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趙國破匈奴之戰,15萬步兵圍殲10萬騎兵,李牧一戰成名!

趙國破匈奴之戰,15萬步兵圍殲10萬騎兵,李牧一戰成名!
2023/05/21
2023/05/21

戰國時期是一個大分裂時期,這時候還處在一個亂世之中,其次就是此時還沒有秦始皇的一統天下。各個諸侯國為了各自的利益你爭我奪,讓天下不得太平。有戰爭的年代就會出現很多名將,戰國時期出現了白起、王翦、孫臏、廉頗、龐涓等人。

這些人都是青史留名的猛將,在各自的諸侯國中建功立業。戰國時期,匈奴也是當時中原地區的大敵,只不過在戰國時期,匈奴的實力遠遠不如西漢建立后。但是匈奴在戰國時期仍然是中原地區的威脅之一。于是諸侯國就開始想方法對付匈奴。

戰國時期的趙國在地理位置上就是面對匈奴的,匈奴在這時候是擅長騎兵的,可以說是馬背上的民族。中原人面對匈奴的戰法處在弊端。趙國面對匈奴,出現了一位優秀的武將,此人就是李牧。李牧的人生相當傳奇,從其軌跡來看,可以分為上下兩部分。

前部分就是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后部分就是抵御秦國為主。值得一提的是,在抗擊秦國的過程中,在宜安之戰重創秦軍,得到武安君的封號。一直到趙國的末期,李牧都是趙國的頂梁柱。趙國后期,李牧去世后,趙國就走向了滅亡。

因此有「李牧死,趙國亡」的說法。李牧在對待匈奴的問題上,是很厲害的。前期的李牧就是防御匈奴南侵,史書對此記載為「李牧者,趙之北邊良將也。常居代雁門,備匈奴。」李牧的一生中,戰功赫赫,為趙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李牧的所有戰績中,封神之戰就是李牧大破匈奴,這也是李牧的成名之戰。李牧的生年不可考,早在趙惠文王時期就是一名優秀的年輕將領。也就是說,早在趙惠文王時期,李牧就是一個優秀的將領了,此時的他肯定是征戰沙場多年了。

趙國北方常常受到匈奴的侵擾,趙奢、廉頗等名將的重心在中原,這樣一來,匈奴的兵力對準了趙國。此時的趙國假如不抗擊匈奴,那麼問題就會出現。面對匈奴的侵擾,李牧采取了策略。李牧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穩定軍心,方法很簡單,一是每天殺幾頭牛羊犒勞有功的將士。

其次匈奴是擅長騎馬的,面對這樣的戰爭方式,中原人肯定是不擅長的,于是李牧開始教授將士騎射之術。《史記》記載為「日擊數牛饗士,習騎射。」在很短的時間內,趙軍兵營就營造出一副其樂融融的景象。想要對抗匈奴,就需要大量的物資。

于是趙惠文王給予了李牧特權,史書記載了「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輸入莫府,為士卒費。」李牧不僅可以自行設置官員,代郡賦稅也不需要上繳,條件只有一個,保證北方安定,不讓匈奴打進來。面對匈奴,李牧深知這些是遠遠不夠的。

《史記》記載「謹烽火,多間諜。匈奴即入盜,急入收保。」這就是強大的情報網和防御體系。一方面修繕數量眾多的烽火台,只要發現敵軍就會報警;另一方面和邊境軍民約定,一旦匈奴來襲,則全部堅壁清野,讓匈奴搶不到任何物質。

李牧的辦法很有效果,匈奴每次南下,烽火台總會及時報警,邊境軍民帶著包裹進入城池。不論匈奴如何罵陣,趙軍就是不出戰,多年下來,匈奴耗費人力物力,卻沒有得到半點收獲。之后就是李牧破匈奴之戰。為了確保勝利,李牧準備戰車1300輛,戰馬13000匹,5萬步兵和10萬弓箭手,進行多兵種聯合操練,使得士氣大增。

終于,決戰的一天來臨了,當烽火台發現來襲的匈奴騎兵,李牧這一次沒有退守,而是主動出擊,結果趙軍一戰就敗,棄甲而逃。匈奴看到這個景象,不作細想,頭腦發熱地下令追擊,結果等來的是趙軍事先設置好的包圍圈。最后,10萬匈奴騎兵幾乎被全殲,只有單于帶著少量親兵突圍而逃,而趙軍僅僅傷亡4萬。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