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軍事
历史故事
明星
娛樂明星
设计
装修
全部
    
澶淵之戰:40萬遼兵深入宋境,為何那20萬宋軍卻隔岸觀火?
2022/09/01

澶淵之戰,是宋遼兩國之間的最后一場大規模戰役,它發生在宋景德元年九月,遼圣宗及蕭太后親率數十萬大軍南下,一路攻城拔寨,兵臨澶州城下,宋廷震動。在宰相寇準的強烈要求下,宋真宗御駕親征,渡過黃河,親臨澶州北城,極大鼓舞了宋軍士氣,迫使遼國議和。當年12月,宋遼簽訂《澶淵之盟》,從此,兩國迎來了一百多年的和平。

在說到這場戰役的時候,一直有個疑問,遼國大軍孤軍深入宋朝腹地,難道就不怕被宋軍包餃子嗎?也許有人會說,宋朝軍事力量弱,面對遼國大軍壓境,紛紛望風而逃,才被契丹人一路打到了黃河邊。

其實,真實情況并非如此。因為,當時宋朝軍力并沒有弱到一觸即潰的地步,而且,宋軍打的是防守戰,依靠城池和弓弩,完全可以壓制得住遼國騎兵。如咸平年間,宋遼之間爆發過4次大戰,雙方損失的兵力,都在10萬以上。起初宋軍節節敗退,但隨著戰爭的進行,士兵也得到了鍛煉,后面是愈戰愈勇;其中,莫州之戰:宋軍大破遼軍,斬首2萬;望都之戰:主力兵團的大對決,雖然遼軍勝了,但也是慘勝,其死傷竟還在宋軍之上。

本來,遼軍大舉入侵,是為了撈一些好處,但幾仗打下來,反而讓宋軍愈戰愈勇,這讓遼國開始反思。最后,遼國決定,要玩就玩一票大的,不再小打小鬧,才有了后來的澶淵之戰。

宋遼兵力對比

為了進攻宋朝,遼國開始做戰前準備。遼國是南、北院分制,人口主要集中在南部。因此,蕭太后就下令南院轄區15歲以上、50歲以下的百姓,一律到官府報道,她要發動一場宋遼戰爭史上最為龐大的一場戰役——澶淵之戰。而對于這場戰役,宋遼兩國都是在賭國運,雙方軍隊都是傾巢出動。

遼國:據史書記載,由蕭太后、遼圣宗親自率領的兵力,就在30萬以上,再加上負責從兩翼配合的東、西路兵力,遼國出動的總兵力,起碼在40萬以上。由于遼軍不用考慮后勤保障的問題,缺糧了就地搶奪,因此,其40萬就是實打實的作戰士兵。

宋朝:太宗、真宗朝,宋朝禁軍數量一直維持在40萬左右,咸平年間與遼作戰損失了10萬,又及時頒布詔令,補充兵源。當時,宋軍在鎮州、定州、高陽關一帶部署了20多萬軍隊,在瀛洲、大名府等重要軍鎮有三四萬部隊,再加上東路、西路負責牽制騷擾的部隊,宋朝出動的總兵力,也在40萬以上。不過,宋軍需要后勤保障,每個士兵需要三個民夫才能完成補給,也就是說,光負責糧草轉運的民夫,也達到了百萬之眾。

從兵力來看,宋遼兩國是處于伯仲之間,但是,這場戰役的結果卻是:遼軍長驅直入,繞開宋朝重兵把守的城池,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殺到黃河岸邊,威脅著開封城。

不得不說,遼軍的打法具有軍事冒險主義的特點,孤軍深入,而且,背后還有20多萬宋軍。如果后路被截斷,宋軍南北夾擊,遼軍將陷于絕境,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那麼,遼軍到底是基于何種判斷,似乎一點都不擔心后路被截,就敢大舉深入宋境,以達到其逼近開封城的戰略目的。

遼國的軍事冒險

當時,面對遼國大舉入侵,宋朝決策層是這麼判斷的:

