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軍事
历史故事
明星
娛樂明星
设计
装修
全部
    
漠北大決戰:衛青破匈奴王庭,霍去病封狼居胥,李廣迷路自刎!
2022/11/24

自前133年馬邑之謀到前121年河西之戰,漢武帝已經和匈奴打了13年。在這13年里,憑借著衛青和霍去病兩尊大神的驚人發揮,漢朝收復河南地、消滅右賢王、控制陰山南北、打通河西走廊,取得了一系列前無古人,后也鮮有來者的輝煌成就。

雖然成績很耀眼,可匈奴人一向「利則進,不利則退,不羞遁走。茍利所在,不知禮義」,因此每次大戰,稍有不利匈奴就會逃跑。

比如衛青此前五征匈奴,斬首加上俘虜也只有三萬多,樓煩王、白羊王、右賢王一個都沒抓到,而伊稚斜單于更是在漠南之戰失敗后,將匈奴本部大漠深處,企圖「誘罷漢兵,繳極而取之」。

相比之下,河西之戰中,霍去病充分領悟了什麼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他指揮下的大漢騎兵,比匈奴斥候報信的速度、比匈奴人逃跑的速度都要快,以迅雷之勢斬首三萬多,殺折蘭王、盧侯王、休屠王,招降渾邪王等4萬余眾,一年所取得的成績就趕上衛青十年的戰功了。

只可惜霍去病出場的比較晚。現在伊稚斜單于躲在漠北,以逸待勞等著漢軍自投羅網。左賢王貓在東北,時不時偷襲邊境,惡心一下。右賢王......額,右賢王部已經祭天了。

總之,匈奴現在大概還有十數萬部隊盤踞在漠北到東北一帶,本著茍住就能贏的原則悄悄發育。

但我們的漢武帝可是「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主,別說是跑到大漠腹地,就算是跑到北冰洋,他都不會放過你。

河西之戰后,漢武帝花了兩年多的時間,榨干了老百姓最后一個銅板,拿出了他所有家底開始了世紀大豪賭。不過漢武帝不是賭徒,而是賭神高進!而這一回他要梭哈了。

前119年春,漢武帝拿出了帝國幾乎全部的騎兵合計十萬,交于衛青、霍去病分兩路出擊;為了保證十萬騎兵長途作戰而不喪失戰斗力,漢武帝又在全國征調馬匹十四萬隨軍備用,同時征發步卒、民夫數十萬,這些人啥都不用干,專門負責十萬騎兵的后勤補給。

這是十萬騎兵的目標,正是國境之外兩千多里的單于王庭。遠赴兩千多里滅國,干過這種事的除了漢武帝就只有兩個人,一個是亞歷山大,另一個是成吉思汗。

再看一下霍去病和衛青這兩路大軍的人員配備。

河西之戰后,霍去病聲名鵲起,軍中善戰者都表示要跟著霍將軍混,指望立功封侯,因而霍去病這一路五萬騎兵都是軍中最能打的。同時,漢武帝為了保證霍去病的絕對指揮權,一個副將都沒有給配,好讓霍去病發揮「閃擊戰」的絕活,一舉蕩平單于王庭。

衛青這邊雖也有五萬騎兵,但衛青的任務是尋殲匈奴左賢王和其他附屬部落,漢武帝便命李廣為前將軍、公孫賀為左將軍、趙食其右將軍、曹襄為后將軍隨衛青出戰,一來方便衛青分兵出擊,二來也是讓這些將領有機會立功封侯,比如我們的飛將軍李廣。

李廣自文帝時期從軍,如今已是英雄遲暮,白發蒼蒼。漢武帝本不打算讓李廣出征,可李廣作為打了一輩子仗的老將軍,不甘心自己奮斗了一生卻無法立功封侯。

李廣跪在未央宮的大殿上,一遍又一遍的求著漢武帝:再給我一次機會吧,求,求求了...

漢武帝這樣殺伐果斷的人,終究還是動了惻隱之心,命李廣為前將軍,隨衛青出征,但這不代表漢武帝認可李廣的能力。

為了保證這次大戰萬無一失,漢武帝在出征前特意找來了衛青,囑咐道:「你千萬不要讓李廣和匈奴正面作戰,他這個人命不好,萬一給搞砸了我讓你吃不了兜著走。」

衛青答應了下來,隨后率軍出征。

漢武帝原計劃霍去病出定襄,直接攻擊伊稚斜單于的匈奴本部,衛青出代郡進攻左賢王,后從匈奴俘虜的口中得知,伊稚斜單于已經帶著大部隊向東逃去,于是改由霍去病出代郡,衛青出定襄。

