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十五載(公元756年)六月,安祿山部將孫孝哲占領長安。這時玄宗西逃,指揮癱瘓,形勢對叛軍非常有利。然而安祿山除繼續派兵回救河北,南侵江淮之外,既不追擊唐玄宗和太子李亨,又不擴張戰果,繼續西進,以切斷唐廷南北的聯系。
就這樣,叛軍在關中所占地區,南不逾武關,西不出武功(今陜西武功西),北不過云陽(今陜西咸陽北)。安祿山日夜酗酒,專以聲色、寶貨為事。其部將也忙于搶掠宮中珍寶和民間財物。
安史之亂示意圖
這個武裝掠奪集團的內部矛盾也開始暴露出來。七月下旬,隨從安祿山叛亂的同羅、突厥軍駐于長安苑中,其酋長阿史那從禮率五千騎,竊廄馬二千匹,逃歸朔方,企圖聯合諸胡,盜據邊地。
同時,唐玄宗于七月到達成都。太子李亨于七月十二日在靈武即帝位,是為唐肅宗。從此,唐肅宗就以靈武為基地,調整戰略部署,整軍經武,準備反攻。
唐肅宗李亨采納了李泌的建議,決心「收西北守邊之兵,召郭(子儀)、李(光弼)于河北,與之并力,東討逆賊。」以「克復兩京,削平四海。」
同月,郭子儀率兵五萬自河北至靈武,肅宗又征河西兵五千,安西兵七千至靈武。至此,「靈武軍威始盛,人有復興之望矣。」
在安軍占領長安后,進圍博陵的郭、李大軍撤回河東,唐廷以李光弼為戶部尚書,北都(即太原)留守,確保河東。由于郭子儀率朔方兵至靈武,太原僅李光弼率弱卒不滿萬人防守。
李光弼全身像
這時,史思明再次奪占常山,打通了后方交通線。唐肅宗至德二載(公元757年)正月,掃平河北全境的史思明從博陵郡引兵攻太原,準備拿下太原后西攻朔方與唐軍后方大本營靈武。
此時,叛軍將領蔡希德從上黨郡(治今山西省長治市)出太行經(位于河南省博愛縣北),高秀巖出大同軍,牛廷價出范陽郡,加上史思明部,四路大軍共計10萬人,圍攻太原府。
由于太原兵力寡弱,在大軍壓境的情況下,史思明認為拿下太原只在翻手之間,之后燕軍可長驅西進,奪取朔方及隴右地區,到時大局可定。
原河東節度使王承業在職時,河東軍軍紀敗壞,王承業后被朝廷下旨處死,由李光弼接任其職。李光弼部下精兵都被調往了朔方,他到任后手下土卒已不滿萬人,且全是烏合之眾。
當太原守軍得知敵軍將至,不禁人心惶惶。有將領建議加固城墻工事,嚴陣以待敵軍。李光弼卻擺了擺手說道:「太原城墻長達40里,反賊頃刻即到,現在修補加高城墻已來不及。如要修葺,等敵軍到達城下時,我軍已先累得精疲力竭了。」
太原防御戰示意圖
于是,李光弼親自率領官兵民眾,到城外挖深壕溝,又用挖出的泥燒制了數十萬個土磚,眾人都不解其意。燕軍抵達太原城外后,立即開始攻城,每攻破一處城墻,李光弼就馬上用土磚堵塞缺口、補修城墻,令敵軍勞而無功。
史思明包圍太原一月有余,不能攻下城池,于是使出聲東擊西之計。他遴選精銳士卒組成游騎兵,下令道:「我攻北門時你們在南面監視;我攻東門時你們在西面監視,敵軍若有松懈,就立即趁機攻城。」
不想李光弼訓練嚴格,軍令如山,警戒巡邏毫不懈怠,令叛軍無機可乘。相反,叛軍圍城日久,李光弼遂反客為主,令城中的鑄錢工匠挖掘地道,直通城外敵軍營下。
叛軍士卒正在城下仰頭叫罵,突然腳下一空,陷入地下,被地道中的唐軍抓著腳拖進地道。被拖入城中的敵兵馬上被殺死,首級被掛在城墻上示眾。
叛軍見唐軍用地道戰,就修筑土山,準備用云梯攻城。于是,李光弼就在城墻周邊挖掘地道,沉重的云梯只要靠近城墻,地面就會自行塌陷,云梯陷入土坑而無法使用。
太原守城戰
除了挖地道,李光弼還制作拋石機發射巨石,一發就能擊斃敵軍 20余人。在太原守軍的頑強防守下,蜂擁攻城的叛軍死傷十之二三,只得向后撤退到拋石機射程之外,但叛軍對太原的包圍圈仍舊密不透風。
見敵軍仍不死心,為打破安軍的圍困,李光弼又生一計。他派人挖地道到叛軍營盤下面,預先挖好陷坑,用木頭撐住;然后派使者與燕軍盟誓,假意要出城投降,并約定日期出城繳械。
到了約定的出降日期,李光弼列軍士于城上,派低級軍官率數千人假裝出城列隊繳械。叛軍見了大為興奮,都興高采烈地聚眾觀看,于是不再作戒備。
這時只聽一聲巨響,叛軍營地塌陷,互相踐踏、壓死者近千人,叛軍掙扎著逃生,亂成一團——原來李光弼早就命兵士將地道挖到了叛軍軍營下面。唐軍見叛軍大亂,立即戰鼓齊擂,沖到城外,追殺叛軍,斬殺、俘虜近萬人。
自此之后,叛軍人心惶惶,再也不敢仰頭辱罵唐軍,而是走到哪里都低頭看著腳下的地面,生怕唐軍又從地底下鉆出來。為此,他們甚至還送了李光弼一個外號「地藏菩薩」。
太原防御戰
史思明久圍太原不克,只得留蔡希德繼續包圍城池,自己率兵回師范陽,因為他突然得到消息:安祿山已死,新帝安慶緒即位了。
在太原的李光弼見史思明已撤,叛軍圍城日久,銳氣喪盡。二月,李光弼遂親率敢死隊出城攻敵,大敗蔡希德軍,殺傷7萬余人,蔡希德倉皇撤逃。叛軍進攻太原遂宣告徹底失敗。
李光弼守太原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它鞏固了唐軍的北段戰線,確保了唐軍進出河北、直搗范陽的有利出發地位。從戰役戰斗來看,它又是一次以生動出擊為主要手段的以弱勝強的城市保衛戰范例。
戰場場景
李光弼的太原之戰,與當時張巡的睢陽之戰,這一南一北兩次堅守城池的作戰,穩定了唐軍的兩翼,大量殲滅了安䘵山叛軍,保障了江淮物資西運,為唐軍反攻奪回兩京贏得了可貴的時間。
勝利消息傳到靈武,肅宗下詔獎賞李光弼,加他為司空、兼兵部尚書,仍兼同平章事,封魏國公。之后,唐軍的反攻準備已經完成,等到堅守了10個月的睢陽孤城陷落后僅10天,郭子儀的反攻大軍就收復了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