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三國界橋之戰:看懂了袁紹滅公孫瓚之戰,也就明白了為何俄烏沖突,無人能調停

三國界橋之戰:看懂了袁紹滅公孫瓚之戰,也就明白了為何俄烏沖突,無人能調停
2022/10/17
2022/10/17

一、二袁爭鋒的時代

三國初期,其實是一個雙雄并立的格局。再說透些就是,袁紹和袁術,這對同父異母兄弟之間的爭斗。

袁術是四世三公的袁家嫡子,妥妥壓制庶子出身的袁紹。不過袁紹命好,后來被過繼給了伯父家。因此袁紹,也就由此擁有了嫡子身份。但可惜袁術卻對袁紹,依舊是各種看不起。

這點其實很像歐洲看俄羅斯。總認為俄羅斯,被金賬汗國統治了兩百多年,已經不是自家人了。哪怕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迎娶了東羅馬末代公主索菲亞也不行。

因此三國初期,圍繞著「二袁」,便組成了兩個聯盟。曹操毫無疑問是袁紹的小弟,劉備由于跟公孫瓚是同學,所以義無反顧站在公孫瓚這邊,而公孫瓚則跟袁術是聯盟。

必須還要提一下的是陶謙,他也是袁術、公孫瓚這一方的。這就是為啥曹操要借殺父之仇,非要滅了陶謙的原因。同時也是陶謙,最終選中了劉備為徐州牧的一個因素。

在這一時期,袁紹很不喜歡當時的天下共主漢獻帝,認為他是董卓擁立的,讓漢室變味了。所以便總想踹倒漢獻帝,擁立幽州刺史劉虞。為此許攸都曾經策劃過,趁漢獻帝北巡時直接刺殺。

自然袁紹支持啥,袁術就反對啥,哪怕他也不喜歡漢獻帝。此刻不得不提一下曹操,實在太精明,一眼就看出了漢獻帝的價值。故而反對許攸刺殺,認為漢獻帝必須要擁立——至于擁立的作用,后來大家都知道了,是謂:挾天子以令諸侯。

至于「二袁」的實力。袁術顯然占據壓倒性優勢。袁紹一度被擠兌得叫苦不迭,連身邊的公孫瓚,都敢捏他臉蛋。

公元191年,袁術和袁紹為爭奪豫州起了紛爭。于是公孫瓚派他從弟公孫越,帶著一千騎兵去支援袁術,結果公孫越卻被流箭射殺了。這一下公孫瓚算找到借口了,遷怒于袁紹。

袁紹只得給好處,最終割讓渤海郡,給了公孫瓚。也正是這件事,算是拉開了袁紹滅公孫瓚的大幕。

畢竟對于袁紹來言,袁術他還惹不起,況且此刻雙方勢力還未交界。但你公孫瓚卻就在我袁紹身邊呢。

這就是三國初期時的大體模樣,放置于如今之天下,是不是有股子眼熟感,同時卻又似是而非?其實歷史總是給人以這種感覺——咱接著談袁紹和公孫瓚。

二、袁紹滅公孫瓚之戰

擁有了渤海郡的公孫瓚,雖一下子擁有了進入中原的通道。但問題是當時的中原,是各種勢力交匯,尤其是黃巾軍余黨,在青州地界很是強大。

因此公孫瓚就必須要不斷跟黃巾軍交戰了。同時更悲催之處還在于,他還要必須繼續擠壓袁紹。結果雙方的界橋之戰爆發!公孫瓚敗給了袁紹,著名的白馬義從,幾乎全軍覆沒!由此公孫瓚失去了繼續擠壓袁紹的時機。