1,已將20多萬重兵部署在瀛洲、鎮州、定州、高陽關一帶,認為遼軍害怕后路被截斷,必定不敢深入。

2,宋真宗御駕親征,在澶州駐扎,再下令鎮州、定州方面出兵,會合河南軍隊,前后夾擊。

3,如果遼軍還是繼續南下,其國內必定兵力空虛,宋朝就派精銳部隊進攻遼國。對遼軍來說,后方被攻擊,前線的遼軍必定不敢再南下。

4,一旦遼軍撤退,宋朝就派騎兵追擊黃河沿岸的遼軍,必定可以大敗遼軍。

正是基于這樣一個考慮,膽小的宋真宗才敢前往澶州,但是,就在宋真宗準備北上的時候,突然聽說遼軍繞過重兵把守的定州,而是直撲兵力空虛的州縣,一路攻城拔寨,打到了澶州城北,30萬遼軍主力逼近了開封。如果宋真宗不是被宰相寇準逼著到澶州,也許,他已經聽從官員們的勸說,逃到了金陵或四川去了。

遼國軍事大冒險,一路南下,完全不顧后路被截斷的危險,這是為何?

其實,有時候,冒險并不一定是錯的,而是基于某種判斷。因為,遼國決策層都非一般人物,而是有著高超的判斷力。

從當時的戰局來看,遼軍進軍速度是很快,不到兩個月,主力就突進邊境數百里。但是,由于宋朝實行堅壁清野的政策,遼軍此次的收獲并不多。而且,在面對宋軍重兵把守的城池,遼軍進攻受阻,遲遲拿不下定州、瀛洲等重鎮,特別是瀛洲一戰,遼軍戰死足有3萬人,負傷的更多。

就在此時,蕭太后、遼圣宗、蕭撻凜等人召開軍事會議,最終,遼軍高層決定,不再攻打宋朝邊境上的城池,而是調轉方向,全力南下,進攻澶州,這算是軍事上的冒險。

遼國為何敢于軍事冒險?

當時,遼軍主帥是蕭撻凜,是一員有勇有謀的大將。他曾在雁門關擒獲楊業,東滅高麗,西討黨項,還平定了國內部族叛亂,算是遼國軍界新一代領軍人物。現在,他在指揮進攻宋軍城池的時候,發現了一個現象,遼軍每次受阻于宋軍的堅固堡壘時,宋軍主力都沒有過來增援,更沒有內外夾擊遼軍的意圖。他就判斷,宋軍指揮系統一定出現了問題,使得守城的宋軍將領只知道堅守,不敢出城出擊,更別說救援己方的友軍。

不得不說,蕭撻凜的判斷是對的。

因為,早在咸平年間,遼國也曾集結20多萬大軍進攻宋朝,但在保州、遂城連續遭到挫敗。當時,宋軍本應該集結兵馬,給遼軍致命一擊。但是,宋軍中路軍主帥傅潛就是按兵不動,不準定州城內的8萬禁軍出城作戰,坐看宋軍城寨一個個落入遼軍之手。對于此,宋朝諸將深感羞愧,都憋著一股火,紛紛要求傅潛下達作戰的命令。但是,傅潛卻笑著說:「如今敵軍氣焰囂張,若我貿然出兵與之爭鋒,必定會挫傷我軍銳氣。」他的意思很明白,讓其它部隊極大地消耗遼軍,等時機差不多了,我再給致命一擊,搶奪功勞。

傅潛的表現讓人失望,他拿不出克敵制勝的辦法,也不知道如何撤退,只下令各營堅守不出,于是便造成了各營孤立抗敵的情況。

現在,遼軍也是大舉進攻宋朝,而且,兵力還比上次還要多一倍,宋軍更是龜縮在城內,不敢輕易出城,這就為遼軍冒險深入宋境,創造了客觀條件。

床子弩射死了蕭撻凜,宋軍扭轉戰局遼國做出冒險的決定,是做了兩手準備的:

一,賭20萬宋軍會隔岸觀火,不敢跟隨遼軍后面,這樣的話,只要遼軍迅速攻下 澶州 ,逼近開封,大局就定了,定州、鎮州、高陽關一線的20萬宋軍,也將不戰而潰。

二,之前投降遼國的宋將王繼忠,蕭太后給他交代了一個任務,讓他以個人名義,寫信給宋朝,說遼國方面有意議和。

也就是說,遼軍大舉冒險的背后,其實是有著多方面的考量,并不是一種草率,更不是莽撞,而是基于某種現實判斷。當機遇與風險并存,只要機遇大于風險的時候,這種冒險就不再是純粹的冒險,而是一種科學決策。

