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機失不再來!諸葛亮首次北伐形勢有多好?若非「1人」,必拿隴西,三國徹底改寫!

戰機失不再來!諸葛亮首次北伐形勢有多好?若非「1人」,必拿隴西,三國徹底改寫!
2022/10/24
2022/10/24

丞相的這次北伐,應該說是歷次北伐中機會最好的一次。

因為曹魏根本沒有防備

始,國家以蜀中惟有劉備。備既死,數歲寂然無聲,是以略無備預)

從三條戰線的司令官就能看出。

東線曹休;南線司馬懿,西線公子哥安西將軍夏侯楙。

即使丞相三月率軍進駐漢中,魏國也沒有重視,只是在關中布防,隴西沒有重兵。

而丞相在漢中練兵的同時,不斷對隴西進行滲透,策反了大量的涼州豪族。

此次北伐,丞相走的是祁山道,由漢中去祁山必須經過武都郡。

武都郡之前歸屬涼州刺史部管轄,后屬魏國新設的雍州刺史部,郡治下辯。

還記得之前的漢中爭奪戰嘛,劉備取漢中時,張飛、馬超曾在下辯與曹洪、曹休有過激烈交戰,曹休用計艱難擊敗張飛。

而此次蜀軍從漢中非常順利的就通過了武都郡。

說明啥?

武都已經被丞相暗中全部滲透拿下,政權交接的十分平穩。

這導致曹魏隴右地區的官員看到突然出現的蜀軍大吃一驚,上下恐懼,雍州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皆反叛,集體響應丞相

(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

這里普及個小知識點:什麼是隴右?

隴右它不是一個行政概念,古人以東為左、以西為右,所以江東又稱江左,而隴右即指隴山以西。隴山主要指的是今甘寧分界的六盤山,漢末三國時的隴右地區主要包括曹魏治下的隴西、南安、天水等郡。

如果說南安、天水兩郡是因為直接處在丞相的兵鋒下才叛魏,那麼安定郡的叛亂又怎麼解釋呢?

安定郡在天水郡的東北方向,與天水郡相隔較遠,中間還有一個廣魏郡。

再回想一下,類似的情況是不是在襄樊戰役中也出現過,關羽當初是如何策動曹魏后方的各處民兵起義?有沒有可能這招就是丞相傳授的?

蜀軍進入曹魏境內后,丞相將指揮部設在了天水郡西縣。

自漢中之戰后,隴西已經多年未見過兵火,蜀軍的突襲和三郡的民變,讓曹魏的地方大吏俱都震動!

隴右的郡守們在聽說丞相來了以后,除了隴西太守游楚,第一時間就扔了崗位逃跑了

(太和中,諸葛亮出隴右,吏民騷動,天水、南安太守各棄郡東下,楚獨據隴西)

游楚,武威郡姑臧人(看過之前東漢史的朋友還有沒有印象,東漢在涼州的郡守一般都不啟用本地人,而曹魏在這方面做得就非常好)

面對孤立困守的局面,他說道:「我素無恩德給大家,今蜀國大軍已至,其他幾個郡已經叛降,我看這是諸位取得富貴的好機會。我為朝廷守郡,義在必死,諸位可以拿我的人頭去換富貴!」

這招以退為進讓手下人深受感動,一致表示:「愿與明府同生死,絕無二心!

游楚知道這幫人也是嘴上說說,蜀兵真來還不得把他賣了,于是他接著說:

(卿曹若不愿,我為卿畫一計。今東二郡已去,必將寇來,但可共堅守。若國家救到,寇必去,是為一郡守義,人人獲爵寵也。若官救不到,蜀攻日急,爾乃取太守以降,未為晚也)

游楚這句話總算讓大家心安下來

1、我們在此堅守,如果朝廷的救兵到了,蜀兵必退去,到時候咱們一郡之人都堅守了大義,人人都將獲得獎賞。

2、如果救兵沒來,而蜀軍攻勢又急,你們可以取我的人頭去投降,到時候也不算晚!

