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軍事
历史故事
明星
娛樂明星
设计
装修
全部
    
巴蜀之戰:曹魏吞并蜀漢那麼艱難,為什麼秦國吞并巴蜀容易?解密赳赳老秦的核心戰術!
2023/05/26

秦國吞并巴蜀的意義有多大?

長期以來,史學家都認為秦國吞并巴蜀是秦國命運的分水嶺,自此掀開了秦滅六國的新篇章,史稱「秦并六國,自蜀始」。

但是有一個問題,三國時期曹魏攻打蜀漢,要不是鄧艾偷渡陰平,鐘會就要無功而返了。曹魏吞并蜀漢那麼艱難,為什麼秦國吞并巴蜀這麼容易?今天我們就來詳細看看秦滅巴蜀之戰,看看這一戰的經過以及影響。

秦國對外擴張方向之議

最開始巴蜀地區有四個國家,分別為充國、苴國、巴國、蜀國。(ps:由于史書記載模糊,細節地圖無法考究,圖片上的領域劃分只是為大概區域)

巴國為了擴張聯合苴國攻打充國,蜀國也不傻,你們兩個瓜分了充國,那下一步是不是要瓜分我啊?

于是蜀國聯合充國反擊巴國,但是充國失敗了,國家也被巴國吞并。蜀國為了挽回困境,迅速擊敗了巴國,并且準備吞并苴國。

巴國吞并充國,蜀國吞并苴國,到時候四分益州就變成了二分益州,蜀國仍舊可以與巴國對壘。夢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苴國不會坐等你吞并,但可惜老盟友巴國輸給了蜀國,苴國為了自保只能去秦國求援。

收到苴國的求援后,秦王就想著攻打巴蜀地區,但是因為受制于當時局勢,秦王就開始猶豫了。

如圖所示,秦惠王時期秦國開始東出,秦國收復了河西地區,并且越過了黃河,攻占魏國河東地區,建立起東出的前線陣地。

為了遏制秦國東出,魏、趙、韓、燕、楚五國聯軍攻打秦國。雖然聯軍聲勢浩大,但是被秦國輕松攻破,聯軍迅速落敗。

雖然聯軍失敗了,但聯軍攻打秦國松動了秦國在隴西地區的統治,義渠蠢蠢欲動,發兵攻打秦國邊境。秦國東方有聯軍、西方有義渠,形勢非常嚴峻,根本就承受不了一次大敗。如果秦王發兵攻打巴蜀地區失敗,那義渠和聯軍分分鐘卷土重來。

圍繞著秦國擴張方向的問題,秦國展開了一次政議。秦相張儀認為秦國應該攻打韓國,繼而包圍洛陽,挾天子以令天下。張儀畢竟只是個秦相,對軍事一知半解的,甚至都可以說是紙上談兵。將軍出身的司馬錯實名反對張儀的伐韓建議,認為秦國攻打韓國必定會讓魏、趙心生「唇亡齒寒」之意,屆時三晉必定會抱團取暖。秦國如果不能短時間滅了三晉,那勢必會長期深陷戰爭泥潭,導致國力空耗。

隨后司馬錯提出了攻打巴蜀的建議,認為國家要強大必須廣其地。原本擴張土地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是苴國主動求援簡直就是雞給黃鼠狼拜年,此時不抓住機會還尋思啥哪?

另外滅巴蜀之后就可以順江直下攻打楚國,「得蜀則得楚,楚亡則天下并矣」。原本天上只是掉餡餅,現在天上直接掉滿漢全席了。

不得不說這場政議司馬錯說動了秦王,秦王決定攻打巴蜀,派遣司馬錯為大將,走金牛道攻打蜀國。

秦滅巴蜀之戰的具體過程

關中平原與漢中平原隔了一條秦嶺(南北寬約140公里),而漢中平原與巴蜀地區又隔了大巴山(南北寬約130公里)。也就是說從關中平原攻打巴蜀地區,需要翻越270公里的山陵(ps:山陵一般海拔2000米)。

這是一個什麼難度?一般人一看這難度都會直接放棄,大神級旅游愛好者也會萌生退意。為什麼?因為蜀道非常難走,難走到黃鶴都飛不過去、猿猴都無法攀越,李太白都不止一次感嘆道「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在這種情況下那些已經開通的道路就成了重中之重,要麼你翻山越嶺走270公里,要麼你老老實實走已經開通的道路,這兩條路你自己選吧。我想只要腦子不出問題,那都會選擇都開通的道路。但是你能想到的,敵人也能想到,敵人一定會在必經之路埋伏,層層伏擊導致外界人很難攻打巴蜀地區。

但是秦國不存在這個問題,因為苴國不會方法秦國。秦國從勉縣出發,沿金牛道向巴蜀地區開進。蜀國得知后火速趕到葭萌關阻擊秦軍,葭萌關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有多重要?就這麼跟你說吧,這個地方與劍閣同樣重要。只要這個地方不失,那秦國就很難滅蜀。

史書記載:襟劍閣而帶葭萌,踞嘉陵而枕白水,誠天設之雄也。

葭萌關是蜀地的第一道防線,作為蜀國的第一道防線,葭萌關應該是非常難攻破的,畢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ps:葭萌關地勢和劍閣差不多,劍閣地勢見下圖)

原本蜀國是可以憑借葭萌關據守的,但是蜀地不與秦塞交流,長期閉關鎖國導致國家十分落后,作戰觀念非常陳舊。蜀國和秦國之間的差距就相當于晚清與列強的差距,兩者戰斗力完全不在一個檔次。

