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戰役就要打響了。
13年前, 紅5軍、紅9軍、紅30軍組成西路軍,挺兵西進,試圖沿著西北方向打通和蘇聯的國際交通線。
但戰爭的結果是殘酷的。
兩萬多人的西路軍,戰死7000多人,被俘12000多人,被俘后慘遭殺害6000多人。
幾乎全軍覆沒。
第5軍軍長董振堂,頭顱被砍下高懸門樓。
第9軍軍長孫玉清,頭顱被砍下。
所以接下來的這場蘭州戰役,無論是為了人民,亦或是曾經那段悲情的記憶,一野戰士們的心情都是復雜的。
蘭州戰役開打之前,彭德懷已經做了估量,蘭州城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
順利攻下蘭州后,站在黃河鐵橋上遠眺南面高山的彭老總,卻抿著嘴一句話也沒有說。
這場攻堅戰,打得太慘了。
扶眉戰役結束后,胡馬部隊迅速收縮。
(一) 青海的馬步芳部:第129軍退至固關、張家川一線, 第82軍駐防靜寧地區, 第91軍駐防天水;
(二)寧夏馬鴻逵部:第81軍駐防 固原---慶陽線, 第11軍和 第128軍駐防涇川、平涼地區。
(三)胡宗南部:退守 徽縣、佛坪、太平地區。
胡馬軍隊收縮一事,彭老總最「惦念」的還是青寧二馬。
胡宗南部因在扶眉戰役中受到重創,幾乎被打成了報廢品,僅剩下十余萬的兵力,縮回了秦嶺山脈。為了避免胡宗南部過于收縮,所以毛主席同意了彭老總暫不追殲胡部計劃,讓他滯留秦嶺北部,而將注意力集中在青寧兩馬身上。
青海馬步芳、寧夏馬鴻逵也不是鐵板兒一塊。
幾個月前,兩人就因為西北軍政長官和甘肅省主席的位置鬧得不愉快。關鍵是,馬步芳樂意當個甩手掌柜,習慣讓讓自己28歲的兒子馬繼援掌控權力,青馬大小軍務、各種命令的下發,均交給他一手操縱。
很快,馬步芳就因為兒子布防一事,栽了一個大跟頭。
1949年,7月19日。
彭德懷在 虢鎮文廣村召開軍事會議,據當時的偵察消息,青馬二馬很有可能集中在平涼地區與我軍決戰,所以敵我雙方都將戰場核心定在了平涼。
彭老總在當天的軍事會議上,便敲定了作戰方案。
留守兵團(第18兵團(欠62軍)):阻擊胡宗南兵團北犯,位于西安----寶雞線 左路(第1兵團):與中路平行北上,先取隴縣,直插平涼以西,斷敵退路,并準備打擊由蘭州、固原方向可能增援之敵。 中路(第2兵團,附第18兵團第62軍):沿千陽、隴縣大道前進; 右路(第19兵團):沿西蘭公路北上,然后向西回旋至平涼地區。
此次攻擊部隊,共計3個兵團,10個軍,合計兵力30余萬。
在彭德懷安排作戰部署的同時,青寧兩馬也圍繞平涼地區制定了一個作戰計劃。
---「平涼會戰計劃」。
平涼會戰總指揮馬繼援希望借助寧馬防御平涼,青馬防御六盤山防線,在東面構筑起一條寬面大防區,利用騎兵強悍的機動能力,阻擊我軍向東推進戰線。
一、寧馬第128軍、第11軍以平涼為中心,正面抗擊;
二、青馬第82軍、第129軍、第91軍西移平涼以西六盤山地區策應,待機迂回;
三、胡宗南部從秦嶺北上出擊;
這套防御我軍進攻的軍事防御方案,以平涼防御圈和六盤山山脈組成了一個 「T型防御陣地」,寧夏馬鴻逵的部隊被推到了戰線最前方。
馬步芳的算盤打得叮當響,馬鴻逵的心里氣的牙癢癢。
