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25日。
彭德懷離開太原,回到了西北。
解放戰爭已經打了三年多,但一野始終沒能重創胡宗南大軍。
陜北貧瘠的土地,因為多年鏖戰,人口稀少,兵員不足,打仗缺糧更是常態。彭德懷每次碰到陜西的老百姓,都忍不住嘆氣。
他們的日子過得太苦了。
而百姓所沒有忘記的是:始終留著家中的糧食,始終惦念著人民解放軍的不易。
他太想盡快結束這場漫長的戰爭了。
一、黎明前的黑暗
「第18兵團、第19兵團目前位置在哪里?」
在 乾縣秦家莊野司指揮部,彭老總不斷督促電報員電告18、19兩兵團火速入關。目前,彭老總對自己定了兩個小目標: 兜住胡宗南南撤大軍與防守西安。
為了盡快解決胡宗南和馬家軍兩股勢力,毛主席已經調撥華北第18兵團、第19兵團急行入關,增援西北戰場。
但是,近20萬大軍調動需要時間,彭德懷不停給周士第(第18兵團副司令員)、楊得志(第19兵團司令員)發電,快點行軍、快點行軍,胡宗南要跑到四川了,隴東、隴南的麥子也要被馬家軍搶光了!!!( 周士第帶領第18兵團從風陵渡渡河西進,第19兵團楊得志率領部隊從禹門口渡河。)
一封:
七軍及三、八兩師務于六月十二日到達咸陽地區,十九兵團應于下月十五日后到三原地區,十八兵團應于下月十七日后到渭華、潼關一線。」
兩封:
「根據目前情況,各兵團到達關中集結如下地區:十八兵團長安、鄂縣、渭南地區;十九兵團三原、涇陽、咸陽地區;七軍醴泉附近。
三封:
「西北八月即進入雨季,至十月底甚至十一月中雨季才得終止。
西府(寶雞、鳳翔、千陽、隴縣)麥收六月十日左右,隴南、隴東麥收六月中旬,如我軍六月底,七月初不能開始戰役行動,七月不能取得漢中,不能取得天水、平涼,我們不僅陷于雨季行軍作戰,增加不少困難,且隴東、隴南夏麥將全部被馬匪搶走,增加我軍今后糧食的嚴重困難,請注意及此。
十九兵團應有一部走汾河西岸,取平行道運輸,笨重行李走全軍后尾(十八兵團笨重行李亦應走十九兵團后),每日行程應不少于七十里,走四至五天休息一天,爭取六月三十日以前,兩兵團主力集結預定地點,不要再推遲。」
關中地區到處都彌漫著緊張的氣息,在胡宗南棄守西安的那一刻, 整個西北戰場發生了兩件大事:
第一:胡宗南準備直接撤了,縮回秦嶺,南下川北。
第二:青寧二馬著急了,急忙向蔣介石表態,我們愿意在關中干一場!
當然了,青寧二馬表態了,蔣介石也得表態,他立馬祭出了自己一直捏在手里的 「西北軍政長官」和 「甘肅省主席」兩個職位。
這兩個職位一個是西北地區最高級別的軍事長官,另一個則是切割馬鴻逵、馬步芳兩人勢力的 甘肅地區最高行政長官。
蔣介石許諾一人一職,稍年輕的馬步芳擔任西北軍政長官,年長的馬鴻逵擔任甘肅省主席,繼續在兩人之間制造矛盾。
但是,青寧二馬討到名頭后,還是決定和胡宗南聯手,在關中地區打一場。
這兩人的表態算是坑死了胡宗南。
丟失西安后的胡宗南,原本準備做個甩手掌柜,反正自己手里七七八八還能拼湊二十萬大軍,退到川北一帶,自己仍舊能過快活似神仙的好日子。
蔣介石的電令,馬家軍的表態,還是讓胡宗南放棄原來打算,配合馬家軍反攻西安。
胡馬聯軍組成 五大兵團(胡宗南部(第5兵團、第18兵團)、隴南兵團、隴東兵團、寧夏兵團),搞了一個「南北對對碰」的聯防作戰計劃,目標直指咸陽、西安兩地, 預計反攻時間為6月10日。
胡宗南所部兵分兩路:第18兵團 (第65軍、第38軍 )沿著渭北河岸行軍、第5兵團(第36軍)在渭南地區活動 馬家軍( 隴南兵團、隴東兵團、寧夏兵團,實際真正出兵的只有隴東兵團:兵分兩路(左路:第100師、第248師并置騎4旅、騎8旅,右路第190師、)從永壽地區南下
