山而得名中山國。國土嵌在燕趙之間。經歷了戎狄、鮮虞和中山三個發展階段,曾長期與晉國等中原國家交戰,一度被視為中原國家的心腹大患。

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山國能夠在各大諸侯國中立足,這本身就是其實力強勁的重要體現。在戰國初期,強大的魏國進攻中山國,也是歷經三年的苦戰,這才攻占了中山國的疆域。魏滅中山之戰發生于戰國時代初期(前408年至前406年)期間,魏國攻滅中山國的一場戰爭。周威烈王十八年至二十年(公元前408—前406年),魏軍在顧(今河北定州)攻滅中山國的作戰。

經過三年作戰,中山國的 力量消耗已盡。公元前408年,魏文侯隨即命太子擊鎮守中山地,而封樂羊于靈壽(今河北靈壽西北)。中山國亡。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中山國曾被魏國消滅。但是,在魏文侯去世后,中山國多次擊敗魏國大軍,又成功復國了。在整個戰國時期,能夠成功復國的諸侯國,可謂屈指可數,這也是中山國上下頑強不屈的體現。

最后,公元前323年,在公孫衍的斡旋下,魏國、韓國、趙國、燕國和中山國結成聯盟,各國國君均稱王,以對抗秦、齊、楚等大國。齊國對于中山國的王號不滿,曾試圖聯合燕國、趙國攻擊中山國以迫使其去王號。各國之中,獨有趙武靈王認為趙國實際上沒有稱王的實力,所以在國內未采用王號,僅稱「君」。在五國相王的時候,中山國已經和魏國、韓國、趙國、燕國平起平坐了。彼時,趙武靈王因為趙國的實力還比較弱,所以沒有取消了王號。但是,中山國卻繼續使用王號。而這,也是中山國強大實力的一個體現。

在趙滅中山之戰的初期,中山國全力打敗了趙軍對房子的進攻,并占領了趙國的鄗邑(今河北省柏鄉縣北)后,又揮師北上打敗了入侵的燕軍,殺死其大將。也即在這場戰役中,趙國和燕國同時進攻中山國,都沒能取勝,反而吃到了敗仗。因此,從這一角度來看,趙武靈王能夠在12年時間內消滅中山國,顯然不是一件值得批評的事情了。

公元前301年(趙武靈王二十五年),趙國再次進攻中山國,攻入中山國都城靈壽(今河北省靈壽縣)。彼時,在胡服騎射已經小有成果的背景下,趙國終于攻占了中山國的都城。公元前296年(趙惠文王三年),趙國廢除中山國君,將中山王尚遷徙到膚施(今陜西省榆林縣南),號稱「千乘之國」的中山國終于亡國。對此,你怎麼看呢?


用戶評論
相關推薦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