馬鴻逵在收到作戰命令的當天,直接給前線總指揮盧忠良去電,僅在三關口地區留守少量兵力警戒,主力全部后撤回寧夏大本營。
胡宗南也一樣,我在扶眉地區被揍的時候,你們干啥去了?現在拉我出來墊背?一點門兒沒有。
馬步芳除了臭罵馬鴻逵這個老東西,毫無辦法,電告兒子馬繼援,僅留守騎8旅、騎14旅駐防固關、馬鹿鎮地區,主力則退守靜寧觀察情況。
7月28日。
我軍第1兵團對固關發起進攻,順利擊穿騎兵14旅防線,殲滅大部,僅有殘部和未參戰的騎8旅倉皇逃離。
7月31日。
我軍第19兵團又在三關口附近擊潰寧馬防守力量。
外圍清場戰役結束后,我軍三個兵團順利占領了六盤山地區,基本完成了對于青寧二馬力量的分割,將進攻的主要目標對準了青馬。
固關戰役后,馬繼援后撤到定西,想要在這里與我軍決戰,但馬步芳的命令是:繼續后撤,直接回家守水晶。
這位28歲的年輕人,鐵了心想要和彭德懷干一仗,不過礙于父親命令,還是帶著一身窩囊氣縮回了蘭州。
蘭州,西北長官公署所在地。
這里將是一野和青馬部隊最后的決戰之地。曾經一切的是非,都將在這里得到最終的審判。
青寧二馬主力撤退如此之快,大大出乎了彭德懷的意料。
彭德懷原先設想,扶眉戰役后青寧二馬東部防區洞開,青馬、寧馬各自至少要在 隴山、黃河沿岸構筑一條東部防線,阻止我軍的快速推進。
但是,青馬二馬就這樣全面脫離了所屬地盤前線的戰略緩沖地帶。
彭老總心有所憂,他此時最害怕青寧兩馬部隊直接大撤退進入新疆,那樣無疑為一野此后的作戰增加天大的難度。
寧夏和蘭州處于兩條斜線上,距離新疆的直線距離足有2400多公里,青寧兩馬軍隊以騎兵為主,一旦入疆,一野單憑兩條腿是沒有追殲能力的。
長途追擊最擔心的就是后勤補給問題,青寧兩馬在全面大撤退路上可以搶劫周圍百姓,可以宰馬充饑,我們卻沒有此等條件。
幸運的是,馬步芳和馬鴻逵都做出了幾近相同的舉動,在全面大撤離后,分別所在了蘭州、銀川地區。
彭老總很滿意,只要他們停下來,咱們就有機會揍他!!!
7月25日。
彭老總下達前進命令,三個兵團朝著蘭州方向開始全面急進。
一、 第1兵團(欠第7軍) 附第62軍為左翼兵團,取 武山、隴西、渭源、臨洮,得手后渡洮河經臨夏直取西寧,截斷青馬退路。
第7軍主力控制天水,與第18兵團協防后方。
二、 第2兵團為中路兵團,由 蓮花鎮經 通渭、通安驛、內官鎮、新營鎮,向蘭州城南、城西攻擊前進,準備于主力于蘭州上游渡河后,沿西寧至蘭州公路東進,包圍蘭州守敵。如守敵先退西寧或北竄,該兵團應即西進,協同第1兵團進攻西寧,或尾敵北追。
三、 第19兵團(欠第64軍)為右路兵團,沿西蘭公路推進, 第64軍在海原地區保持機動,阻擊隨時支援的馬鴻逵部。
四、 第18兵團(欠第62軍)任務不變,仍在西安、天水地區,鉗制胡宗南殘部。
馬步芳為了此次的大決戰,以自己的兩個軍分梯次配置。
一、第82軍:第100師(馬家山、竇家山)、第248師(營盤嶺)、第190師(沈家嶺)分別駐防南山要地;騎14旅作為巡河部隊;
二、第129軍:第181師防守東崗鎮,其一部于黃河北岸防我北渡;第357師防守七里河;騎8旅同樣作為巡河部隊;
8月19日至20日,第2兵團和第19兵團先后進抵蘭州城郊,從東、西、南三面包圍了蘭州。與此同時,向西寧方向進擊的第1兵團之第1、第62軍也已渡過洮河,直逼臨夏。
什麼時候打?