對于胡馬聯軍的作戰計劃,彭德懷的打算是:敞開涇渭三角地區,放任胡宗南所部進入關中核心區,集中在 叱干鎮、注甘、乾縣、禮泉、興平、鄠邑地區,以咸陽、西安為核心,打造一個環形防御圈,重點防御西北方向馬家軍的進攻。
不得不說,彭老總對于胡馬聯軍的心理,捕捉的非常到位。
6月11日,胡馬聯軍南北兩個方向轉運兵力時,彭老總也特意強調: 此次阻擊重點是馬家軍,一定要靈活機動作戰,節節阻擊,為華北兩兵團入關爭取時間。
馬繼援的隴東兵團兵分兩路,突破 注甘、叱干鎮兩個據點,進抵興平、咸陽外郊。
關鍵時刻,第18兵團第61軍三個師終于抵達西安。
二、咸陽防守戰
咸陽防守戰即將打響時,咸陽還是一座破城,戰士們不僅要在外圍構筑防御工事,還要重新加固咸陽城。
6月11日,夜晚。
剛剛進抵西安的第18兵團第61軍三個師未經休息,迅速奔襲前線防守陣地。第181師進駐咸陽,第182師進駐西安,第183師駐防渭河南岸。
6月12日,凌晨四點。
第181師在咸陽城五里的 吳家堡、中午台地區快速建立防守陣地,那時候,敵隴東兵團距離第181師僅剩十幾公里,騎兵最快半個小時便可到達。
當天,馬繼援將第190師、第100師對調,進攻咸陽的任務交給了第190師師長馬振武,連同第248師、騎8旅一起進攻咸陽外圍陣地。
在戰場中狂奔的馬家軍,嘶吼著「天門開、天門開,南天門開了好上天」的口號,朝著我軍第181師的陣地發起了密集型沖鋒。
咸陽城外的幾處陣地先后丟失,又拼死奪回,夜幕來臨,馬家軍選擇撤軍。
6月13日,黎明。
在咸陽高地指揮第181師的師長王誠漢看到眼前一幕直接驚呆:馬家軍昨天晚上可能在村子里面搶了老百姓得耕牛,大量耕牛在馬家軍騎兵的驅趕下往前沖,后續步兵則協同跟進。
我軍第181師戰斗到下午時分,前線陣地多數防線被撕開。
天黑后,師長王誠漢下令全軍反攻馬家軍,奪回丟失的陣地。兩軍一直鏖戰到第二天黎明,我軍成功恢復了大部分陣地,馬家軍此次陣地攻奪戰傷亡慘重,終于選擇了撤軍。
此次咸陽防守戰,我軍次作戰俘敵第82軍 第248師師長韓有祿以下2000余人,繳獲輕機槍7挺,長短槍47枝,子彈4000余發,我傷亡200余人。
咸陽防守戰結束了。
而胡宗南就比較有意思了。在隴東兵團南下進攻咸陽的時候,胡宗南已經給裴昌會點了眼藥:
「馬家素來狡猾,不要上他們的當,部隊要慢慢的前進,或者不動,千萬不要突出前進。」
當他聽聞馬家軍逼近咸陽時,命令 第18兵團(第65軍、第38軍 )從扶風出發,向武功迅速推進,配合馬家軍進攻咸陽、西安兩地。
打的最積極的是渭南第36軍,當然也是此次胡馬聯合作戰中,被揍得的最慘的一個軍。
第36軍單獨由斜谷關沿渭河南岸東進,企圖經寧堡、金渠鎮向西安前進。
6月12日,晚上。
王震帶領第2軍猛然對敵第36軍發起進攻,猛攻敵第36軍。
胡宗南聽到第36軍被圍攻,急令第65、第38軍已由眉縣附近渡過渭河前來支援,為避免陷入不利地位,第2軍主力適時撤出戰斗,轉移至周至啞柏鎮、橫曲鎮地區。
而第36軍被我軍一番猛攻后,大部被殲滅。王震俘虜敵師長孫鐵英以下2200余人,第36軍軍部率第28師退入斜谷口轉入防御。
當國軍主力挺兵至 周至、鄠邑地區,聽聞馬家軍收兵撤退之后,裴昌會立馬下令停止進軍,駐防在扶風、眉縣地區待命。
最后的余暉
胡宗南要被迫動手了,這也是胡宗南在關中地區最后的掙扎。
他這人,打仗沒啥魄力。與彭老總的剛猛式打法相比,他的打法頂多算是小雞逐米,蔣介石說他志大才疏,恐怕這四個字用在他的身上也有點浪費。