吏民們想想,怎麼都不吃虧,于是專心守城。

游楚所料不錯,很快南安郡的魏奸就帶著蜀軍來了

(而南安果將蜀兵,就攻隴西)

游楚聽說蜀兵來了,說出了這次丞相成功的關鍵:

楚聞賊到,乃遣長史馬颙出門設陳,而自于城上曉謂蜀帥,言:卿能斷隴,使東兵不上,一月之中,則隴西吏人不攻自服;卿若不能,虛自疲弊耳。

斷隴!

咱們也別打,有本事你們斷絕隴道,咱們立馬投降。

至于怎麼斷隴這個后面會詳細解釋。

隴西就這樣陷入了僵持(游楚不僅守住了隴西郡,還牽制了部分蜀軍,魏明帝聽說了他的事跡,專門召他到洛陽相見,并任命他為駙馬都尉)

但是隴西郡畢竟地處偏遠,真正影響整個戰局的是雍州一把手郭淮。

郭淮,字伯濟,并州刺史部太原郡人。族曾祖父郭遵,東漢兗州刺史,曾任守光祿大夫,奉命巡行天下。祖父郭全,東漢大司農。父親郭缊,東漢末雁門郡太守。

妥妥的士族豪門哈(司馬家族后來篡奪曹魏政權,郭家可是幫了大忙)

郭淮在漢中之戰就嶄露頭角,夏侯淵戰死時軍中大懼,郭淮等人收攏散卒,推時任蕩寇將軍的張郃為主將,諸營方安。

第二天,劉備欲渡漢水來攻。諸將認為寡不敵眾,想依水為陣以拒蜀軍。郭淮說:「這是向敵人示弱,不能擊敗敵人,這不是上策。不如撤離岸邊,在遠處設陣,誘使敵人前來,等他們渡到河中央再發起進攻,一定可以打敗劉備。」遂在漢水以北列陣,打算等到蜀軍涉水半渡時進行反擊。劉備疑心重重,隔水相持而不渡。

郭淮堅守到曹操主力來援,立下大功!

此這人雖然名氣沒有司馬懿、張郃大,但也不可小覷。

曹丕當太子時郭淮曾任屬官,因為這層緣故,提升很快,從鎮西將軍府長史任上直接被提拔為雍州刺史,平時常住長安。

丞相因此判斷郭淮不在隴西,沒曾想,郭淮不貪圖享樂,大冬天還跑來隴右視察。

得到蜀軍北伐的消息的消息時,郭淮正和天水太守馬遵巡查到了洛門,郭淮在得知丞相已經到了祁山后第一時間就往上邽趕! (天水太守馬遵將維及諸官屬隨雍州刺史郭淮偶自西至洛門案行,會聞亮已到祁山,淮顧遵曰:是欲不善!遂驅東還上邽)

見蜀軍來勢兇猛,郭淮當即就近退入上邽城據守。

隨行的天水太守馬遵按照守土有責的規矩,應該趕緊順著渭河河谷向西,回到冀城布防。

馬遵考慮到郡治冀縣在西偏,又恐吏民內亂,遂亦隨淮去,跑就跑了,連手下都沒通知。

馬遵這一開溜,結果就送給了蜀國一個頂級將才。隨行的天水郡官吏中有一個參軍,大家肯定非常熟悉,就是姜維。

姜維等人一看太守跑了,就追到上邽城,呼喚太守一起回冀城守城 明府當還冀)

馬遵卻在城上說: 卿諸人復信,皆賊也。

我不會再相信你們這些人,你們都是反賊,這話估計是說給郭淮聽的,但是城下的人不明就里,聽后十分傷心。

姜維等人只得先回冀城,結果冀城確實已降,四門緊閉不讓他們進去。無奈之下,姜維投降隨后兵抵冀城的諸葛亮。

郭淮拒守上邽,讓蜀軍不得不分兵應對三個戰場。

除了隴西、上邽、還有最出名的祁山!