漢軍的計劃

可大軍出塞后卻發現事情有變。

伊稚斜單于原打算向東轉移,與左賢王部回合,可之前投靠匈奴的漢將趙信給伊稚斜單于獻計說「漢軍遠征而來,一路上穿過大漠戈壁,等到了漠北必定是人困馬乏,我們以逸待勞哪有打不過的道理。」

伊稚斜單于覺得趙信說的很對,于是把糧草輜重轉移都后方,自己帶著十萬鐵騎守在大漠邊緣,就像是吃雞里守毒圈的老陰逼,就等著你抗毒進圈的時候給你致命一擊。

陰差陽錯之下,打C位的霍去病成了輔助,打輔助的衛青成了主C。可當漢軍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大軍已經出發,也只能將錯就錯。

實際情況

面對伊稚斜單于的匈奴主力,衛青擔心李廣立功心切壞了大事,于是命令前將軍李廣和右將軍趙食其合兵一處,從東路出擊匈奴的側后,堵住匈奴北逃的口子,自己則率主力步步為營,朝伊稚斜單于駐地推進。

衛青出定襄一千多里后,終于在大漠的盡頭看到了伊稚斜單于的駐地。

令伊稚斜單于意外的是,漢軍并沒有像他想象中那樣人困馬乏,戰力盡失,反而是軍容嚴整,殺氣騰騰。因為伊稚斜單于不知道,漢武帝為了打贏這場仗,征發了數十萬步卒和民夫,拿出了帝國所有的錢糧來保持前線十萬騎兵的戰斗力,漢武大帝,恐怖如斯。

其實伊稚斜單于在這個時候已經打起了退堂鼓,可打都不打就逃跑,自己這個匈奴單于以后也別想混了,更何況自己有十萬大軍,而衛青不過四萬多人,真打起來,誰輸誰贏還不一定呢。

衛青見伊稚斜單于有意要戰,于是下令用武鋼車環繞為營,構筑起防御工事,然后命五千精騎兵向匈奴發起沖擊,試探一下匈奴的實力。伊稚斜單于仗著兵力優勢,派出一萬騎兵同漢軍接戰。

戰至黃昏,神奇的事情發生了。一時間狂風卷地,飛沙走石,天地昏暗,兩軍互不相見。

要知道匈奴人以騎射為主要作戰方式,風這麼大,天這麼黑,壓根就分不清敵我,射出去的箭也被大風吹得失去準頭,而漢軍以正面沖鋒為主,見匈奴人的騎射失去了威力,抄著長戟就沖上去開無雙,兵力占優的匈奴反而陷入劣勢。衛青見狀,下令大軍從左右兩翼包抄,將匈奴團團圍住。

伊稚斜單于本就心虛,仗著兵力比衛青多才敢一戰。可眼下,連老天爺都站在衛青這一邊,以至于自己被漢軍包圍,伊稚斜單于長嘆一聲「天不助我」,后帶著數百親衛從西北方向突圍逃走。

戰至黑夜,狂風漸止。漢軍左校尉抓到一俘虜,得知伊稚斜單于已突圍遁走,急報衛青。與此同時,匈奴軍也知道了伊稚斜單于逃跑的消息,開始潰逃。

勝局已定,衛青立即抽出一隊輕騎兵連夜追擊,自己則率主力繼續追擊潰敗匈奴大部隊。戰至第二天日,衛青一路追擊殘敵至趙信城,繳獲匈奴人藏在這里的糧草輜重,補給一番后將剩下的物資全部燒掉,而后南歸。

此戰,衛青殲敵19000余,搗毀單于王庭,焚趙信城,可漢軍也損失了一萬多,更讓伊稚斜單于跑了。衛青心中郁悶,上回漠南之戰就是因為沒能抓到伊稚斜單于,勝而無功,這次堵到他家門口,還是讓那老小子給跑了,這就是我的命嗎?

不對,李廣呢?不是讓他從側后包抄嗎,他死哪里去了???

有時候命運就是這麼捉弄人,李廣他又迷路了。

李廣在這次戰斗中擔任前將軍,本是沖鋒陷陣的崗位,但衛青卻把他從前鋒的位置上撤下來充當迂回部隊,這既是漢武帝的叮囑(好人漢武帝做,壞人衛青做),也是出于私心。

公孫敖是衛青的好兄弟,曾在衛青還沒發跡的時候,救過他的命。上回河西之戰,公孫敖迷路誤軍,被削去侯爵,衛青想讓公孫敖戴罪立功,于是故意調走李廣,改由公孫敖擔任前鋒官。

李廣知道內情,接到調令后憤憤然沖入衛青的軍賬和他對峙,卻依然改變不了什麼,只好領兵向東而去。可造化弄人,東路迂回繞遠又缺乏水草,李廣和趙食其沒走出多遠就迷了路。直到仗打完,衛青南回的路上才找到二人。