西北戰場的戰爭之所以熱度不高,一方面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彭老總和胡宗南交手多場戰役,咱就是摁在地上摩擦啊,這家伙壓根沒啥還手的余地。
晉察冀戰場,敵將傅作義簡直就是天賜神將,沒啥人是他的對手。
東北戰場,至少國軍的幾位將領都和林彪扳過幾次手腕,打出了不少精彩的戰役。
中原戰場、山東戰場、華中戰場更不用說,這三個戰場就是神級戰場、神仙打架,精彩的沒了邊。
唯獨胡宗南主導的西北戰場,泔水一樣,就是沒感覺。
好不容易有點感覺了,這家伙結束了~
馬家軍南下咸陽作戰的時候,本來是一場聯合作戰,胡宗南這豬腦子也不知道是咋想的,就是坐山觀虎斗,死活不出手。
1949年,6月下旬。
自馬家軍進攻咸陽失敗后,胡馬再一次敲定了作戰計劃。
具體部署:
一、馬家軍:馬鴻逵、馬步芳兩部擔任西蘭公路兩側永壽、麟游地區的守備。
二、胡宗南兵團:
(一)第119軍第244師沿武功 漆水河西岸扼要配置第一線陣地; 第247師在 扶武之間配置第二線陣地,并以一部在 武功西北構筑前進據點,掩護 第244師左翼; 第191師于扶風縣及其以西地區配置預備陣地。軍的作戰重點,保持于西鳳公路及其兩側。
(二)第38軍 第177師沿武功 漆水河西岸,左翼接連 第244師,在 西北農學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附近配置第一線陣地;第55師( 欠一團 )在扶風 高望寺配置第二線陣地 , 第177師、第55師各團歸軍部直接指揮,在 午井鎮地區(高望寺、小寨、羅局鎮),配置預備陣地。軍的重 點 保持于扶、武南。第一一九軍與第三十八軍作戰地境為 后河之線,線上屬第三十八軍。
(三)第65軍 第187師( 欠一個團)在 武功車站附近,左接第177師構筑堅固陣地,加強守備;第160師(欠一個團)在 扶風、繹賬附近配置第二線陣 地,第187師、第160師各一團,歸軍部直接指揮,在 眉縣車站及其以東祁家村地區配置預備陣地。軍的重點保持于隴海鐵路左右。第38軍與第65軍的作戰地境為扶、武源南沿之線,線上屬第38軍。
(四)第90軍 第61師在 周至、青化鎮地區配置第一線陣地,第24師在眉縣城郊配置預備陣地。軍的重點保持于 西益公路及其南側。第65軍、第90軍作戰地境 為 渭河之線,線上屬第六十五軍。
(五)第38、65、90軍歸第18兵團指揮,第119軍、第18兵團,統歸西安綏署 寶雞指揮所指揮。
(六)配屬三個前置騎兵團,活動于 興平、武功馬嵬驛附近地區,擔任對東警戒。
(七)所有重武器均歸第18兵團司令部指揮,置于眉縣車站附近,隨時增援前線戰場。
胡、馬兩部作戰地境為麟游南山分水嶺之線,線上屬馬家軍。
但是,胡馬此次聯合作戰計劃,空有其名。
馬家軍可能還在生胡宗南的氣,雖然約定再度聯合作戰,但是胡宗南的前線偵察部隊只要貼近馬家軍防區警戒線,立馬就被遭到驅趕。
就算胡宗南的嫡系軍之間,也是相互欺騙,不通知友鄰具體駐防地點。
一切安排妥當之后, 裴昌會代表寶雞指揮所前往第119軍陣地視察。
第119軍原為甘肅駐軍,后奉命進入關中,下轄第 191師、244師、247師三個師,因剛組建不久,部隊中有大量地方保安團,幾乎沒啥戰斗力。
作為國軍防御體系中的北部防區,第119軍軍長王治岐直接對裴昌會說出了自己的顧慮:
他的防區左翼緊鄰麟游山區,地形隱蔽,目前我軍無法得知盧忠良兵團具體駐防地點,所以麟游山區南部一帶很容易成為防區死角。
很明顯,王治岐的這番提醒,如同黑夜中的明燈,很重要啊!
