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軍事
历史故事
明星
娛樂明星
设计
装修
全部
    
血戰野狐嶺:五十五萬人的生死之爭 蒙、金兩大帝國的巔峰對決
2023/05/19

這是兩大少數民族間的生死較量,交戰的雙方,分別是代表十三世紀最強戰斗力的蒙古鐵騎,和號稱「 人一滿萬,天下無敵」的女真戰士。

在此之前,整個東亞大陸幾百年的歷史上,還從未出現如此規模龐大的戰爭。

趙光義兩次舉傾國之兵的北伐、宋遼澶淵之盟前的決戰、金滅北宋的「靖康之變」,都不曾動員過這麼多的參戰兵力。

而這一戰,又將決定蒙、金兩大帝國的興衰存亡。

勝利者將毫無疑問的擁有整片北方草原,甚至主宰東亞大陸,而失敗的代價,絕不止單純的退出競爭,而是一蹶不振、國破家亡。

1211年八月,在蒙古高原與華北平原的分界之處,當雙方數十萬騎兵在壁立千仞的隘口狹路相逢時,野狐嶺之戰,注定會創造改變歷史的時刻……

世仇:唯有血債血償!

宋、金的恩怨糾葛,起源于1127年那場導致北宋亡國的「靖康之變」,在此之前,雙方并無「宿怨」,「聯金滅遼」期間,甚至還維持過一段短暫的盟友關系。

而同樣都是北方的少數民族,相互之間也從未發生過戰爭,但蒙古人對金國,卻幾乎從一開始,就懷有一種刻骨銘心且不死不休的仇恨。

起于白山黑水間的女真人,曾飽受宗主遼國的蹂躪和欺凌,最終完顏部首領阿骨打不堪受辱而奮起反抗,并于1115年成功建立金國。

然而待金國統一北方并入主中原后,卻并沒有吸取契丹亡國的經驗教訓,在不斷南下侵略宋朝的同時,對待草原上已經臣服的蒙古諸部,也沒有采取任何懷柔、羈彌的統治手段。

為削弱蒙古有生力量,進而實現長期控制、掠奪草原的目的,女真統治者對蒙古各部落實施了殘忍的「減丁」政策,每隔三年即縱兵深入草原,所到之處,便將所有高于車輪的男丁全部殺死。

而矮于車輪的男孩子,則采用「蒿指之法」——砍掉拇指,讓其成年后既不能握持刀劍,更無法拉開弓弦。

長期的壓迫和戕害,并沒有使蒙古人一蹶不振,刻骨的仇恨反而將他們逐漸凝聚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直到乞顏部首領鐵木真(成吉思汗)的出現,終于點燃了這個民族長期壓抑的怒火。

而鐵木真對于金國,不只國仇更有家恨,其先祖俺巴孩汗就是被女真人釘死于木驢之上,所以在其統一蒙古各部后,便在第一時間對曾經的宗主、大金帝國發起了全面反擊。

但此時蒙、金的力量對比,還十分懸殊,成吉思汗雖然成功控制了整片草原,但部眾只有百萬人,可以參戰的士兵也不過區區十五萬,而金國不僅人口超過五千萬,兵力更是達到恐怖的百萬之眾。

1211年二月,成吉思汗以報父祖世代之仇為名,在克魯倫河上游誓師,宣告南下伐金,大蒙古國所有士兵除三千騎兵留守老家外,全部隨同大汗出征。

在得知成吉思汗正率領十萬人馬浩浩蕩蕩殺向金國邊境時,金帝衛紹王完顏永濟先是難以置信,繼而便是無法抑制的恐懼。

多年的安逸生活,使這個女真君主早已失去了像他先祖一樣的血性與剛勇,面對蒙古大軍來襲,驚慌失措的他,最先想到的不是如何組織抵抗,而是低聲下氣地向蒙古人求和。

但很快便得到了成吉思汗強硬的回答——此次前來只為復仇,其余事情,留待兩軍陣前,用兵刃和鮮血交流!