遼國的戰略意圖很簡單,邊打邊談,冒險成功,走上人生巔峰;不成功,有議和作保障,至少能立于不敗之地。

青黃不接,是宋軍隔岸觀火的直接原因

宋太宗北伐遼國,遭遇到兩次失敗,從此,北宋禁軍就犯了一個病:畏遼如虎,再也不敢輕言北伐。

雖然不敢北伐,但宋軍守城還是可以的,畢竟,宋太宗在世,遼軍也不敢大舉入侵。

但是,同樣都是那支宋軍,為何到了宋真宗時,遼軍不但敢于入侵,還敢大舉深入,這在宋太宗時期,是不可想象的事。

一個直接原因就是:宋朝傳到了第三代,軍隊缺領兵的大將,面臨著青黃不接的現象,而遼國卻順利地培養起來了第三代統兵之人。

宋朝第一代將領,是以張永德、韓令坤、慕容延釗等為代表,但他們基本沒有代表宋朝與遼國進行過大的戰爭。

宋朝與遼國大規模開戰,是始于宋朝第二代將領,以潘美、曹斌、李繼隆等為代表,與之對應的遼國二代名將是耶律休哥、耶律斜軫,這是宋遼第二代將領們之間的爭雄。

到了第三代,遼國誕生了新一代領軍人物蕭撻凜,他在軍中漸漸取代了耶律休哥的地位,成為了遼軍新的精神支柱。

但是,宋朝卻沒有誕生出可以接棒的第三代名將,本來,第二代李繼隆還可以再戰一下,但是由于在宋真宗即位的問題上,站錯了隊伍,被宋真宗給拋棄了。因此,宋真宗就必須找一位第三代年輕將領,接替退居二線的李繼隆,進而與遼軍的蕭撻凜抗衡。最終,宋真宗選擇了傅潛,并于咸平二年任命他為鎮、定、高陽關行營都部署,總攬對遼防務,同時,還大力提拔了一些二線將領進入一線。

早年的傅潛,也曾經很拼命,曾經跟隨宋太宗北伐遼國,取得過不俗的戰績;但是,到了咸平二年的傅潛,已經淪為一個貪戀富貴的膽小鬼,最終被宋真宗罷黜,流放房州。

雖然更換了領兵主帥,但也不盡人意,后來,宋真宗都到了澶州前線,北疆一線20多萬軍隊,卻沒有及時到達澶州,這說明,宋軍主帥是看著遼軍長驅直入,并沒有尾隨找機會掩殺,而是龜縮于城池,隔岸觀火。

在與遼國的戰爭中,雖然宋朝也涌現出了一批有膽識的青年將領,如楊延朗、楊嗣、李重貴等,但也只能提拔到州、軍、關主將的位置,他們資歷尚淺,朝廷也不敢驟然將他們提拔到統帥的位置,否則,難以服眾。

于是,宋軍主帥后繼無人,出現了青黃不接的現象,在與遼對敵的過程中,就極度畏懼遼軍。這也就是為什麼遼軍繞開宋軍堅固城池,敢于長驅直入的直接原因,就算準了宋軍怕死。

總結

自宋太宗伐北漢,與遼國第一次交手開始,到宋真宗景德元年,宋遼在這25年中,雙方都戰死數十萬將士,且不分勝負。作為遼國來說,人口和經濟是遠遠不如宋朝,根本就耗不起。在這種情況下,遼國的決策層,就賭了一次國運,40萬大軍直入宋朝腹地,最終還賭對了,成功讓宋朝簽下城下之盟。


昆陽之戰:綠林軍以區區2萬之眾擊敗了王莽42大軍,歷史最傳奇的一戰,其實失敗者的戰略并沒錯
2023/06/02
鄱陽湖大戰:朱元璋一戰定乾坤,擒殺梟雄陳友諒!
2023/06/02
陘城之戰:是戰國被忽略的一場戰役,最終引發了長平之戰!
2023/06/02
「明清松錦大戰」文臣作死掐滅明朝的希望,洪承疇也淪為貳臣之首,文人誤國比武人更甚
2023/06/02
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王振挾持,以五十萬大軍親征蒙古瓦剌部
2023/06/02
西周后期「國人暴動」,導致國王流亡十四年,到底是怎樣一回事?
2023/06/02
鄢陵之戰:一場風度翩翩的戰爭,卻耗盡了晉楚的戰爭動力!
2023/06/01
鞍之戰:有禮有節的生死戰,讓你知道春秋時期的貴族是怎麼打仗的嗎?
2023/06/01
伊闕之戰:戰神白起有多厲害?韓魏成為了待宰的羔羊
2023/06/01
漢朝戰爭:白登山之圍,劉邦攻打韓王信,30萬大軍被困白登山
2023/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