同時,緩過氣來的袁紹,則趁勢發起了對青州的進攻,直指田楷、劉備。《后漢書》載: 紹復遣兵數萬與楷連戰二年,糧食并盡,士卒疲困,互掠百姓,野無青草……

這一事件,也間接導致這哥倆救援徐州,最終劉備拿走了徐州。而袁紹勢力也在這一期間,北排田楷,東擊孔融,最終曜兵海隅——終于算是控制住了青州。

而袁紹陣營內的曹操,便是在此刻,得到了他的起家資本之一的青州兵。

看到這,估計人們都會奇怪,公孫瓚干啥去了?很不幸,公孫瓚由于殺掉了被袁紹支持,且深受幽州胡漢人心的劉虞,導致后院起火。在潞河之北遭到了失敗。同時,袁紹手下大將麴義,又大敗公孫瓚于鮑丘,斬首兩萬。

這一下子,公孫瓚的地盤,呈現出崩塌態勢,代郡、廣陽、上谷等紛紛反水,殺掉公孫瓚委派的官員,全面倒向袁紹, 「 瓚軍數敗,乃走還易京固守」。由此,公孫瓚就只有挨打的份了,直至最終滅亡。

也就是說,其實袁紹滅公孫瓚之戰,自公元191年的界橋之戰為開始,至公元199年公孫瓚自焚而死結束,足有八、九年之久。

在這麼長的時間內,為何三國各路諸侯,既無人馳騁救援公孫瓚,哪怕是盟友袁術,更無人去進行調停呢?這就要從三個方面入手分析了。

三、為何無人能調停?

其一:袁術需要公孫瓚不停消耗袁紹。

袁術在三國時期啥時候最拉風?就是在公孫瓚跟袁紹,打得一地雞毛的那幾年。比如,他稱帝就是在公元197年。

所以,對于袁術來言,他絕不希望公孫瓚干掉袁紹,更不希望袁紹滅掉公孫瓚。最好的狀態,就是雙方持久消耗,自己則趁機得利。為此袁術都不惜跟劉備翻臉,想奪走徐州。

這勾當,是不是相當于,袁術一面拿著公孫瓚當槍使,卻一面又在「狠吸公孫瓚的血」?必然是啊!但公孫瓚又能怎樣?已經被捆綁上了賊船,只能無可奈何!

因此「袁術」非但不調停,反而還必然要給予各種聲援,但親自下場這事就別想了,除非摘桃子之時。

其二:本質上屬于二袁矛盾,別人不具備調停的實力和底氣!

從上文介紹中很清楚地能看出,袁紹跟公孫瓚之戰,屬于二袁矛盾的爆發,只不過一個躲在后面,一個不得不出面硬扛罷了。

當時就袁術和袁紹的實力最強大,武力最猛,誰敢去調停?一個調停不好,就是自取滅亡,不信看劉備!

劉備敢寫信給曹操,調停曹操跟陶謙的徐州矛盾,是因那時曹操、陶謙還有劉備,都是小角色。否則都認為然劉備這麼能耐,為啥他就不寫信給袁紹表示:別打了,大家一起吃著火鍋,唱著歌不香嗎?道理就在這,沒那實力,不夠資格!

其三:第三方的危機感導致。

曹操是怎麼崛起在三國的?就是趁袁紹跟公孫瓚打得一地雞毛時,他一面挾天子令諸侯,一面瘋狂擴充實力。曹操比誰都明白,一旦雙方分出勝負,那麼他的兗州就是下一個戰場,自己就是下一個目標!

故而對曹操來言,袁術、袁紹還有公孫瓚,爭得越狠,越激烈,時間越久,就越對他有利,所謂夾縫里成長!至于最后的結果,也是如此。

干掉公孫瓚沒兩年,袁紹就立馬開啟了官渡之戰(公元200年)。即便此刻的曹操,手握漢獻帝,并趁袁術稱帝,眾叛親離時滅掉了袁術,不也是贏得驚險萬分嗎?幾乎絕大部分時間,都被袁紹碾壓。

對于第三方來言,不調停,不趟那渾水,都如此結果——所謂事關生死,誰敢去調停啊!沒趁機加把柴,都屬于難能可貴了!因此俄烏沖突進行了這麼久,為何沒人能調停?看懂了袁紹滅公孫瓚,自然也就明白了……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