裴昌會雖然認同他的觀點,卻沒有足夠的重視。
王治岐無奈,從前線調走一個團,選擇在一個叫做法門寺的地方,負責警戒。
法門寺北面距離麟游山區10公里,南面距離扶風據點6公里,這點距離以一個團警戒麟游山區南部完全沒有問題。
渭河兩岸,旌旗涌動,人群洶涌。
沒有人能夠猜想到他們未來的宿命,而前線兵團能夠堅持多久,胡宗南也沒有把握,他是黃埔驕子,在三年解放戰爭中,胡宗南成了國軍北線戰場最后的余暉。
四、守住羅局鎮
7月3日,華北兩兵團17萬人全部進入西北戰場,一野兵力達到了32萬。
7月6日,彭老總召開軍事會議,部署此次進攻胡宗南所部作戰計劃。
第1兵團:所屬第1、第2軍由戶縣、周至沿渭河南岸西進,殲滅敵第36軍和第90軍,得手后迅速占領益門鎮,切斷寶雞之敵南逃退路,并相機策應渭河北岸作戰。
第2兵團:由禮泉附近出發,經乾縣、武功間,通過臨平鎮、法門寺迅速突進,直插益店鎮占領羅局鎮,斷敵退路。
第18兵團(留第61軍兩個師守備西安):另附第1兵團之第7軍由咸陽、興平地區沿西安、鳳翔公路西進,從正面對敵發起進攻,首先殲滅漆水河西岸武功南北線之敵,爾后向扶風以南之午井鎮地區攻擊,配合第2兵團殲滅胡宗南部第18兵團主力。
第19兵團(附騎兵第2旅):擔任鉗制青寧二馬的任務,于7月10日至乾縣、禮縣、口頭鎮及其以北高地,構筑工事,阻擊青寧二馬,保障主攻部隊的側翼安全。
一野的進攻就要開始了, 目標:羅局鎮。
臨行之前,彭老總揭了第四軍的傷疤。你們之前的西府戰役防守戰打得很糟糕,這一次是給你們一雪前恥的機會,一定給咱守住了。
只要你們能夠守住羅局鎮,咱就能兜住胡宗南的六個軍,咱后續兵團就能吃掉他!!!