求和之路被斷,只能硬著頭皮出兵,好在女真人對成吉思汗的崛起還是有所提防,十幾年前便在其北疆筑起了長達六百里的長城,這條軍事屏障也為惶恐中的金國皇帝提供了一點心理上的安慰。

隨后,完顏永濟命平章政事獨吉思忠領兵五萬北上,駐防蒙古南下必經之路上的烏沙堡。

需要指出的是,金長城與我們傳統認知中的明長城不太一樣,它并不是由高大的城墻連續堆砌而成,準確地說,更像掘土堆筑的壕溝,金國也更習慣稱之為「界壕」。

而其中間仍留有很多間隔,要依靠周邊的堡壘和要塞大量屯兵形成防御力,而烏沙堡便是這一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長城,輕易失守的防線

為了把蒙古人完全阻擋在防線以北,除了動用大量民夫,對烏沙堡段長城進行徹底加固外,獨吉思忠又在西南方向,修建了一座名為「烏月營」的支援基地。

這里不僅能為烏沙堡提供糧食儲備,還可以經由暗道向前線輸送兵員、武器。

三月初,成吉思汗的大軍進抵烏沙堡,隨即下令左軍統帥木華黎發動進攻。然而此處被金國經營十余年,城墻堅固,蒙古奇兵又不善強攻,蒙軍猛攻三月,損失慘重,卻難收尺寸之功。

長城之上,無兵無糧,如何能堅持這麼長時間?久攻不下,成吉思汗便懷疑烏沙堡附近必然有一處隱秘的支援點,但派出輕騎四下尋找,卻毫無收獲。

最后從俘獲的當地百姓口中,終于找到了蛛絲馬跡,烏沙堡西南二十里處,最近總是煙塵滾滾,金國的軍隊也時常在周邊出現。

烏月營作為補給基地,雖然地點隱蔽,但防御能力并不強,一旦位置暴露,結果可想而知,僅僅半天時間,在蒙古人的突襲之下,烏月營失守。

得知烏月營被蒙軍攻破,烏沙堡守軍人心惶惶,但主帥獨吉思忠仍然執意堅守。

只是隨后成吉思汗便對仇敵使用了非常殘忍卻又十分有效的進攻手段,他將烏月營俘虜的女真戰士推上前線,作為肉盾一步步向烏沙堡逼近。

難題瞬間拋給了烏沙堡內的守軍——張弓射箭,便是屠殺自己的手足同胞,而置之不理,又不啻坐視敵人破城。

就在這種復雜而矛盾的心態之下,女真人無比扭捏地進行著防御,此前堅固的烏沙堡,幾次險象環生,加之補給基地被破,糧草、軍械逐漸匱乏,獨吉思忠無可奈何,最終選擇退兵。

烏沙堡失守,女真人辛苦經營十幾年的北方防線瞬間失去作用,而蒙古大軍突破長城防線后,則快速向東南方向的撫州逼近。

戰報傳入中都(北京),金國舉朝震驚,完顏永濟的恐懼更是瞬間轉化成難以遏制的怒火,憤怒中的皇帝,將獨吉思忠火線撤職,改由參知政事完顏承裕,全權裁奪前線軍事。

臨陣換帥,已是兵家大忌,而且從此后的戰場表現來看,新上任的完顏承裕,并不比獨吉思忠高明。

獨吉思忠雖然是敗軍之將,但他自始至終都頂在長城第一線,與蒙古人寸土必爭,而完顏承裕領兵后的第一項軍事計劃,便是主動放棄了桓、昌、撫三州,然后率領著天子給他的幾十萬主力,直接退向了更南邊的野狐嶺。

退兵:極其失智的決定

可能是被對手此前在烏沙堡的表現所震懾,面對來勢洶洶的蒙古人,完顏承裕認為在平原之上沒有長城那樣的防御工事,僅僅依靠幾座城池,完全沒有取勝的把握,反而還存在被敵人分割包圍的可能。

因此,女真主帥打算集中優勢兵力、利用山區的有利地形,在野狐嶺與成吉思汗來一次大兵團會戰。

即使不勝,只要收縮防守,擋住對手南下的通道,待到天氣轉涼,蒙古人必然要返回草原過冬,金軍甚至還可以集中兵力銜尾急襲,到時鹿死誰手,則猶未可知!

然而這卻是一個相當不理智的決定,兩軍交鋒,在兵力占據優勢的情況下,未戰而先退,勢必對軍心士氣造成影響。

桓、昌、撫三州可以看作是長城以南的第二道縱深防御體系,也是金國北疆上經營多年的三座要塞,城墻堅固,糧草充足。

只要運用得當,無論最終的防御是否成功,都足以滯怠蒙古鐵騎的突進速度,甚至給對手造成極大的損傷。

而出于后方安全的考慮,蒙古人大機率不敢越過三州而直奔金國都城,否則就會面臨腹背受敵的威脅。

然而,因為完顏承裕的昏招,三州完全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戰略防御作用,而其所轄的幾十萬百姓、大量的糧食、輜重又被蒙古人輕易地盡收囊中,這其中更以桓州的失守,后果最為嚴重。

此處是金國著名的馬場,據《元史》記載:「 下金桓州,得其監馬幾百萬匹,分屬諸軍,軍勢大振」

「幾百萬匹」的數據可能有夸大之處,但即使真實的情況只有史料記載的十分之一,這種數量的戰馬損失也是金國難以承受的。

蒙、金雙方都是嚴重依賴騎兵作戰的民族,戰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馬場易手,不僅蒙古人的實力迅速得以增強,同時也造成了金軍此后馬源的枯竭,此消彼長之間,損失可謂大矣!

