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年間,曾有遠渡重洋的 英國使者喬治·馬戛爾尼,特意前來與中國進行友好交流,這次出使中國,馬戛爾尼帶了許多西洋先進科技,準備送給中國的乾隆皇帝。
但令馬戛爾尼沒想到的是,乾隆果斷拒絕了這批禮物,并且還因此 給英國國王寫了一封信,這封信至今還被收藏在大英博物館中。
這封信究竟寫了什麼,與乾隆 拒絕英國的禮物有何關聯嗎?為何后世之人在看后覺得乾隆信中 ,盡顯愚蠢呢?
此事是有前因后果,前因便是這遠洋而來的英國使團,在1793年來到了天津。
使團領導人馬戛爾尼,肩負著來自英國國王的重任。此次前來中國,首先是為乾隆的生日祝壽而來,其次,英國想讓乾隆 打開通往英國的港口,與英國貿易通商。
馬嘎尼爾使團前來,也并非空手而來,為了給乾隆賀壽,英國也準備了許多當地有「特色」的禮物。
這些禮物都是英國自工業革命以來,引領世界 工業的產物,其中就有當時最先進的 蒸汽機以及織布機。
除此之外,這些禮物中還有西方的 地球儀與氣壓計等等,天文物理知識方面的眾多儀器。
馬戛爾尼使團還帶來了英國的「熱武器」 卡賓槍和榴彈炮,還有英國的 軍艦模型等。英國將國內最強勁的工業文明和武器,都獻給了中國,其目的就是為了交換中國的貿易市場。
乾隆在看了馬戛爾尼興致勃勃地給他講解這些物品的精妙之處后,頓覺英國不過一介小國,沒有送他什麼金銀財寶,珍稀寶物。反而送他這堆 破銅爛鐵,實在是不堪。
乾隆自視清高,覺得英國不該是與他談條件,而是前來覲見朝拜大清王朝的。乾隆對于英國使團, 沒有對他行跪拜禮很是不滿,但礙于天子威嚴,并沒有直接向馬戛爾尼等人提出要求。
但乾隆皇帝的近臣和珅,頓時就悟到了乾隆不滿的原因,因此和珅要求馬戛爾尼等人行 三跪九叩禮。
但馬戛爾尼等人作為英國使團,代表的是英國的顏面,定然不能輕易下跪,失了英國的體面。
中英在這方面爭執不下,乾隆也十分不快,英國使團也難以招架,畢竟英國有求于人,便給乾隆單膝下跪,用了英國最高的禮儀來拜見乾隆。
但乾隆仍然不屑,旁敲側擊 下達逐客令,馬戛爾尼也看出乾隆的高傲態度。
因為乾隆不僅 這些禮物,還下令賞賜馬戛爾尼一眾人金銀財寶,并且讓人帶他們到街上去感受中國的「繁榮」。
乾隆試圖向英國使團宣告中國的強大,不需要英國的這些禮物作為條件。
馬戛爾尼仍不放棄與乾隆商議通商之事,他們告訴乾隆,英國希望清朝能夠在北京 設立洋行,能讓英國人自由買賣貨物,再多開放幾個通商港口,并且在沿海地區 劃出一片區域,讓英國人使用。
乾隆本就因跪拜禮一事認為,英國使團粗鄙不堪,這下還提出如此無理的要求,實在是忍無可忍。乾隆便讓人將馬戛爾尼等人送離中國。
乾隆將英國使團送走后,仍然心中不快,便寫了一封給英國國王的信。而 這封信全文有976個字,每一個字都 盡顯乾隆傲慢之意。
信中闡述了乾隆對于英國的看法,其中就有一句:
乾隆言下之意其實就是, 不滿英國使團帶來的工業禮物,認為那些都是無用之物, 強盛的清朝,根本不需要英國的幫助。
乾隆還在信中譴責了英國國王此番想要通商的想法,乾隆認為清朝自古以來, 對于通商口岸的開放,都是有法制制度來管理的,不可因英國的要求,就任意 更改天朝的制度。
其實乾隆此番行為,在一方面確實很有震懾力,他想著彰顯國家的強盛有著充足的底氣與英國談判,不割讓領土的一分一毫,并且不滿足英國列強想要開拓中國市場的歹意。
在另一方面,乾隆卻盡顯愚昧。因為英國送來的工業革命的機器產物以及武器,其實都能夠實質性的幫助到中國,但乾隆也知道「拿人手短吃人嘴軟」,選擇拒絕也無可厚非。
還有一點,乾隆不同意通商,將馬戛爾尼英國使團趕走就算了,竟然還寫信給英國國王「羞辱」英國,這讓英國對于中國的態度也有所變化。
令兩人都沒想到的是,這次不愉快的交流,可能就是 數十年后第一次鴉片戰爭的伏筆。
英國列強通過幾次與清朝的交流失敗后,他們便選擇 強行進入中國開拓市場,因此有了鴉片戰爭的出現。
這便是這封 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帶來的前因與后果。