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漢匈戰爭:李陵5000步兵出征匈奴,僅剩400人,漢武帝:族滅全家

漢匈戰爭:李陵5000步兵出征匈奴,僅剩400人,漢武帝:族滅全家
2022/12/28
2022/12/28

漠北戰役后,漢匈之間的紛爭進入一段暫時的消沉期。

自公元前120年后,大漢神將霍去病病逝,匈奴單于伊稚斜在霍去病去世三年后離世。

匈奴暫時無力南下襲擾,漢武帝也暫時轉變策略,經略全國邊境地區。

在南方,他下令平定兩越(東越和閩越)。

在西南,他下令收降夜郎、且末。

在東北,設烏桓校尉,管理烏桓,并實際控制高夷地區。

在西北,漢武帝聽從張騫建議,重點經略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地區,自漠北戰爭后,匈奴主力集中在沿著西北方向外遷,集中在燕然山一帶, 鹽澤以東空無匈奴。

那時候的大漢王朝,雖然已經拿下了河西走廊,但對于河西走廊的管理本質有名無實,空有設郡之名。

我們后來經常聽到的河西四郡也并非瞬間而建,河西四郡的修建經歷了長達33年的時間。

公元前115年,張騫上書:

「烏孫王昆莫本為匈奴臣,后兵稍強,不肯復朝事匈奴,匈奴攻不勝而遠之。

今單于新困于漢,而故渾邪地空無人,蠻夷俗戀故地,又貪漢財物,今誠以此時厚幣賂烏孫,招以益東,居故渾邪之地,與漢結昆弟,其勢宜聽,聽則是斷匈奴右臂也。

既連烏孫,自其西大夏之屬皆可招來而為外臣。」

張騫的外交大策,就是為了更好地經營河西走廊。只不過,那時候漢武帝的經營河西走廊的方式,僅是希望借助于西方大國烏孫國東遷河西走廊,以雙方締結兄弟之國的盟約,借他人之手捍衛河西走廊。

漢武帝為實現張騫外交大策,以及經略河西走廊的夢想,拜封張騫為中郎將,命其帶領三百人使團,攜數萬牛羊,黃金、絲綢數千萬錢,出使西方各國。 (主要為烏孫、大宛、大月氏)

史書所載:

西域凡三十六國,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東西六千馀里,南北千馀里,東則接漢玉門、陽關,西則限以蔥嶺。河有兩源,一出蔥嶺,一出于闐,合流東注鹽澤。鹽澤去玉門、陽關三百馀里。自玉門、陽關出西域有兩道:從鄯善傍南山北,循河西行至莎車,為南道;南道西逾蔥嶺,則出大月氏、安息。自車師前王廷隨北山循河西行至疏勒,為北道;北道西逾蔥嶺,則出大宛、康居、奄蔡焉。故皆役屬匈奴,匈奴西邊日逐王,置僮仆都尉,使領西域,常居焉耆、危須、尉黎間,賦稅諸國,取富給焉。

這則史料中,有幾處非常關鍵的信息。

第一:匈奴對西域地區專設管轄,匈奴西部的日逐王設(僮仆都尉)統轄西域各國,管理機構流動設駐于焉耆、危須、尉黎一帶,主要負責征收賦稅,汲取西域財富。

第二:西域諸國曾皆受匈奴統治,匈奴對西域諸國仍舊留存有較大的影響力。

所以,張騫出使烏孫的使命并沒有實現。

資治通鑒中記載:

騫既至烏孫,昆莫見騫,禮節甚倨。

在漢匈雙方鏖戰的這些年,烏孫趁勢脫離了匈奴控制,并成為西域一帶最強大國,壓根沒把漢王朝放在眼中。

如此一來,漢武帝想要借助烏孫經略河西走廊的計劃已無法實現。

烏孫王既不肯東還,漢乃于渾邪王故地置酒泉郡,稍發徙民以充實之;后又分置武威郡,以絕匈奴與羌通之道。

張騫大策無法實現后,漢武帝在 酒泉設郡,移民戍邊。

又劃分酒泉部分地盤置 武威郡,切割匈奴與強人的聯系,從這一刻起,他才開始真正決定主導河西走廊的軍事駐防。

后來,漢武帝又切割酒泉、武威兩郡,設立 張掖、敦煌,并設 陽關和玉門關,基本構成了河西走廊的軍事防御據點。

漢武帝在重點經略河西走廊地區的同時,還積極派遣使者出使匈奴。

至于漢武帝為何會做出如此示弱的舉動,還是一句話。

漢王朝始終面臨著嚴重的經濟問題。

自馬邑之謀開啟的漢匈戰爭,及至漠北戰爭結束,漢匈雙方之間的鏖戰已經持續了漫長的14年。

漢王朝雖然使匈奴遠遁,但大漢王朝的內耗也相當慘烈,時常爆發經濟危機,我們在課本上所學到的漢武帝時期大量的財政政策,本質而言就是漢匈戰爭發生以來所帶來的消極影響。

譬如均輸、平準,鹽鐵專營與酒的專賣、鬻爵制度、算緡、告緡令,改鑄五銖錢。

要知道,對于任何一個中央王朝而言,財政大策固化才是萬本之源,一切所謂的經濟改革,本質而言,就是經濟形勢的徹底崩塌。

這一點,漢王朝也一樣。

漢王朝以強力所推行的這些財政改革,一定程度上就是為了調節漢匈戰爭爆發以來,引發的極端財政危機。

所以,戰爭的車輪必須暫時停下來,以便恢復王朝經濟。

為此,漢武帝在漠北戰爭結束后二十余年的時間里,開始頻繁派遣使者出使匈奴。

那些年,我們能夠在史料中不斷看到這樣的字眼。

漢使王烏等窺匈奴。

漢使楊信使于匈奴。

漢使路充國佩二千石印綬使,送其喪,厚幣直數千金。

漢朝頻繁派遣使者出使匈奴的那些年,匈奴內部政權更迭頻繁,對于大漢王朝的態度也隨時可變。

漠北戰爭后,歷經 伊稚斜、烏維單于,及至 詹師廬單于登位,漢王朝輕其年幼,分別派遣兩波使團出使匈奴,一波出使右賢王,一波出使單于,此舉徹底激怒了 詹師廬單于,詹師廬單于前后扣留十余匹漢朝使者,雙方矛盾開始激化。

公元前102年, 詹師廬單于去世,匈奴擁護匈奴右賢王登位,是為 呴犁湖單于

同年,漢武帝下令在五原至邊境外圍,處處構筑城墻、要塞、亭燧,又派遣重兵駐防 居延

當年秋天,匈奴大舉侵入 定襄、云中二郡,殺掠數千人,沿途破壞漢朝所筑城墻、要塞、亭遂等,同時匈奴右賢王侵入 酒泉、張掖二郡,擄掠數千人后向西北撤離。

公元前101年,匈奴 呴犁湖單于死,匈奴又立其弟左大都尉 且鞮侯為單于。

剛剛上位不久的 且鞮侯單于,害怕漢武帝進攻,給漢武帝送了一封信。

「我兒子,安敢望漢天子!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我是兒輩,怎麼敢與漢天子比!漢天于是我的長輩。」

不僅如此,且鞮侯單于還放回了前任單于扣押的漢朝使者,又派使者進攻,積極緩和漢匈關系。

漢武帝也派遣 蘇武,將此前扣押的匈奴使者同樣送返。

兩國關系即將緩和之際,發生了一件大事。

此次負責護送匈奴使者北返的漢朝使團,曾經歸降過漢朝的匈奴 緱王和漢使 虞常,企圖劫持匈奴單于母親閼氏回到漢朝。且鞮侯單于知道此事后,勃然大怒,斬殺緱王,活捉虞常,并扣押了蘇武。

漢匈關系再度惡化。

公元前99年,五月。

漢武帝下令北征匈奴,貳師將軍李廣利率三萬騎兵從 酒泉出塞,在 天山攻打右賢王,斬殺、俘獲匈奴一萬多人。

李廣利回師途中,遭遇匈奴大舉圍攻。慶幸 趙充國率領一百多精壯兵卒沖破匈奴的包圍,于重重包圍中,救出李廣利大軍。

此戰,漢兵陣亡了十分之六七,趙充國受傷二十余處。

漢武帝下令再度出擊,以公孫敖出西河郡,與路博德在 涿邪山會合,最終無功而返。

九月,漢武帝又派遣李陵,率領 五千步兵居延出發。

李陵行軍一千多里,在 浚稽山遭遇匈奴單于主力,雙方鏖戰一番,匈奴損傷一萬多人,李陵在浚稽山山谷鏖戰至最后一刻,邊戰邊撤,距離邊塞只有一百多里時,為保全賬下士兵,讓四百漢軍逃回漢境,自己則投降了匈奴。

李陵一事,族滅其家,司馬遷受牽被施宮刑。

而漢匈戰爭仍在繼續,力透紙背濃墨下的冰冷文字,仍舊在演繹著大漢王朝的無上榮光。


用戶評論
相關推薦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