蜀軍是臨時征集農夫,而秦國是擁有長期實戰經驗的職業軍人,戰爭一開蜀軍就全線落敗。之后秦國如同秋風掃落葉一般迅速消滅巴蜀地區的國家,苴國引狼入室非但害死自己,還連累了巴蜀兩國。

隨后秦國出兵攻打楚國的丹江地區,徹底掌握漢中地區,同時解除了楚國對巴蜀地區的威脅。秦國的關中、漢中、巴蜀連成一片,秦國對六國形成居高臨下之勢,掀開了秦滅六國的新篇章。

秦滅巴蜀的影響

1:秦國供血能力增加

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秦國吞并了大量土地,在古代土地多少能決定糧食產量、人口上限、經濟好壞、軍隊多少。但是在剛開始吞并巴蜀地區的時候,秦國國力并沒有肉眼可見的增長。

因為巴蜀地區長期不與外界交流,農業發展十分落后。戰國時期有本書叫《禹貢》。這本書根據土地產量劃分了土地等級,關中平原屬于上上品,而巴蜀地區則是下上等(ps:土地一共分九等,關中是第一等,巴蜀是倒數第三)。

可能很多人說這個巴蜀和他認識的巴蜀不太一樣啊,我可以明確告訴你,巴蜀還是那個巴蜀,只不過有了都江堰、先進的農業技術,迅速改變了巴蜀的土地產量。

秦國吞并巴蜀之后迅速把先進技術帶到巴蜀地區,雖然從一定程度上使土地增產,但巴蜀命運的改變還是靠都江堰。在都江堰以前巴蜀長期都是靠天吃飯,稍微有個旱災洪澇就會導致大面積減產。但是李冰搞的都江堰使巴蜀地區從此進入水旱從人的地步,原本的低等土地一躍成為天府之國。

《史記·貨殖列傳》:關中沃野千里,地不過天下的三分之一,人口不過天下的十分之三,但財富確實天下的十分之六(此處的關中包括巴蜀地區)。巴蜀地區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發展,迅速成為秦國的主要產糧地。

秦國的供血能力大大加強,自此秦國就有能力開展大規模滅國戰。龐大的供血能力讓秦國可以使用人海戰術,長平之戰就是靠秦國源源不斷的供血才勝利的。史書所言「秦滅六國,始蜀也」,所言不虛。

2:秦國掌握漢江上游

秦國掌握漢江上游有兩個優勢,其一是軍事優勢,其二是經濟優勢。從軍事上看,在江河上游更有利于對下游發動攻擊。下游逆流而上十分不利于軍事進攻,但是上游卻可以順流之下,軍事進攻成本大大縮減。

秦國掌握漢江上游之后攻打楚國,司馬錯攻占楚國黔中、白起打得楚國遷都,這兩位軍神壓得楚國喘不過氣。他們為什麼能力壓楚國?個人指揮固然是一方面,但是秦國強大的國力、地理優勢同樣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上游對下游有多重要,這一點孫權就能給你解釋,為了拿上游不惜背叛孫劉聯盟,這個分量還不能說明上游的重要性嗎?

經濟優勢一方面是農業基本盤變大,另一方面就是秦國打破了食鹽壟斷。長期以來齊國通過壟斷食鹽謀取暴利,秦國雖然也能產鹽,但是產量和質量都弱于齊國。

食鹽具有ㄕㄞˋ菌、防腐等功效,不僅是人體必需品,在古代更是非常重要的戰略物資。齊秦友好的時候,齊國還會賣你一些鹽,但是如果齊秦交惡,那齊國必定會斷絕食鹽供應。雖然古代也有黑市,但黑市上的價格要遠高于正常價格。

秦國吞并巴蜀之后,李冰創造了鑿井煮鹽法,開創了鑿井煮鹽的歷史,滿足了巴蜀地區的食鹽供應。目前這種鹽還列為非文化物質遺產了,也就是自貢井鹽。另外在南方很多人習慣稱鹽為鹽巴,為什麼叫鹽巴?

這是因為巴國長期販賣食鹽才有的稱呼。巴國長期產鹽,但是在秦滅巴蜀之前楚國率先搶走了巴國主要產鹽地(伏牛山鹽泉、巫咸國鹽泉、清江鹽泉)。

秦國占領巴蜀后發現產鹽地被楚國奪走了,所以秦國在經過短期休整之后派白起去掠奪鹽泉,秦國攻郢的主要目的就是掠奪鹽泉。

自此楚國一蹶不振,秦國迅速變強,開始逐步兼并六國。十七年后,秦國迎來了長平之戰的勝利,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正面與秦國爭雄。


昆陽之戰:綠林軍以區區2萬之眾擊敗了王莽42大軍,歷史最傳奇的一戰,其實失敗者的戰略并沒錯
2023/06/02
鄱陽湖大戰:朱元璋一戰定乾坤,擒殺梟雄陳友諒!
2023/06/02
陘城之戰:是戰國被忽略的一場戰役,最終引發了長平之戰!
2023/06/02
「明清松錦大戰」文臣作死掐滅明朝的希望,洪承疇也淪為貳臣之首,文人誤國比武人更甚
2023/06/02
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王振挾持,以五十萬大軍親征蒙古瓦剌部
2023/06/02
西周后期「國人暴動」,導致國王流亡十四年,到底是怎樣一回事?
2023/06/02
鄢陵之戰:一場風度翩翩的戰爭,卻耗盡了晉楚的戰爭動力!
2023/06/01
鞍之戰:有禮有節的生死戰,讓你知道春秋時期的貴族是怎麼打仗的嗎?
2023/06/01
伊闕之戰:戰神白起有多厲害?韓魏成為了待宰的羔羊
2023/06/01
漢朝戰爭:白登山之圍,劉邦攻打韓王信,30萬大軍被困白登山
2023/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