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軍事
历史故事
明星
娛樂明星
设计
装修
全部
    
商鞅變法后,秦國最屈辱的一戰:函谷關被攻破,秦王被迫割地求和
2023/05/17

戰國的歷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是一部秦國由弱變強、群雄并立再到一枝獨秀的歷史,不過正是因為秦國的強大,所以各國曾幾度聯手共同抗衡秦國,戰國歷史上一共有五次合縱攻秦之戰,其中戰果最為輝煌的就是第二次合縱攻秦之戰,此戰同時也是商鞅變法后,秦國最屈辱的一戰:函谷關被攻破,秦王被迫割地求和,我們來看一下。

秦國自商鞅變法之后國力和軍事實力日益增強,借著齊國兩次大敗魏國之機,秦國數次大敗魏國,終于在公元前329年左右奪回了失去八十余年的河西之地,但是秦國并未罷休,繼續對魏國河東用兵,先后從魏國手中奪取了汾陰、皮氏、曲沃、焦、蒲陽等地,黃河以西盡入秦國之手,秦國完全掌握了黃河天險,戰略上占據了優勢。

于此同時,秦國又攻占了韓國鄢陵和北方義渠的郁郅,秦國的擴張和軍事上的節節勝利引起了關東諸國的不安,在公孫衍的推動之下,楚、魏、趙、韓、燕五國以楚國為首發動了第一次合縱攻秦之戰,聯軍先是在函谷關外被秦軍擊敗,后又在修魚之戰中再次敗于秦國之手,第一次合縱攻秦失敗。

秦國在擊敗五國聯軍后并未停止擴張的步伐,在接連攻滅巴蜀和攻占義渠25城后,重新東向中原和關東大國征戰,連續對魏、韓、楚、趙等國用兵,先后奪得武遂、穰城、蒲阪、晉陽、封陵和襄城等地,此時的秦國頗有點像魏國當初一樣四處樹敵,只不過秦國的兵鋒比魏惠王時期的魏國更勝,秦國的大規模擴張終于促成了中原各國的第二次合縱攻秦之戰。

前298年,齊國、韓國、魏國聯手對秦國用兵(后面又加入了趙國和宋國),在齊國名將匡章的率領下歷經三年苦戰先是圍困函谷關,接著大敗秦軍攻入函谷關,秦國當時在位的是秦昭襄王,秦國作戰不利大懼之下被迫割地求和,把從韓國奪得的武遂和魏國的封陵歸還給了韓魏兩國,第二次合縱攻秦取得大勝。

函谷關對秦國的意義非同一般,自商鞅變法后秦國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被敵國攻破函谷關(繞過函谷關的不算),縱觀整個戰國歷史,第二次合縱攻秦不僅是關東諸國取得對秦作戰的最大勝利,同時也是秦國自商鞅變法后最大的失利和最屈辱的一戰,對秦國而言從來只有各國向秦國割地求和,哪有秦國向別國割地求和!

秦國此次戰敗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秦國四處出擊,戰線拉得太長,秦軍久戰疲憊;同時北方的義渠還沒被徹底打垮,關鍵是此時的秦國正和楚國大戰(析之戰秦軍殲滅五萬楚軍,這也是楚國未參與第二次合縱攻秦的原因),秦國雙線作戰、顧此失彼。

第二,此時正是戰國最為混亂之時,不僅秦國實力強盛,齊國和經過胡服騎射攻滅了中山國的趙國實力也同樣不容小覷,楚國雖然有所衰退但是實力尚在,秦國遠沒有日后見誰滅誰的霸氣,以秦國一國之力面對齊、趙、楚等國還是有點吃力的;第三,聯軍主帥匡章也是戰國數得上的名將,曾在桑丘之戰敗秦國、五十天滅燕國、垂沙之戰大破楚國,可謂戰功赫赫,而秦國此時正是名將青黃不接之時。

秦國經過休整和幾年的蟄伏后,終于等到了白起在前293年伊闕之戰的橫空出世,從此以后才是六國噩夢的開始,這是后話不提。


昆陽之戰:綠林軍以區區2萬之眾擊敗了王莽42大軍,歷史最傳奇的一戰,其實失敗者的戰略并沒錯
2023/06/02
鄱陽湖大戰:朱元璋一戰定乾坤,擒殺梟雄陳友諒!
2023/06/02
陘城之戰:是戰國被忽略的一場戰役,最終引發了長平之戰!
2023/06/02
「明清松錦大戰」文臣作死掐滅明朝的希望,洪承疇也淪為貳臣之首,文人誤國比武人更甚
2023/06/02
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王振挾持,以五十萬大軍親征蒙古瓦剌部
2023/06/02
西周后期「國人暴動」,導致國王流亡十四年,到底是怎樣一回事?
2023/06/02
鄢陵之戰:一場風度翩翩的戰爭,卻耗盡了晉楚的戰爭動力!
2023/06/01
鞍之戰:有禮有節的生死戰,讓你知道春秋時期的貴族是怎麼打仗的嗎?
2023/06/01
伊闕之戰:戰神白起有多厲害?韓魏成為了待宰的羔羊
2023/06/01
漢朝戰爭:白登山之圍,劉邦攻打韓王信,30萬大軍被困白登山
2023/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