祁山名氣很大: 先帝東置合肥,南守襄陽,西固祁山,賊來輒破于三城之下者,地有所必爭也。

在哪呢?

祁山堡位于禮縣東,祁山鄉以西,西漢水北岸,距離縣城二十多公里,所在的山峰地勢陡峭,為寬闊平川上突起的一座石質孤峰,山圍六七里高80米左右,四面絕壁,如斧劈刀削,易守難攻。

祁山雖然易守難攻,但也有一個很大的弊端:面積太小,駐扎不了太多的軍隊,更何況此時駐防的都是涼州當地的郡兵。

而丞相此次北伐,出動了數萬大軍 (大軍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賊)

但是就這麼一個小地方,卻拖住了丞相數天的時間。

這說明蜀漢的軍隊質量下降太快,襄樊、夷陵兩仗真的把精銳都打沒了 (所以魏延,不是丞相不讓你實施子午谷計劃,國力有限、精銳不多,每一步計劃都要精確無比,不能有一絲差池,蜀漢容不得大敗了,弱者是沒資格冒險犯錯!)

有人說那繞過祁山堡行不行,也不行。

祁山不拿下,魏軍可以不斷襲擾蜀軍的糧道,本就運輸困難的蜀軍壓力就更大了。

這戰斗力啊,丞相之后在漢中展開大練兵,蜀軍再度北伐就是一支完完全全的鐵軍了!!!

可以說,郭淮從某種意義上最終改變了整場戰役的最終結果!

如果郭淮不在隴西,或者也跑了路,那麼以天水馬太守的表現,當地官吏一定望風而逃,丞相可以集中兵力先拿下祁山,隴西的騎墻派游楚也會不戰而降。

等到張郃救兵上隴時,很可能就會面對丞相本人的親自阻擊。

如果這樣,整個隴右將全部落入蜀漢手里,坐擁隴西地理優勢,且解決糧食問題的蜀軍可以從上往下沖擊魏軍,而魏軍要收復隴西只能仰攻,雙方優勢互換,以丞相的大才,收復長安不是不可能。

結果因為多了郭淮,使得丞相不對不再次分兵,蜀軍需要同時攻打上邽、隴西、祁山三座堅城。

郭淮拖住了蜀軍后,剩下就看曹魏中央的了。

雍州驚變,也震驚了曹魏朝野上下。

魏國朝堂接到報告后,諸臣比較慌,拿不出個好建議 (是時朝臣未知計所出)

年紀輕輕,剛繼位的曹叡卻展現出了不同于他這個歲數的睿智與英明。

首先給大臣打氣道:

亮阻山為固,今者自來,既合兵書致人之術;且亮貪三郡,知進而不知退,今因此時,破亮必也。

為進一步安撫人心,曹叡決定御駕西征。

同時做了一系列軍事部署:

大將軍曹真去長安接替夏侯楙,督中軍和關右兵去堵箕谷之敵。

右將軍張郃上隴去解救隴西危機。 他下令迅速組建一支5萬人的先頭部隊,由右將軍張郃率領支援西線戰場。

曹叡自己去長安坐鎮 (行幸長安)

曹叡雖然口號喊得響,但這個部署背后卻透露出魏軍的真實意圖: 保住關中不失,隴西能收復最好,打不過也認了。

為什麼這麼說

此時張郃駐軍于荊州刺史部,歸驃騎大將軍司馬懿節制,從荊州趕來,路途遙遠,需要不少時間,如果真要救援隴西,應該讓曹真或者其手下大將直接出動關中主力軍或者中央軍。

用主力去堵蜀軍的一支偏師,說明曹軍其實有了放棄隴西的想法。

而得知曹魏援軍的消息后,丞相也做出了相應部署,他準備在一個地方阻擊魏軍。

街亭!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