當一野兩大主力兵團進抵蘭州城外的南山地區時,進攻的時間,成為困擾毛主席和彭老總的一個重要問題。
因為當時前線偵察傳來的情報較為模糊:
一、青馬主力開始向西轉進 二、不斷有物資運進蘭州城
所以,我軍依靠當時的偵察信息,還無法準確判斷青馬部隊的真實意圖。
毛主席當時的建議:各兵團休整一個多星期,派出偵察部隊摸清動向和蘭州南山附近的地形,做好戰前準備。
而此時的彭德懷卻有不同的想法。
他選擇了立馬開打,試探性攻擊,敲一敲青馬在蘭州城的城防力量。如果青馬主力已經撤退,那麼就要盡快拿下蘭州城,火速追殲敵軍。
如果,試探性攻擊受到猛烈阻擊,青馬必定決心守護蘭州城。
8月21日,黎明。
一野的試探性進攻開始了。
第2兵團:第4軍向沈家嶺高地進攻;第6軍向營盤嶺進攻;第3軍作為預備隊 第19兵團:第63軍、第65軍向馬家山、竇家山方向發起進攻
果不其然,此次試探性進攻,我軍因未經過嚴密偵查,傷亡極大,沖上高地的幾個團全部被打退,彭德懷下令馬上停止進攻。
同時,彭德懷也猜到了青馬部隊死守蘭州的意圖。
他下令各兵團休整4天,仔細勘探地形,三天后重新發起進攻。
兩天后,彭德懷收到了毛主席的電報。
「馬步芳既決心守蘭州,有利于我軍殲滅該敵,為殲滅該敵起見,須集中三個兵團全力于攻蘭戰役,王震兵團從上游渡河后,似宜迂回于蘭州后方,即切斷蘭州通青海及通新疆的路,并參加攻擊,而主要是切斷通新疆的路,務不使馬步芳退至新疆,為害無窮。
攻擊前似須有一星期或更多時間使部隊恢復疲勞,詳細偵察敵情、地形和鼓動士氣,作充分的戰斗準備,并須準備一次打不開,而用二次、三次攻擊去殲滅馬敵和攻占蘭州。」
8月23日。
王震所率領的第1兵團出其不意攻占臨夏,導致馬步芳驚恐萬分,急忙抽調原來擔任河防任務的騎8旅、騎14旅回防老窩西寧。
彭老總最先的打算是,利用王震兵團抄調馬步芳的老窩西寧,自己動用兩個兵團解決蘭州守軍。
但毛主席認為不妥,目前青海馬家軍主力大多屯集蘭州城,西寧馬家軍已無多少守軍,令王震的第1兵團直接向東回旋,封死蘭州西部通道,才最為劃算。
對于毛主席的這個提議,彭德懷欣然接受。
當天,彭德懷就給毛主席回電,并命王震第1兵團隨時準備向東回旋包抄。
「(一)即遵照未梗(8月23日)電示,以三個兵團打蘭州,王(震)兵團決從蘭州上游渡河迂回蘭(州)北。
(二)寧馬出動三個軍,經黃河左岸增援蘭城可能性大。如兩馬集結蘭州,并周(嘉彬)、黃(祖勛)兩部共有十三萬兵,據守堅城,我即集三個兵團,短期內亦不易攻占。同時,糧食很困難,不能持久,運輸線長,運輸工具少,即彈藥亦不能得到充分接濟,運糧更不可能。故決定乘馬鴻逵部未到前,圍攻蘭州,求得先解決青馬主力,如未解決青馬軍,而寧馬援軍迫近時,即以四個軍圍困蘭州,集結五個軍打寧馬。
(三)二兵團、十九兵團攻城準備工作已妥,疲勞尚未恢復,糧食不足,油菜更難解決,青馬匪軍不斷反襲,故很難得到休息。以現在準備工作來看,攻占蘭州有六七成把握,故決定在二十五日晨開始攻擊。」