桓州的喪失,可以說令女真人永遠失去了和蒙古兵團分庭抗禮的資本,但戰事還在繼續,三州淪陷之后,金國的生死成敗,一切的壓力,最終都來到了被完顏承裕寄予厚望的野狐嶺。

決戰:野狐嶺上的交鋒

野狐嶺,燕山和陰山之間相對低矮的一段東西走向的山脈,這一帶是蒙古高原南緣,也是南下進入華北平原的門戶所在。

蒼茫高原至此以陡坎直壁結束,形成明顯落差,北看茫茫大漠,南望重山疊嶂,因其地勢險峻,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

從雙方的兵力和所處形勢來看,野狐嶺的決戰,金國實在沒有失敗的理由。

此前長城防御戰,因為事發突然,倉促之間金廷只給獨吉思忠準備了五萬人,所以第一次阻擊戰,至少在在參戰人數上,金國方面是處于下風的。

而輪到完顏承裕出場時,經過充分的動員,金國皇帝已經給他配備了一支四十五萬人的部隊,反觀成吉思汗,舉傾國之兵南下,也才不過十萬人。

當然兩軍交鋒并不是紙面實力的簡單推演,關鍵是此時的完顏承裕還占據著地形上的天然優勢。

山地防御的好處在于,金軍可以借助地形,只要以少量兵力駐守各處隘口,就能抵御數倍于己的大軍進攻,同時還能最大程度的限制蒙古騎兵發揮機動優勢。

也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完顏承裕將兵力化整為零,以十萬最精銳的部隊部署在野狐嶺最前端的北山口以阻塞要道,其余人馬則分別駐守于野狐嶺各處險要關隘。

成吉思汗在七月底拿下三州后,迅速向南推進,于八月初便抵達了野狐嶺以北,但此時蒙古軍團對野狐嶺的山勢地形和守軍部署一無所知,正在一籌莫展之際,金國人卻再次送上了大禮。

已進駐野狐嶺的完顏承裕,仍然沒有放棄求和的希望,在開戰之前,遣石抹明安赴蒙古大營談判,誰知和談的使臣,卻被成吉思汗輕易策反,隨后此人在呈上地形圖的同時,更將金軍在野狐嶺上的兵力配備、整體部署和作戰意圖向蒙古人和盤托出。

這些關鍵情報,讓成吉思汗瞬間掌握了戰場的主動——金軍雖然人數眾多,但幾十萬人的部隊,已被分散地布置于野狐嶺狹長的山嶺之上。

只要能攻破最前沿的北山口,再由此一路向南,其余關隘和駐防的士兵,將同時失去作用——正是敏銳地捕捉到了這樣的戰機,成吉思汗決定,集中優勢兵力,對北山口實行中央突破。

決定蒙金兩大帝國命運的決戰一觸即發,成吉思汗以木華黎為先鋒,率三萬精銳直撲北山口金軍陣地。

山路本就陡峭崎嶇,騎兵無法沖鋒,完顏承裕還在道路上提前布置了大量手握巨型盾牌的步兵,將山口完全封鎖,而北山口的制高點獾兒嘴上,則是更多手握弓弦的射手,隨時準備對下方的來犯之敵給予致命一擊。

對完顏承裕而言,北山口恐怕是飛鳥難渡,只是此刻女真人要面對的,是成吉思汗麾下最勇猛的將領,號稱蒙古四杰之一的木華黎。

甫至戰場,木華黎并未揮師強攻,而是使用投石車,遠距離攻擊對手的步兵陣地,伴隨著巨石的呼嘯和沉悶的撞擊聲,位置靠前的士兵哀嚎著成片倒下,而后方的金軍懾于蒙古人的野戰之威,不敢冒然前沖反擊,拼命向后排擠壓,直到蒙古人的石塊全部投擲殆盡,整個盾牌陣也已經完全混亂。

