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黃帝和炎帝之間的上古之戰,也是中國有史書記載的第一場戰爭,不過史籍中的記載并不詳細,知道的人也不多。
黃帝部落興起之初,天下的局面很不穩定。當時的老大哥神農氏部落漸漸衰退,下面的諸侯國小弟趁機搞事情,經常互相征伐火并,社會治安非常混亂。
老大哥神農氏有心無力,控制不了局面,黃帝就扛起正義的大旗,把鬧事的小部落收拾得服服帖帖。
收拾小部落很容易,但并不解決問題。以蚩尤為首的九黎部落聯盟、炎帝這樣的大部落,也會經常侵伐小國,雖然彼此之間有利益沖突,黃帝卻不敢輕易招惹。
黃帝風頭過盛,引起了遠房親戚炎帝的不滿。炎帝本想擴大下勢力,結果諸侯國都讓黃帝拉攏去了,搞得風風火火,炎帝卻沒法擴張。妳那邊燎得挺旺,一回頭把我這火澆滅了……
黃帝心里明鏡似的,知道與炎帝的一戰躲不過去,于是抓緊時間召集幫手,訓練軍隊,制定策略。一切準備就緒后,兩人約在阪泉附近的空地上碰一碰。
兩個大部落之間的戰爭定是相當壯觀,漢代賈誼在《新書》中用「血流漂杵」來形容炎黃之戰的慘烈。當然,賈誼用的這個詞水分過大,請酌情相信。
戰爭的情況很復雜,《史記·五帝本紀》中對戰爭經過及結果是這麼描述的:「三戰,然后得其志。」大戰了三次,結果是黃帝贏了。
關于戰爭場景再具體一些的記載也有,《呂氏春秋·蕩兵》記:「兵所自來者久矣,黃、炎故用水火矣。」《列子·黃帝》載:「黃帝與炎帝戰于阪泉之野,帥熊、羆、狼、豹、貙、虎為前驅,雕、鶡、鷹、鳶為旗幟。」
關于黃帝「帥熊、羆、狼、豹、貙、虎為前驅,雕、鶡、鷹、鳶為旗幟。」有兩種說法,一說是這些熊、羆、狼……代表的是一些部落的圖騰,是讓這些部落為先鋒;另一種說法認為,很有可能黃帝真的用猛獸做先鋒。如果是這樣,那上古時期的戰爭就太驚悚了。
阪泉之戰以黃帝的勝利告終,炎帝心服口服,加入以黃帝為首的部落聯盟,從此兩大部落合并,實現了華夏民族的第一次統一。
只不過,這次的統一并不算完整,直到接下來的——涿鹿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