此次戰役中,寧馬部隊被我64軍死死牽制,始終無法完成救援青馬部隊的任務,更何況馬鴻逵也未必是真心相救,只不過應付差事。
青海的馬步芳就這樣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
8月25日,凌晨。
隨著蘭州城外南山高地三枚信號彈的燃燒,我軍對蘭州城的第二次攻堅正式開始。
最激烈的戰場發生在南山高地西側的 沈家嶺。
當年參加過沈家嶺戰役的老兵們,回憶起這場山頭攻堅戰,無不落淚。這是很多人在晚年都不愿意回憶的一場戰爭,即便歷經漫長的四五十年歲月,他們仍舊不愿登上已經成為旅游景點的沈家嶺。
在沈家嶺駐守的為青馬部隊第82軍 第190師,師長馬振武下令在沈家嶺高地構筑三道防御線,并廣鋪地雷,將沈家嶺三道防線打造成了「地獄門」。
我軍第2兵團第4軍第11師下屬三個團 (第30團、第31團、第32團)在進攻沈家嶺的前夕,趁著夜色偷偷在敵方塹壕下偷偷埋好了炸藥。
所以,沈家嶺戰役打響的一瞬間,擔任正面進攻的第31團就順利打垮了敵軍的第一道防線。在守護防線陣地時卻遭到馬家軍的瘋狂反撲,第31團鏖戰至中午,僅剩的200多名英勇的戰士。
側翼的第30團馬上遞補防線,拼命捍衛著來之不易的陣地。
下午一點,沈家嶺上的敵軍全面潰敗,翻滾下山逃亡,第4軍成功奪取沈家嶺陣地。
中部的 營盤嶺高地,由青馬部隊第248師駐守。
第2兵團第6軍在進攻此處陣地時,因馬家軍將陣地削成了土峭壁,攻城部隊根本找不到攀爬落腳點,只能搭梯攀爬,環形繞山推進。在當天的下午五點終于占領了營盤嶺。
最東面的 馬家山、竇家山高地,第63軍、第65軍相繼發起猛攻,以炮火覆蓋整個山區,戰士們在炮火的掩護下開展土工、爆破工作,一步步攀爬山坳,在黃昏時分全面占領兩處高地。
馬繼援要準備撤了。
沈家嶺高地被突破的當天下午三點,馬繼援就召開了師以上干部緊急會議,部署撤退計劃,預計在我軍尚未全面突破時,撤離蘭州戰場。
竇家山陣地第100師為第一梯隊,率先撤退 營盤嶺陣地第248師為第二梯隊 沈家嶺陣地第190師為第三梯隊,掩護全軍后撤
可各師向前線士兵傳達全面撤退命令后,再也無人愿意堅守陣地。下午五點開始,山上的敵軍發瘋一樣的朝著黃河鐵橋方向潰逃。
敵我雙方在蘭州城內展開巷戰,一步步將敵軍壓縮到了黃河鐵橋退口。
8月26日,早晨。
馬家軍運輸車、潰逃參軍蜂擁集中在黃河鐵橋,我軍一枚炮彈落在了敵方一輛滿載彈藥車的汽車上,黃河鐵橋瞬間燃起大火。
馬家軍有的拼命往前沖,有的干脆直接跳入黃河。
當天中午12點,蘭州解放。
這場戰役打了30個小時,我軍斃敵1.2萬余人,俘虜1.37萬余人,因泅渡黃河淹死2000余人,傷亡8700多人(據說不止)。
那一天,彭德懷踏上了黃河鐵橋,他向南遠眺高山,似乎在思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