見此情形,木華黎果斷下令,所有人下馬步戰,徹底沖垮金軍下方的步兵陣營,然后登山直取獾兒嘴。

最慘烈的肉搏戰開始了,蒙軍的先鋒部隊,皆是百戰精銳,攜新勝之威更是悍勇無匹,而金國承平日久,士兵多年未經戰陣,面對狀若瘋虎的蒙古人,氣勢上已遜色不少。

刀兵碰撞,箭矢滿天,慘叫哀嚎不絕于耳,噴濺的鮮血和隨處倒伏的尸體,將野狐嶺的山谷瞬間變成了人間煉獄。

雪崩:災難般的連鎖反應

金軍雖然節節敗退,但畢竟人數占優,而蒙軍在將金國步兵逼退三千步、并攻上獾兒嘴半個山頭后,也終于出現了力竭神疲的情況。

關鍵時刻,木華黎在陣中高呼「 彼眾我寡,弗致死力戰,未易破也」,同時將所有后備軍,包括蒙古最精銳的「怯薛軍」一千人,全部投入戰場。

怯薛軍

戰場形勢逐漸向不利于金國人的方向發展,完顏承裕此時才意識到自己排兵布陣上所遺留的巨大隱患——兵力過于分散,相互間的聯絡呼應已大成問題,而山路又漫長崎嶇,他也根本沒有辦法及時調集部隊增援。

野狐嶺上金軍空有四十多萬的部隊,但實際上只是駐守北山口一處的兵力,在與蒙古人決戰。

但想通這一切時,已經為時太晚,戰場上突然響起雷鳴般的戰鼓,在震徹云霄的喊殺聲中,成吉思汗率主力發起了總攻。

金軍的步兵陣營開始全面崩潰,獾兒嘴上已經飄起蒙軍的大旗,而木華黎更是勢如破竹,率大批死士向完顏承裕的中軍大營直撲而來。

女真主帥大驚失色,帶著身邊能調動的殘余部隊,以最快的速度逃離戰場。

成吉思汗的主力在攻破北山口后,又迅速涌向野狐嶺其他要隘,而據守各處山嶺的金軍,心知不妙,都懼怕被截斷后路,紛紛開始放棄陣地逃跑。

時已黃昏,野狐嶺上薄暮如紗,殘陽似血,群龍無首的金軍完全崩潰,在奪路而逃時,人馬爭道、自相踐踏,死傷難以計算,而僥幸逃脫者,又很快被追上來的蒙古人無情屠戮。

野狐嶺一戰,蒙軍傷亡近萬人,卻將對手四十五萬大軍徹底擊潰,但這僅僅只是金國厄運的開始。

完顏承裕敗退的同時,沿途又收攏了幾萬前線的殘兵潰勇,不料逃至野狐嶺以南百里之外的澮河堡時,又被木華黎率領的追兵所包圍。

血戰三天兩夜,金軍全軍覆沒,完顏承裕僅以身免,再次逃往宣平,而蒙軍則乘勢南下,突破居庸關長城,于九月兵臨金國中都,后因久攻不利,而寒冬將至,在對京畿地區進行大肆劫掠后,成吉思汗率兵北返。

野狐嶺的慘敗,不僅引發了之后一連串雪崩似的災難,更為嚴重的是,金國百年聚集而成的精兵良將皆于此役喪盡,此后再也無法組織起同等規模的部隊,也基本喪失了與蒙古正面抗衡的能力。

1214年,鑒于蒙軍多次南下威脅中都,繼位不久的金宣宗便下令遷都南京(河南開封),至此,金國完全放棄了黃河以北的廣袤土地,被壓縮在中原地區苦苦支撐,只能依靠「關河防線」抵御蒙古大軍的入侵。

從這層意義來說,野狐嶺是蒙金主力的第一次會戰,也等同于最后一戰,兵敗野狐嶺,東亞大陸曾經最強盛的女真王朝、國祚綿延百年的大金帝國,喪鐘已緩緩響起……


昆陽之戰:綠林軍以區區2萬之眾擊敗了王莽42大軍,歷史最傳奇的一戰,其實失敗者的戰略并沒錯
2023/06/02
鄱陽湖大戰:朱元璋一戰定乾坤,擒殺梟雄陳友諒!
2023/06/02
陘城之戰:是戰國被忽略的一場戰役,最終引發了長平之戰!
2023/06/02
「明清松錦大戰」文臣作死掐滅明朝的希望,洪承疇也淪為貳臣之首,文人誤國比武人更甚
2023/06/02
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王振挾持,以五十萬大軍親征蒙古瓦剌部
2023/06/02
西周后期「國人暴動」,導致國王流亡十四年,到底是怎樣一回事?
2023/06/02
鄢陵之戰:一場風度翩翩的戰爭,卻耗盡了晉楚的戰爭動力!
2023/06/01
鞍之戰:有禮有節的生死戰,讓你知道春秋時期的貴族是怎麼打仗的嗎?
2023/06/01
伊闕之戰:戰神白起有多厲害?韓魏成為了待宰的羔羊
2023/06/01
漢朝戰爭:白登山之圍,劉邦攻打韓王信,30萬大軍被困白登山
2023/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