第四軍帶著這樣的使命,踏上了征途。
這場關中大決戰正式打響前,彭老總分以兩翼佯裝進攻, 北部派出一個騎兵連進至邠縣地區搜尋偵查青馬軍隊,南部則派出一個師進攻斜谷口地區的第36軍。
7月10日。
麟游山下掠過一道又一道的黑影,王治岐 對這一切始終一無所知。
他很焦慮,渴望自己能夠捍衛這條北翼防線,如此,可算大功一件,他在胡宗南面前也有臉面。
當天,第119軍、第38軍防區相繼發現了解放軍的偵察部隊,各軍上報兵團司令部后軍沒有回應,僅猜測可能是地方游擊部隊騷擾,不必放在心上。
許光達率領第2兵團巧妙的從 第119軍軍長王治岐防區穿插而入,占據了羅局鎮西北兩個方向的要地,徹底封死了國軍主力兵團后撤的道路。
胡宗南猜到了彭老總會進攻他的防御陣地,卻遠遠低估了一野各兵團強悍的機動穿插能力。
我軍以戰斗較弱的敵第119軍為切入口,在戰斗剛剛打響的幾個小時內就完成了對第244師、第247師的包圍。
當天晚上,軍長王治岐請電撤退。
7月11日,上午八點。
王治岐終于收到了裴昌會電令,同意撤退。王治岐也沒有想到,處在后方第191師及軍部也發生了遭遇戰,第191師師長未經請示丟了整個師和軍部擅自撤離戰場,一溜煙跑回了寶雞。
而前方兩個師也已經無法向西撤退,只能冒險渡河,向南撤退。
王治岐無奈,只能帶領著為數不多的軍部人員,向西撤離。當他們撤至蔡家坡時,為了躲避我軍追擊,縱身跳入渭河河灘,藏了三四個小時,最后灰溜溜逃回了寶雞。
7月12日,下午五點。
我軍突然對敵第38軍防守陣地強家溝地區發起進攻,瞬間就拿下了 強家溝、羅局鎮以及渭河南岸的眉縣車站。
這一招,直接刺進了敵軍的嗓子眼。
國軍各軍接連收到羅局鎮被搶占的消息,他們接到的暫時命令是:就近抽調各軍一到兩個團,組成突擊敢死隊,打開羅局鎮生死門。
13日拂曉,我軍從東、西、北三面全面發起進攻,僅留南面一條生路。
至于為何會這樣做?理由也很簡單。
古代常講 「圍城必闕」,攻城部隊即便再占優勢,仍舊要為敵人留一個生門。如果徹底圍死,反倒會激發敵人拼死抵抗的決心。
軍事上雙方如果正式開戰,想要瞬間脫離戰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任何一方一旦后撤陣地大機率被瞬間撕裂,追擊部隊可以完美兜住潰逃的敵人。
所以,只要不是個傻子,堅守陣地永遠都是最優的選擇。
例如非洲大草原上獅子偶爾被成群的鬣狗圍攻,你就是在原地戰死,你也不能貿然撒腿就跑!
動物本能尚且如此,更不用人類是何等高智商的靈長類動物。
我軍以野戰為長,一旦敵人從我軍陣地南部缺口潰逃,那就是活靶子。一招之間,勝負可分。
那一刻,羅局鎮陣地被我軍搶占,國軍由防守東部防線任務,變成了打通西部「生死門」的任務。
四軍的全體將士在羅局鎮地區建立阻擊陣地后,敵人在炮火的支援下,先后發起九次沖擊。
敵人貼近我軍陣地時,將士們抄起農民勞作的鎬頭招呼敵軍,一批又一批的人倒下,一批又一批的人站了起來。
終于,外圍清場戰役打響后,第四軍壓力驟減。第2兵團配合第18兵團、第1兵團,聯手展開反攻。
我軍的聯合猛攻,終于使得國軍徹底放棄了斗志。
寶雞指揮部發出最后的命令:全軍不惜一切代價撤退。
7月14日這一天,眾多的國軍士兵已經管不了那麼多,即便是渭河深水,這些人也不管不顧,組團南逃,涌向渭河北岸,一躍而下。
那些在渭河中嘶吼的國軍士兵,成為了胡宗南黃金時代里最后的悲鳴,他帶著第5兵團、第18兵團,悻悻縮回了川北。
而渭河南岸的敵第90軍(7月10日--7月11日),在戰爭之初就被瞬間滲透成了篩子,根本扛不住我軍第1兵團的猛攻,僅僅堅守一天后,陣地丟失,僅剩4000殘兵向西南撤秦嶺山區。
扶眉戰役結束了。僅僅五天的戰斗,胡宗南所部第18兵團司令部被殲,第38軍、第65軍、第119軍軍部被殲,渭河南北兩岸的國軍被殲1.3萬多,被俘3.1萬多。
從1947年的那場延安保衛戰開始,我們沒曾想過能贏,戰爭結束的時候,我們沒想到竟然贏得如此精彩。
在那個熾熱的夏日,屬于他的西北黃金時代,徹底落幕。
曾經所謂的國之悍將,終于迎來了自己的末路。胡宗南已經不再是彭老總的對手,未來的歲月里,一野和馬家軍的決戰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