迷路誤軍按律當斬,心灰意冷的李廣不愿再受酷吏的侮辱,引刀自刎。

事實上,公孫賀、公孫敖、張騫都曾迷過路,雖是死罪但可以交錢贖過,也不影響以后復出作戰,可李廣這回是真的死心了,認命了。

不過,有一生下來就命運多舛的人,自然也有一路開掛走向人生巔峰的,比如霍去病。

霍去病出代郡后,北進兩千余里,與匈奴左賢王部相遇。霍去病沒有像他舅舅那樣,又是武鋼車結陣,又是分兵試探,直接率領手下五萬騎兵瞅準了匈奴大軍就是猛沖,擺明著告訴匈奴人,在絕對的力量面前,任何抵抗的都是徒勞的。

很快,左賢王就招架不住,一敗涂地。

霍去病就是那種天生做主角的人。衛青在主要戰場和伊稚斜單于的匈奴本部決戰,斬首19000,霍去病在次要戰場打左賢王部,生擒三位匈奴王,將軍、相國、當戶、都尉83人,以1萬的損失,斬首70443人。

霍去病還覺得不過癮,一路追殺到狼居胥山,在山上祭天,立下漢碑,又在姑衍山祭地,這才得意回師,封狼居胥也成為古代武將一生追求的最高榮耀。

漢軍凱旋后,漢武帝對漠北之戰的勝利極為滿意。

封霍去病為大司馬,加封食邑5800戶,升驃騎將軍與大將軍俸祿相等,尊位相當。跟隨霍去病出征的右北平太守路博德、北地都尉邢山、校尉李敢立功封侯,軍中士卒諸將多有封賞。

衛青擊潰匈奴本部,封大司馬,但殺敵數和損失相當,且沒能抓住伊稚斜單于,不予加封食邑,軍中諸將也未有封侯者。

漠北之戰,是西漢和匈奴的最后一戰。

在這次戰役中,漢軍共殲滅匈奴9萬余人,繼河西之戰斷失右臂后,左賢王部也被霍去病殲滅。匈奴內部因持續戰敗而陷入混亂,再也沒有能力,也沒有膽量南下,向更遙遠的西北方逃去,危害漢王朝百余年的匈奴邊患基本解決。

漠北之戰,也是霍去病和衛青的最后一戰。

兩年后的前117年,大漢戰神霍去病去世,年僅24歲。一切就像是安排好的一樣,在漢武帝最需要的時候,霍去病他來了,可等到匈奴被打敗了,霍去病卻走了。

可漢武帝接受不了這個事實,忍著悲痛在自己的帝陵茂陵的東邊,按照祁連山的模樣為霍去病修建一座陵墓,還下令河西五郡的鐵甲軍,列成陣從長安一直排到茂陵,為霍去病送行。

霍去病墓

霍去病死后,衛青作為帝國最后一位名將,再也沒有出征過,不是衛青不中用了,而是再也沒有匈奴那樣強大的敵人需要衛青出馬。元封五年(前106年),衛青病逝,漢武帝又在茂陵的東北邊,按照陰山的模樣為衛青修了一座陵墓,彰顯衛青的曠世功勛。

漢武帝是幸運的,老天爺派來了衛青和霍去病這兩位千古名將,幫助他實現畢生夢想。

衛青和霍去病也是幸運的,作為武將,他們可以得到漢武帝無條件的支持和信任,在疆場之上殺敵報國,立功封侯。

可生活在漢武帝統治之下的大漢子民,是不幸的。

從前140年漢武帝即位算起,到前119年漠北之戰結束,漢武帝為了打敗匈奴,折騰了21年,一系列的高強度戰爭早就透支了國家財富,西漢王朝也來到了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昆陽之戰:綠林軍以區區2萬之眾擊敗了王莽42大軍,歷史最傳奇的一戰,其實失敗者的戰略并沒錯
2023/06/02
鄱陽湖大戰:朱元璋一戰定乾坤,擒殺梟雄陳友諒!
2023/06/02
陘城之戰:是戰國被忽略的一場戰役,最終引發了長平之戰!
2023/06/02
「明清松錦大戰」文臣作死掐滅明朝的希望,洪承疇也淪為貳臣之首,文人誤國比武人更甚
2023/06/02
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王振挾持,以五十萬大軍親征蒙古瓦剌部
2023/06/02
西周后期「國人暴動」,導致國王流亡十四年,到底是怎樣一回事?
2023/06/02
鄢陵之戰:一場風度翩翩的戰爭,卻耗盡了晉楚的戰爭動力!
2023/06/01
鞍之戰:有禮有節的生死戰,讓你知道春秋時期的貴族是怎麼打仗的嗎?
2023/06/01
伊闕之戰:戰神白起有多厲害?韓魏成為了待宰的羔羊
2023/06/01
漢朝戰爭:白登山之圍,劉邦攻打韓王信,30萬大軍被困白登山
2023/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